科学预防心跳骤停 发生前有征兆吗?要注意什么?

2020年07月28日16:37  
 

心跳和呼吸一样,是人生命存在的象征,一旦出现心跳骤停,必须立即展开营救,真的是一场与死神之间的赛跑。心跳骤停起病急、危害大、病死率非常高。那么,哪些人属于心跳骤停的高风险人群?心跳骤停发生前有什么征兆吗?身边人不幸发生心跳骤停,我们应该怎么办?科学预防心跳骤停,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先霞主任医师与您一起关注心跳骤停。

什么是心跳骤停?

刘主任介绍,说到心跳骤停,大家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这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的情况。

心跳骤停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前者如冠心病(最为多见)、心肌炎、心肌病、心瓣膜病、心包填塞、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后者如触电、溺水、药物中毒、颅脑外伤、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手术、治疗操作与麻醉意外等。

刘主任讲,无论出自何种原因,均由于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冠脉灌注量减少、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排血量下降等机制而导致心跳骤停。

如何判断身边患者是否发生心跳骤停?

如何判断身边患者是否发生心跳骤停?刘主任提出以下建议:

1.轻拍或轻摇并呼叫患者,如无反应,即可判定为意识丧失。

2.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救护者以手指确定患者喉结后,手指滑向一侧,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触诊有无颈动脉搏动。

3.用棉花纤维或羽毛放在患者鼻孔处看是否波动,面部贴近患者鼻孔感觉是否有气体呼出。

4.瞳孔直径>3.5mm且对光反应消失。

心跳骤停发生前有什么征兆吗?

人们在第一时间识别心跳骤停的发生尤为重要,虽然我们无法预知心跳骤停何时发生,但患者在心跳骤停前会给我们一些信号。刘主任介绍,那就是“三痛”,即胸痛、腹痛、头痛。

1.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症状,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就包括了冠心病、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能诱发心跳骤停的一些心血管疾病。

2.腹痛这一疾病症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容易被忽视,腹腔血管及脏器疾病易诱发心跳骤停,同时它也是某些心肌梗死患者的起病表现。

3.剧烈的头痛常常是脑出血、脑梗死等脑部血管疾病的主要起病表现,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心跳骤停。

遇到心跳骤停的情况,应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呢?

刘主任强调,心跳骤停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千万不要坐等救护车到来再送医院救治。要当机立断采取以下急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

1.胸外心脏按压:解开病人衣服暴露胸廓,按压双乳连线中间点,双手叠抠,腕肘关节伸直,垂直用力,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连续按压30次;

2.紧接着检查口鼻异物,托下颌,压额头,使下颌上翘,头部后仰,有利于通气;迅速清除咽部呕吐物;同时嘴包嘴,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直至抢救成功。

3.若发现病人脸色转红润,呼吸心跳恢复,能摸到脉搏跳动,瞳孔回缩正常,说明抢救有效。

4.头敷冰袋降温,避免大脑缺血水肿,脑神经损伤加重。

5.急送医院救治。

急救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胸廓按压速度不能低于100次/分钟,不能高于120次/分钟;

2.胸廓按压的深度不能浅于5cm,不能深于6cm。

3.如果现场有心脏除颤仪,需要立即除颤,不可先按压,再除颤。

科学预防心跳骤停,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由于现在心跳骤停的人群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合理预防。

1.了解心跳骤停的早期症状,及时就医诊断

心跳骤停虽然发生的很突然,但是大部分的心跳骤停都是有一些早期症状和迹象的,只是一般都会被人忽视,或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日常生活中要坚持锻炼身体

经常锻炼身体,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3.戒烟限酒

吸烟喝酒都是心跳骤停的重要诱因,因此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戒烟限酒是最好的预防手段。

4.定期体检

人过了40岁之后,身体各项机能会逐步下降,各种身体疾病也容易乘虚而入。

5.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心理压力大,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因此,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要学会放松,自我调整。

6.保证充足睡眠

生活中,尽量不要熬夜,晚上11点之前要睡觉,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

7.合理饮食

日常饮食中,应增加粗纤维和水果蔬菜的摄人,控制甜食,控制盐分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引发心跳骤停。

同时,要保持合理体重,减轻心脏负担,切忌暴饮暴食。

8.学会急救

一旦发生心跳骤停,患者应该全身放松、就地休息,不要走动,采取最舒适的体位,如卧位、半卧位及坐位等,等待救援。同时应立即120急救电话,为患者实施持续的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

刘主任提醒,预防心跳骤停,从日常生活开始,要及时关注身体的每一个变化,如有不适,应该立即就医。(来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责编:刘杨、潘惠文)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