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吹响“冲锋号”迎创城“大考”

2020年07月31日15:36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人民网海口7月31日电(黄维)十八大以来,海南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导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强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显著——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面貌不断提振,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17年,海口市、琼海市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三亚市、文昌市、澄迈县、昌江县先后被确定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

  当前,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大考”如期而至。为全力冲刺创建目标,近期,海南省文明委组织召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要求围绕指标体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造势出氛围,奋战100天,力争100%达标。随后,“应考”市县主动对标、迅速行动、挂图作战,吹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冲锋号”。

  提高站位强化统筹

  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

  成为创城“跳级生”,源自一盘棋做谋划。自创文开始,昌江县便将此作为“一把手”工程,凝聚全县力量向创建目标发起冲刺——

  召开创文誓师大会,迅速把全县干群思想行动统一到创文工作。从各部门抽调27名精兵干将充实指挥部力量,要求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好分管领域创建工作,确保政令畅通、高效运作。

  实施“县级领导包片 机关单位包点”责任制。将县城11个社区(居)划分为33个片区167个定点,包片领导每周暗访检查,包点单位常态掌握情况、排查问题。推动全县创成2个全国文明村镇、3家全国文明单位,并成为首批海南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建试点。

  制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及任务分解表,出台《双创双修和社会文明大行动工作考核奖惩办法(试行)》,将全县划分为6大片区进行常态化督查,通过通报表彰、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约谈整改等方式,强力推动创城责任落实。

  上下协同,凝心聚力。2018年,昌江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位列第一,海南省社会文明大行动推进会在昌江召开,其“一把手”工程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如何将“一把手”工程落实落细?三亚市整合创建资源,进一步完善“片长+网格长+12345热线”的“两长一线”管理机制。把全市网格重新划分为63大片区、922个网格,将各级各单位主要领导放进网格,要求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周到社区开展工作,形成上下不定时督导、协调解决难题、促进问题整改的良好工作机制。

  7月14日召开的三亚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部署动员会上,责任单位有关负责人铿锵承诺,必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推动“创文巩卫”工作落实,为三亚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牢基础,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

  切实整治创建工作中的痛点难点焦点

  炎炎夏日的傍晚,琼海市嘉积镇山叶社区居民纷纷来到叶园文化广场,休闲纳凉,健身跳舞,好不惬意。广场周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市民公约等宣传栏与周围绿化景观相得益彰。置身如画般的广场,谁能想到此处“创文”前曾是一个杂物乱推、污水横流的废品回收站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琼海市举力完成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目标。

  今年,琼海市迎来“创文”复评大考。3月11日,琼海市收到《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琼海市2019年创建工作测评报告》,显示在环境卫生、秩序管理、氛围营造等方面迫切需要整改。厘清差距后,琼海市对症下药、奋起直追——

  大力整治环境卫生。结合“四爱”环境卫生大扫除与城区“绿色星期五”活动,组织全市干群、志愿者进行“拉网式”大扫除,将藏污纳垢、杂乱无章的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彻底清理,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问题。如今,琼海市老街区干净整洁、巷井繁华。

  强化秩序日常管理。建立联动综合执法体系,常态巡查重点街道、农贸市场及“五小行业”场所,查摆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杂物乱堆等问题,持续提升市容市貌。在辖区兴海路——银海路交叉路口等47处主要路口路段启用智能交通监控电子警察设备,整治逆行、闯红灯、机非不分、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交通行为。依法依规取缔占道经营摊点,严格处罚违反“门前三包”店铺,落实全天候保洁制度,公共秩序持续向好。持续开展“白天查违章 晚上查酒驾”交通安全整治行动和“一盔一带一线”交通劝导活动。

  持续抓好氛围营造。对破损旧墙面进行改造,注入琼海文化元素,突出南洋骑楼特色,提升市容市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筷公勺 文明用餐”等主题,增设公益广告模板79个,张贴公益广告3万余份。拨付220万元,将陈旧破损的户外公益广告宣传载体全部修复、更换,精神文明创建氛围日益浓厚。

  下硬功夫成大文章。曾经脏乱的背街小巷如今干净整洁,曾经的闲置空地如今化身街角公园,曾经的破损墙面如今精美如画……4月底,琼海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省级技术评估。

  澄迈县则将人文关怀融入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以前带小孩出来玩最担心去厕所,现在有了第三卫生间,方便多了!”近日,在澄迈县金江镇人工湖公园的一处公共卫生间外,带3岁儿子散步的符女士说。

  据悉,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澄迈县在54座公厕配备了第三卫生间,全天开放供群众免费使用,有效解决一部分婴幼儿、行为障碍者等特殊对象如厕不便的问题。

  在澄迈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新设立的母婴室让刚再此为宝宝换好尿不湿的张女士大为赞赏:“考虑很周到!婴儿床、尿布台、洗手台、湿纸巾……能用到的都有,还提供饮水和科学喂养手册。最主要还有专门的喂奶区,太棒了!”

  接下来,澄迈县还将持续推进完善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将“母婴室”作为文明城市公共服务“标配”。

  积极改善文化民生

  拓展文明创建活动载体提升群众参与度

  7月23日,在三亚市海棠区龙江风情小镇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居民王女士刷了一下智能垃圾分类卡,将垃圾按要求投进自动打开的垃圾箱。紧接着,智能垃圾分类收集设备自动称重并将重量转换成积分。王女士在洗手台洗手后,用积分兑换了一卷垃圾袋。

  “丢垃圾还能兑换物品,大大激励了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龙江风情小镇宣教中心负责人李振华介绍,5月25日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站开始运营,两个月来,小镇1035户人家已有866户完成注册,领取智能IC卡,垃圾分类总投放量达16800kg,其中可回收垃圾540kg。“垃圾不乱丢,小镇更美了。”

  激发文明创建的“群众力量”,海口也有妙招——创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力军志愿者的“触角”作用。

  今年3月,琼山区江畔人家小区因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海口市志愿者提供“保姆式”志愿服务,成为“跑腿”代购员、搬运工,为该小区5000多名住户提供后勤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海口市道德模范郑兴杰组织“防疫大喇叭”志愿服务队,坚守一线开展防疫宣传。

  各文明实践所、站组建乡音喇叭队,编排防疫知识海南公仔戏,用“普通话+海南话”双语宣传;创作琼剧《全民行动 科学防治》、快板书《疫情无情人有情》、歌曲《等你回来》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疫文艺宣传品。

  挨家挨户为医学观察对象送物资、加班加点为一线防控人员制面罩、在街头商圈推广使用健康码……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志愿者成了群众的一剂“安心方”。为增强志愿者专业性,海口市还开展“守护一米之内”防溺水安全知识普及课堂、急救微课堂等培训,规范志愿者激励机制,辐射带动更多群众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6月5日,在文昌市文城镇沿江社区,干部群众、网格员、志愿者们正手持劳动工具,对责任路段的卫生死角、枯枝杂物进行全面清理整治。一番劳作过后,沿江社区的背街小巷干净了、墙面整洁了、街铺门前通畅了。

  “打扫干净就舒心多了!”沿江社区网格长李前说,“每逢周五,市领导便带头开展‘四爱’环境卫生大扫除,我们以此契机组织党员、志愿者清扫房前屋后。感受舒适变化后,很多群众都自发参与大扫除,平时也注意保持清洁了。”

  “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不仅要下大功夫,更要下长工夫。”文昌市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将通过实施‘网格’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结合‘爱国、爱海南、爱家乡、爱家庭’卫生健康大行动,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迎接‘创文’考评,助力海南自贸港和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

(责编: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