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不能丢

张永生

2020年08月18日14:26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不能丢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201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号召“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然而,弘扬勤俭节约,遏制餐饮浪费,依然任重道远。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2017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其中,大型餐馆、游客群体、商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古以来,国人对粮食都有一种深沉而特殊的情感。一粒粒谷子,一颗颗稻米,凝结着汗水,维系着生存,关乎着未来,是劳作的回报,是生活的保障,是未来的希望。因此,终日在庄稼地里流汗的人很少会浪费粮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人很少会浪费粮食,懂得缺粮大家都会饿肚子的人也很少会浪费粮食。审视各种“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因为缺乏对粮食得之不易的体认、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更因为缺乏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生活中,有人认为自己花钱买的吃食,怎么处置都是个人的事,他人无缘置喙;还有人觉得粮食连年丰收,自己浪费的不过那么一点点,没什么大不了……这些话,乍看有理,实则不无问题。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历史上,不少灾荒之年因为缺粮少粮,常常导致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解决了吃饱饭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难题。但是,粮食总产量有限,而我国人口多、基数大,如果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事实上,“舌尖上的浪费”既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其产生的大量厨余垃圾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不仅如此,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量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生产也面临成本攀升、资源约束、刚性需求大等问题。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不能不保持对粮食安全的忧患意识,都不能不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都不能不绷紧制止粮食浪费这根弦。

  保持对粮食安全的忧患意识,遏制餐饮浪费行为,无疑需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给“舌尖上的浪费”戴上“紧箍”。同时,也离不开每个个体的参与、行动。实际上,个体参与、行动的广度、深度,直接影响到相关制度执行的效果。个体是粮食的消费者,理当是节约粮食的践行者。往小里说,它可以为家庭节约开支,往大里说,则是为守护粮食安全作贡献。拒绝浪费、厉行节约,从来不是高不可攀、难以企及的,而是随时随地、无处不可的。居家时,有多少人做多少饭;下馆子,有多大量点多少菜;吃自助餐,能吃多少取多少……不讲排场,不事铺张,不慕虚荣,习惯成自然,节约效果会非常可观。

  “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每个人都保持一种忧患意识,将勤俭节约意识镌进心灵,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汇聚合力,刹住餐饮浪费之风,守护粮食安全。

(责编:陈海燕、席秀琴)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