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课堂意趣多

记者 习霁鸿 特约记者 许晶亮

2020年08月19日10:14  来源:海南日报
 

最近,海口市琼山区儒逢村的王春霞姐妹俩每天都早早起床、洗漱、吃早餐,匆匆结束一套“固定动作”,就赶着要出门。

读小学的姐妹俩,是要去村委会的会议室上课。在那里,随着暑假来临,由乡村振兴工作队牵头的儒逢杏坛书斋课堂(以下简称儒逢课堂)又如期开课了,6名老师和8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那里等着大伙儿。

“老师好,小朋友多,还能学知识!”小春霞笑嘻嘻地说,她去年就参加过儒逢课堂的第一期课程,因此今年一放暑假她便盼望着课堂赶紧开班。而和小春霞一样,去年参加课堂的大部分孩子今年都来了,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Clap your hands……”8月18日上午10时30分许,儒逢村委会办公楼的会议室里传出孩子们的歌声。海南中学的地理老师梁丹丹正和回村过暑假的大学生吴晶晶教孩子们唱英文歌。孩子们拍着手、唱着歌,一张张稚嫩的小脸笑成了一朵朵花儿。

儒逢课堂的发起人是儒逢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春萍。身为教师,王春萍格外关注孩子的成长,去年来到村里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后她便发现,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村里很多孩子一入暑假便无人看管,长期在手机上浪费时光。

怎么才能让孩子们的暑假过得有意义又有意思?琢磨了几天的王春萍有了主意:集中本村教师和返乡大学生的力量,为孩子们开办乡村暑期课堂,“大学生和老师都有暑假,时间上合得来。”

去年8月,在招募到一批志愿者后,儒逢课堂开课了,村里的50个孩子成了首批学生。村民韦海霞的一对儿女就在其中:“孩子放假但家长还得工作,根本顾不上孩子,现在村里办了课堂,我们总算不用愁了。”

课堂教什么?王春萍根据教师和大学生的个人特长定制课程表,开设了英语、数学、诗词、地理、历史、手工制作等课程。

天津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吴晶晶英语出众,负责孩子们的英语课,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今年暑假,她又准时回到儒逢课堂:“总要为家乡做点事。”

虽是无酬劳的志愿服务,大家做起来却毫不马虎。

梁丹丹住在海口市区,每天要开半小时车回到村里给孩子们上课。教了10年的中学地理,面对一群幼儿园、小学学生时,梁丹丹心里却有些紧张。为了上好这门课,她特地观摩了其他老师的课堂,学习如何与低龄孩子互动,再根据他们的特点准备教案。

在这里,梁丹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新窗户,让她意外的是,孩子们竟然透过她打开的这扇窗,看到了更远的风景:“有堂课,我原本只打算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中国版图,没想到大家主动从中国地图开始提问,授课内容因此逐渐衍伸到全世界、最后又细化到海南。”

“孩子参加课堂后更爱学习了。”韦海霞明显看出了孩子的变化。

11时,吴晶晶宣布下课。在座位上磨蹭一会儿,不愿走的孩子们才主动收拾起课外书和桌椅,一本本、一排排,整整齐齐。

“老师,明天见!”

(责编:刘杨、席秀琴)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