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召开专家“云”会议 助力心衰临床诊疗

2020年09月27日10:16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现场图片(海南省人民医院供图)

人民网海口9月27日电(樊欢迪)9月26日,2020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规范化治疗”学术研讨会在海南海口召开。来自国内外的心血管内科领域专家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心力衰竭在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由于心力衰竭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和社会重大问题,也是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主讲嘉宾从晚期心力衰竭的新干预策略、心衰治疗的最新进展、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心衰患者心理障碍识别与诊治、射血分数恢复的心力衰竭的认识、2020ESC心力衰竭前沿进展、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理念的更新、从 2020ISH 指南论高血压合并心衰诊疗新进展等角度进行了交流。

此次学会通过互联网“云”平台担任实现国际国内、线上线下相连通,分享海外专家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帮助提高中国临床医生对心衰的诊疗水平,加强国际交流。立足海南自贸港连接世界的心衰防治交流学习平台,将推动中国心衰领域的临床和科研不断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国际化。

此次会议特邀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会长(Errett)埃雷特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圣.迈克医院心血管内科迈克·库特里克教授、加拿大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谢英东教授 、加拿大心脏病专家,皇家大学医院医学部心内科翟秉骞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毛家亮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张玉玲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林岫芳教授、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韦海珠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心主任李斌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科普:我国心力衰竭的现状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慢性心衰的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转变,从旨在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现代观点认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长期激活”是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心力衰竭目前是心血管领域尚未攻克的最后堡垒之一,我国心衰患病人群已达千万以上,同时庞大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人群以及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我国心衰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心衰年发病率已达1.3%,其五年死亡率更是高达50%,是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等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3倍,心力衰竭不仅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其导致的反复住院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我国心力衰竭防治工作仍面临艰巨挑战,例如基层单位或医疗工作者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化治疗及长期随访的规范化执行与指南推荐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各地区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医疗水平发展不同步造成心力衰竭防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还未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状体系。因此,心力衰竭防治在我国仍是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砥砺前行。

如何预防心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老年人是主要发病群体。了解心衰的相关症状,及早进行心衰预防,可以有效减少心衰的发生。心衰是如何发生的呢?

心脏会出现心力衰竭是因为受到了病理性的损害。心脏的损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损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后遗症等,这种慢性心血管病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急性损害包括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重症心肌炎,这种急性损害会在短期内快速损伤大量的心肌,然后出现心力衰竭。

如何划分心力衰竭的等级?目前国际学术界规范了心力衰竭分级的方法和标准,总体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急性心衰的分级方法,另一类是用于慢性心衰的分级方法。急性心衰分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心肌梗死导致的急性心脏功能衰竭的分类方法,叫做Killip分级;另外一种是非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力衰竭的分级方法,叫做Stevenson分级。慢性心衰评估使用纽约心脏病学会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级,即NYHA分级。

这些不同级别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以慢性心衰为例,纽约心脏功能分级的方法是依据心衰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程度来进行分级,患病后在休息状态下亦有明显的心衰症状,就属于Ⅳ级慢性心衰。若患者的行动不受限、疾病影响不是很严重则判定为Ⅰ级慢性心衰。如果患者一活动就会出现心衰的症状,这就是Ⅱ级和Ⅲ级心衰。在日常的体力活动中,活动超过100米后出现心衰症状属于Ⅱ级心衰;如果活动不到100米就开始出现心衰症状,则属于Ⅲ级心衰。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心衰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提倡低盐饮食,做些适当的活动,避免过度紧张及劳累。

(责编: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