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3日到11月2日,我带着女儿卖了一个月的鱼,净挣了1万多元,到明年就能攒够装修房子的钱了,我从心里感谢党和政府。”11月2日,三亚市崖州区赤草村建档立卡户苏亚梅谈到这一个月来的卖鱼收获,欢声笑语之间掩饰不住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提起苏亚梅卖鱼的故事,就得先介绍三亚市崖州区赤草牛腊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后简称:牛腊水产养殖合作社)养鱼的事情:今年3月份,在三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无偿提供技术指导、低价提供鱼苗等支持下,三亚市崖州区国有资产管理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后简称:崖州区国资公司)联合牛腊水产养殖合作社,通过“区国有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在赤草村牛腊水库进行淡水鱼罗非鱼养殖。今年9月,牛腊水库第一批罗非鱼长成面向市场销售。
“批发价5-6元/斤,市场售价8-10元/斤,这基本上是稳挣不赔的挣钱好路子。”赤草村委会书记李胜华算了一笔经济账——牛腊水库离村庄仅两三公里,一辆电动三轮车、一把称再加几百元钱启动资金就能干。他认为这是帮助建档立卡户快速来钱、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10月2日,赤草村委会召开建档立卡户到水库批发罗非鱼到市场销售的动员会,介绍了卖鱼的经验;10月3日早上六点多钟,苏亚梅就带着女儿李碧琼一人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到牛腊水库,以5元/斤的价格批发了50斤罗非鱼,一人25斤拉着到赤草村、崖城村卖,没想到11点前就卖完了。两人中午算了一笔账,一个上午就挣了近200元钱,坚定了卖鱼挣钱兴家的决心,当天下午又去水库进了50斤鱼,成了村里第一个卖鱼兴家的建档立卡户。
从卖鱼挣到第一笔钱开始,尝到甜头的苏亚梅母女俩每天忙着到水库买鱼,然后拉到城东村、城西村、北岭村等周边村庄去售卖,每天上午7点-11点、下午4点到6点是她俩铁打不动的卖鱼时间。“最远到过三公里村卖鱼,开电动三轮拉50斤鱼过去要50分钟,有些路不好走,还要爬大大的坡。”苏亚梅虽然对三公里村的大坡颇有埋怨,语气里却掩饰不住“把鱼卖光了”的开心。
“无论卖鱼多辛苦,都没有在工地上干工辛苦。”苏亚梅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在不同村庄转悠卖鱼就能把钱挣了,比以前在太阳底下提砂浆、搬钢管等苦力活轻松多了,收入还增加了。
“平均每天能卖六七十斤鱼,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一百斤”。苏亚梅母女俩开启卖鱼生涯后,每天保底都有100元净收入,收入好的时候有300-500元/天净收入。
赤草村其他建档立卡户看着苏亚梅母女俩卖鱼挣钱了,也跟着干起了卖鱼的营生。而苏亚梅也已经把小女儿叫回村里一起卖鱼,全家人齐心协力挣钱,要将政府帮助修建的两层半小楼装修好,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崖州区扶贫办主任张鹏表示,该部门已在崖城农贸市场、梅山农贸市场设立了两个消费扶贫专区,欢迎苏亚梅以及其他有志于卖鱼、卖菜或卖肉挣钱的建档立卡户向区扶贫办申请免费进驻。
据介绍,今年1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崖州区的建档立卡户、边缘户、低保户、特困户等困难群众到崖州区赤草牛腊水库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淡水鱼罗非鱼,不仅可以享受到5元/斤的优惠批发价,还可以享受崖州区政府发放的淡水鱼补贴1元/斤(每户每月奖补最高不超3000元)的奖补资金。
崖州区国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在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的同时,将联动更多合作社,鼓励更多建档立卡户参与到产业扶贫各个环节,尤其是在“投资少、来钱快、见效早”的销售端,以此提升建档立卡户参与产业扶贫的深度融合,鼓励更多的人靠双手增收致富奔小康。(吴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