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那大石屋村,在2020年海南省村庄规划设计竞赛中,该村村庄规划获评一等奖。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 何文新 摄
走在儋州新州镇黄玉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田埂上,一垄垄刚插上秧苗的稻田,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无尽的绿色麦浪里,成群结队的燕子前来觅食、嬉戏,构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生态画卷。美好的画面,吸引了前来参加全省村庄规划工作现场会的嘉宾们拍照留念。
儋州的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近年来,儋州积极响应中央、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成立“儋州市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从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入手,科学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乡村发展做出符合发展规律和本地实际的科学安排,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顶层设计
引领村庄规划
儋州市市辖16个镇,共有230个行政村、1431个自然村,2019年初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以来,总共启动了60个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3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村庄规划成果已提交。
“市域统筹、顶层谋划、试点先行、多措并举、多元参与,儋州以村庄规划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乡村振兴。”儋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刚在全省村庄规划工作现场会上介绍了儋州在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主要做法。
目前,儋州已率先完成《儋州市市域村庄体系规划》,在市域层面统筹城市、场镇、村庄关系,形成“城区-镇区/场部-重点中心村-一般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城镇村规划体系,以镇为单元推进村庄体系规划,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提供上位依据,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镇(农场)带村、村镇场高度融合的机制体制,推动乡村空间集约、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
据了解,对于村庄规划,因为可以盘活村民闲置房地资产,提升村庄价值,所以村民对村庄规划投入了极大热情,积极主动参与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目前儋州已全部完成雅星镇调打村、大成镇新风村、南丰镇油文村、兰洋镇大塘村、那大镇石屋村、中和镇七里村6个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并进入实施阶段。
盘活土地
保障乡村发展
儋州中和镇的七里村,市委市政府将其按照五星级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进行规划,重点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如今沿着已经建好的村道往里走,只见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道路两旁长着一排排既美观又遮荫的玉蕊花树,树干高大挺拔向天伸展。再往里走,栈道旁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赏花游玩打卡。
中和镇七里村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正是儋州开展村庄规划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村庄规划的实施得益于老百姓的高度参与支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俊刚说,近年来,结合国家、海南省出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儋州采用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方式,已在大成镇、南丰镇、中和镇、雅星镇等多个镇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现已储备拟入市土地3宗,拟出让用于发展乡村民宿、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体验零售中心等产业项目。
据了解,在村庄规划方面,儋州还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做大做强土地流转储备,保障农业产业用地需求,解决耕地撂荒和粗放经营问题,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承接大型农业产业项目,使土地得以连片集约、规模经营,并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提高生态用地比例。截至目前,已累计流转农村土地(包括闲置地、撂荒地)约6.3万亩,有效促进农民增收6425.86万元。
整合宅基地
做强集体经济
近年来,儋州通过引导新风村委会、村小组将村里闲置的宅基地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由村集体通过租赁方式将土地流转给市乡投公司,乡投公司借助政府资源招商导入产业项目。截至目前,乡投公司在大成镇新风村已流转闲置宅基地约120亩,招商引入社会资本利用8.3亩闲置建设用地建成各类民宿23间以及1263平米的新风民宿乡村旅游接待中心,现已投入运营使用。新风村委会通过土地流转、运营民宿和农家乐等获得年收入约60万元,扣除项目土地成本、税费、村集体提留后,村民可分红收益约35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激活农村闲置房屋“沉睡”资源,儋州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出台了《儋州市农村房屋使用权登记管理办法》,并鼓励农户自行通过协议将闲置宅基地或闲置农房流转给经营者,或将闲置宅基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自行经营或对外流转招商合作经营,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目前全市房地一体确权工作已全面开展,为全市农村房屋使用权流转奠定基础,其中,新风村已基本完成新风村村委会27个村民小组678宗房地一体确权登权籍调查工作,正在办理农房使用权流转登记手续。
以乡村规划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是儋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之举。儋州将坚持好的做法,摒弃旧的思维,沿着中央指明的方向,精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规划的战略部署,锐意进取,稳步前行,把乡村规划工作做得更好,为自由贸易港建设奉献 “儋州担当”。
(来源:儋州市融媒体中心 韦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