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海南坡鹿一个安栖的“家”

李梦瑶

2021年03月11日10:44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还海南坡鹿一个安栖的“家”

大田保护区的一只小坡鹿从灌木丛中钻出来,进入生活区后接受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抚摸。 海南日报记者 王迎春 摄

2005年4月,邦溪保护区工作人员为180多头受镰形扇头蜱侵害的坡鹿灭虫。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G225国道自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文简称大田保护区)门前穿过,400余头海南坡鹿肆意撒欢在保护区内的一片天然草场,不过数百米之隔,一辆辆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而当汽车由G225国道拐至310省道时,距离海南邦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下文简称邦溪保护区)的另一群坡鹿更是只有咫尺之遥。

这似乎是一种隐喻:人与鹿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又或者说,海南坡鹿几乎是繁衍生息在人类世界的夹缝中。为还给这群原野精灵一个安心栖身之所,眼下,一轮关于其栖息地改造与扩大的保护工作正有序展开。

仿野生状况下进行人工干预

1月8日下午4时许,邦溪保护区,数十头海南坡鹿忽然成群聚集。小家伙们伸长了脖子,一边来回踱步在草地间,一边朝十米外的小径对面张望,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几分钟后,一辆皮卡终于缓缓驶来。将一车煮熟的玉米粒倾倒而出,管护员开车转身离去,此时鹿群终于按捺不住,朝投食点飞奔而来。

这样的默契得益于日复一日的习惯养成,每年一到旱季,邦溪保护区的管护员们都会在固定时间给鹿群投食玉米粒、树叶、牧草,甚至制作红盐土以供它们补充微量元素。

“要想喂饱保护区的250余头坡鹿,一年到头至少要花五六万元的经费,光玉米粒每天就得消耗近百斤。”邦溪保护区管理站站长王合升说,保护区会在每年11月到来年3月、4月处于持续干旱状态,降水稀少导致坡鹿的可食饲草十分短缺,这时他们必须进行人为投食,以确保坡鹿口粮无忧。

同样地处琼岛西南部,大田保护区多年来也频频遭遇旱情侵袭,甚至出现坡鹿因干旱缺水大量死亡的悲剧。为应对旱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保护区探索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开渠引水、修建蓄水池,及时清除杂草杂灌,并补种上千亩象草、柱花草等坡鹿喜食“口粮”。

对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来说,一定程度的人为干预固然必要,但这不禁也引发部分人的担忧:海南坡鹿种群是否已经衰退到必须人类出手援助才能得以存续?

“海南坡鹿本身的种群繁殖能力并不存在问题,保护区的气候条件、植被、水源和地理位置等自然环境,也十分适宜海南坡鹿的生息。”在大田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余法升看来,假设没有人类活动干扰,坡鹿完全可以在大自然中自由栖息,“就算遇到了干旱天气,鹿群在这片草地找不到食物,还可以迁徙到另外一片草地觅食。”

然而在人类活动无孔不入的今天,如此“假设”似乎早已成为一个伪命题。

对于海南坡鹿来说,被营造成仿野生环境的保护区或许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归宿。而在保护区面积有限的背景下,通过人工干预尽可能地提高栖息地质量,也实属应有之策。

栖息地“缩水”致种群密度过高

坡鹿在海南拥有大田保护区、邦溪保护区、文昌保护站及猴猕岭保护区四个栖息地,总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面积的0.4%。海南林业部门估算,目前海南坡鹿种群数量约为700到800头,这意味着每头坡鹿平均拥有0.16到0.18平方公里的活动范围。

看似还算宽敞,然而事实上,它们的“实际可居住面积”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

到访邦溪保护区,会看到一幅巨大的保护区遥感影像图悬挂在管理站办公楼内。影像图色块斑驳呈割裂状,农田、村庄及林地依稀可辨,其中草头、南丁2个管护点偏居保护区的东南一隅,以管理站为依托的另一个管护点则位于保护区红线之外。

“3个管护点面积加起来约有1平方公里,连保护区总面积的1/3都不到。”王合升坦言,人与鹿争地的矛盾自保护区成立之日起便存在,尽管过去数十年间陆续有将近百户村民从保护区迁出,但依旧存在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保护区实际可利用面积遭遇“缩水”。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大田保护区。大田保护区于1976年成立时划定的管理面积为25.33平方公里,后遭周边牧场、村庄“侵入”,面积减少至1983年的13.66平方公里。尽管3年后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其土地依旧未能幸免地遭遇各种蚕食,最终缩减至目前的13.14平方公里。

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卢学理等人也曾在《猴猕岭野放坡鹿种群与栖息地现状》一文中介绍,尽管猴猕岭保护区面积达122平方公里,但由于区内多高山密林,野放至此的坡鹿主要集中在与大广坝水库相邻的平缓草地,活动面积不过10平方公里。

可见,海南坡鹿的种群密度其实已经相当之高。尽管各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生境改造举措,但栖息地不足给坡鹿种群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旧与日俱增。

将在猴猕岭建立海南坡鹿野放基地

遵循有效种群概念,海南坡鹿要想保持种群的遗传变异多样性,基础种群的数量必须达到3000头左右。而如今坡鹿种群增长进入瓶颈期,最大的原因便是栖息地的不足。

根据以往经验,扩充坡鹿生存空间的有效途径共两种:一是扩建现在栖息地,二是进行迁地保护。目前,邦溪保护区已向上级部门提出扩建现在栖息地围栏的申请。至于迁地保护,坡鹿还能迁去哪儿?

“海南岛是海南坡鹿的故土,绝大部分地区都适宜坡鹿的生存。”在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退休研究员袁喜才看来,只要满足食物比较丰富的灌木草地生境、地形相对平缓、水土条件较好、交通比较方便、受外界干扰较少等条件,都可以作为坡鹿的迁出保护地。

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加快推进,被纳入体制试点区、受到最严格保护与管控的猴猕岭自然成为首选。

“眼下,我们正规划在猴猕岭适宜坡鹿栖息区域建立海南坡鹿野放基地,对放生种群进行实时定位检测,定期评估其食物资源及生存状况,及时采取必要的人为干预措施。”在省林业部门有关负责人看来,保护海南坡鹿的意义,并不是让它们安逸繁衍到多少数量,而是要尽可能帮助它们在仿野生环境下学会觅食与生存的技能,从而让它们在适当的时候真正回归野外。

扩大坡鹿栖息地的工作已然被提上日程,而关于坡鹿的“身世之谜”也亟待揭晓。

“海南坡鹿到底是泰国坡鹿亚种还是一个独立种群,学界仍然存在争议,目前我们正加大这方面的科研力度。”王合升坦言,尽管近年来坡鹿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基层管护力量薄弱等问题。他也期待着,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成为社会共识,能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坡鹿保护工作中来。

(责编:陈海燕、蒋成柳)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