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各地旅游消费将迎来新高峰。为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文明消费,度过安全、放心、舒心的假期,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温馨提示广大消费者:
一、出游请合理规划,防疫切莫放松
消费者出游要提前了解目的地机票、酒店情况,景区景点人流状况、限流制度,合理安排行程。密切关注出发地、途经地和目的地疫情以及沿途交通情况,积极配合和执行旅游目的地相关管理部门、景区、旅行社等的防疫工作要求和措施。建议出游尽量选择国内旅游和短途游,尽量错开景点的高峰时段。留意当地公布的疾控中心电话,关注自己的体温和身体状况并做好防护措施。
二、防范意识须提高,远离“黑社”“黑导”
跟团出游一定要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高、口碑较好的旅行社。签署旅游服务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内容,明确行程安排、食宿标准、双方权利义务等重要信息,坚决抵制“零负团费”“不合理”低价游,防止落入“黑中介”“黑导游”精心设计的“陷阱”,使旅游变成购物游或购物推介游。对于参团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包厢购物”“强迫消费”“诱导消费”,要主动收集证据并通过12345热线投诉举报。
三、用餐应明明白白,提倡健康饮食
外出就餐要选择正规、卫生、信誉良好的餐饮单位。选购海鲜就餐时要选择明码标价的商家并了解清楚收费标准。在海鲜过秤时,要看商家是否使用镂空的筐子过秤海鲜;在结算时,认真核对点菜单上物品名称、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等信息后再签名确认,并向商家索取发票或收据凭证,以备后期消费维权。厉行节约、合理点餐,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主动践行“公勺公筷”“光盘行动”,拒食“野味”。就餐时与其他就餐人员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过度聚集。
四、新型欺客要防范,关注合同细节
选择婚纱摄影服务要查看经营者营业执照等证件,签订合同要认真核对价格、拍摄路线、配套礼服、提供底片、精修片、相册和自费项目等内容。拍照过程中要注意看行程和点位安排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如不一致要及时提出交涉。要防范无照经营者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途径招揽客人,避免出现消费纠纷后被拉黑屏蔽、权益受损。参加旅游休闲娱乐或涉海涉水涉空运动娱乐项目,要查看经营者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等证件,详细了解旅游项目的服务内容、收费方式、安全保障等情况,不参加无证无照经营的娱乐项目。
五、寄送水果做功课,维护正当权益
购买水果时,要选择正规合法、明码标价、公平交易的水果店进行消费,查看并留存店堂招牌名称和营业执照等信息。水果过秤时,要注意核查秤具的检验标识并查看秤具数字,避免缺斤少两和弄虚作假。通过水果店或第三方邮寄水果的,封箱前要检查和评估水果品种、完好程度、路程用时等情况,对适宜寄递的封箱交付并在封签上签名确认,防止水果被调包等情况发生。付款后要向商家索取发票或收据凭证,注意票面名称与店名是否相符,并妥善保存。
六、酒店价格多关注,避免发生纠纷
旅游预订酒店应选择正规的网络平台预订,提前了解房间信息,包括房型、价格、床位、朝向、噪音等信息,尽量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预订。因酒店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许多酒店平时是一个价、假期上调价格后又是一个价,网站上的解释说明有的不显著、不明确,容易误导消费者并产生消费纠纷,建议消费者预定酒店房间时,要确认预定的价格是拟入住酒店的日常房价报价还是假日期间的价格,避免权益受损。
七、预付消费风险多,应当客观冷静
节日各种打折促销活动繁多,美容美发、运动健身、教育培训、餐饮服务、汽车维修、旅游租车、洗涤洗浴等服务行业也都加大了预付式消费促销力度,“优惠承诺”“低价折扣”往往颇具诱惑力。但一些预付式消费的经营者诚信经营意识不强,没有建立起“专款专户”的资金存管制度,一旦经营不善或存有欺诈主观意愿,往往“一关了之”。提醒消费者应当保持理性,全面了解和冷静判断拟接受的预付式消费的风险,防范因经营者关门跑路或隐瞒重要消费信息造成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切勿盲目消费。(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