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上海经验,打造海南大外宣格局

吕鸿 孙悦文 陈书焕

2021年06月11日09:12  来源:海南日报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外传播和对外交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海南要借鉴上海国际传播工作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提升海南国际传播能力,更好地向世界讲好海南自贸港故事。

为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模式和经验,进一步提升海南国际传播能力,更好地向世界讲好海南自贸港故事,近期,我省外宣调研组赴上海调研学习,分别走访了上海市委外宣办、浦东新区、上海广播电视台(SMG)融媒体中心、澎湃新闻第六声(Sixth Tone)等,深入考察学习了上海国际传播工作经验。

上海国际传播工作亮点和经验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观察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因此,上海十分重视国际传播工作。总体来看,上海国际传播工作主要有以下亮点:

解放思想,与境外媒体广交朋友。上海一共有驻沪外媒65家、驻沪港媒9家、驻沪台媒3家,常驻上海的境外记者超过100人,境外主要通讯社和主流媒体基本都在上海设立了机构,驻沪境外媒体数量仅次于北京,这是上海国际传播的资源优势之一。为不断增进境外媒体对上海、对中国的了解,上海主管国际传播工作的领导干部以开放的心态,主动加强与境外媒体的直接沟通,在日常交往中主动向境外媒体提供上海信源,讲述上海故事。主要领导亲自接受境外媒体采访,在增进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引导境外媒体更加理性客观地报道上海、报道中国。

加大扶持,壮大自主国际传播平台。上海除了用好驻沪境外媒体,与海外平台开展供稿合作等方式外,还特别重视扶持壮大自主国际传播平台。目前,上海拥有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国际综合频道、上海日报英文融媒体平台“SHINE”、《新民晚报·海外版》、上海第一财经、澎湃新闻第六声(Sixth Tone)、东方网英文版和日文版等6家自主国际传播平台。

其中,澎湃新闻所属外文新媒体第六声(Sixth Tone)定位为“讲述普通中国人的故事”,目前拥有英文采编团队40余人,外籍员工近20人,搭建了以“第六声”英文网站和英文客户端为核心,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为重点的传播矩阵。“第六声”凭借高质量的内容、故事化的讲述、精准化的传播吸引了海外受众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海外媒体获取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新民晚报》对外传播始于1994年在洛杉矶创办美国版,迄今已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出版26种《新民晚报·海外版》,最多一周发行245个版,周发行量近59万份。上海广播电视台通过香港制作基地开展对外合作,签署节目制作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两库”,加大城市海外推广。为更好塑造对外形象,上海推出了城市LOGO,拟定了城市宣传口号:Shang Hai,Let’s Meet!(上海,我们见面吧)。上海市委外宣办特别建立了“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库”和“上海城市形象IP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激发全社会创意活力,共同做好城市形象推广。“上海城市形象资源库”汇集全市优质的影像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以及优秀的创意人才资料,搭建上海城市形象推广“资源库”;“上海城市形象IP库”则设定门槛,接受全社会优秀的城市形象推广作品、产品、项目申报入库,对入库作品、产品和项目给予资金、政策上的扶持。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文化项目走出去。文化项目是城市形象推广的重要载体。上海每年在海外开展“魅力上海”城市形象推广活动,并设立上海市“中华文化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优秀文化项目。自2018年设立以来,专项扶持资金已经扶持100多个精品文化项目走出去,这些项目已成为城市推广的重要组成内容,发挥着积极作用。

发挥人民外宣,构建上海大外宣格局。除了发挥自主国际传播平台作用外,上海还十分注重人民外宣,充分发挥航空业、酒店业、旅游业、外贸业、智库机构等涉外行业的对外传播功能,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充分用好上海知名企业家、在沪专家学者、在沪留学生等人民外宣主体,共同传播上海声音、讲好上海故事,构建大外宣格局。

上海经验对海南国际传播工作的启示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外传播和对外交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国际传播工作的宝贵经验,对海南国际传播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启示一: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发展壮大海南自主国际传播平台,积极推动“海外传播官”队伍建设

目前,海南拥有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南国际传播网)、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和三沙卫视3家自主国际传播平台。在海南自贸港“333”国际传播体系建设推动下,自主国际传播平台发展得都比较快,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规模小、平台弱、人才缺、投入少等问题,需要从省级层面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资源力量,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发展壮大自主国际传播平台和国际传播队伍。可以考虑在3家省级国际传播平台的基础上,再扶持3家市县级国际传播平台,进行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海南国际传播力量。积极推动海南国际传播中心“海外传播官”队伍建设,在日常对外传播和交流中发挥作用,讲好海南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启示二:支持省内国际传播平台走出去,与境外主流媒体展开合作

鼓励海南国际传播平台走出去,支持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和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与越来越多的境外主流媒体开展合作。支持三沙卫视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落地,扩大海南国际传播平台在境外的覆盖率和影响力。

启示三:建立外宣联席会议,构建海南自贸港大外宣格局

建立外宣联席会议,以此为抓手统筹省内涉外资源,构建海南自贸港大外宣格局。同时,考虑设立海南自贸港文化项目走出去专项扶持资金等,加大对优秀精品文化项目的扶持,鼓励更多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项目走出去,提升海南自贸港国际形象。发挥人民外宣作用,调动激发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海南对外传播工作。

启示四:注重形象包装,让海南自贸港以鲜明形象走向世界舞台

当前,海南以什么样的形象走向国际舞台,是摆在国际传播工作中的一道重要命题。可以借鉴上海经验,建立“海南自贸港形象资源库”和“海南自贸港形象IP库”,充分激发社会创意活力,汇聚全球智力资源,共同设计和完善海南对外传播形象,创作包括形象LOGO、宣传口号等一整套具有鲜明海南特色的完整对外传播形象标识,推动海南以富有鲜明特色和文化感召力的形象走向世界舞台。

启示五:借助上海国际传播资源,开展多元化沪琼国际传播合作

上海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国际传播资源,可以与上海开展多元化沪琼合作、沪琼联动。一是借助上海驻沪外媒资源,定期开展沪琼联动,组织驻沪外媒到海南采访采风;二是借助上海国际专家、智库资源,共同策划开展国际高端论坛交流活动;三是借助上海自主国际传播平台,输出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内容,借船讲好海南故事;四是借助上海自主国际传播平台和人才优势,把上海作为海南国际传播人才“月培计划”培训地之一,加强海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

(作者吕鸿为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悦文为省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陈书焕为海南国际传播中心负责人、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副总编辑)

(责编:潘惠文、蒋成柳)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