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三亞崖州,素有“兩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所”之稱,是三亞文化的根基所在,海南省首個當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就在這裡。2020年的新年鐘聲還在回響,這片寫滿歷史滄桑的寶地也迎來了她的五周年生日。
五年前的1月2日,三亞市正式撤銷崖城鎮,設立崖州區。五年過去了,崖州區各項事業逐步起飛,承載著沉澱了海南文化的古城,正煥發新生機。
五年前,崖州全區生產產值42.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39.8:22.5:37.7。到2019年年末,全區全年實現生產總值預估60.76億元,增長率達到14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3:13:54,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上漲,年均增長率達9%以上,高於全市增長水平,城鄉面貌顯著改善。
五年來,崖州區不斷加大對自然環境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美麗鄉村成為展示三亞的一個窗口。同時,人文環境也得到改善,尤其是對於古城的修復,洗去鉛華,越來越多代表本地文化的文化古跡被更多人看見。
如今的崖州,不僅有古城,還有“新城”,由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科教城、南山港、崖州灣中心漁港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構成的崖州灣科技城正在給這片舊土注入新活力。崖州,正從歷史深處走來,以新的面貌在自由貿易區(港)建設征途上,書寫著新崖州的故事。
產業扶貧 農民享得真實惠
“今年是第一次領分紅,全村130戶建檔立卡戶,每戶都拿到了600塊錢”,建檔立卡戶洪永全看著手裡的第一筆分紅,臉上洋溢著笑容說。
剛剛過去的2019年12月份,三亞崖州區抱古村舉行首次睡蓮扶貧產業分紅儀式,向全村130戶建檔立卡戶發放分紅資金共計7.8萬元。
“今年抱古村睡蓮產業170余畝收入達50余萬元,我們將拿出收入的80%發放給建檔立卡戶。”據抱古村第一書記王開茂介紹,當村委會負責人將睡蓮扶貧產業分紅資金一一交到每位建檔立卡戶手中,貧困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扶貧政策的好處。
而就在2016年,抱古村還是十三五建檔立卡貧困村。
2018年,抱古村成立香水蓮花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精准扶貧模式開展睡蓮種植,不僅吸納全村130戶建檔立卡戶加入合作社,還鼓勵建檔立卡戶到合作社務工,解決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問題,實現產業扶貧在建檔立卡戶中全覆蓋,讓建檔立卡戶有較穩定的增收來源。
搭上了產業扶貧這趟快車,抱古村村民也嘗到了甜頭。王開茂表示,抱古村計劃在2020年擴大種植面積達200畝,還將探索多產業鏈條。
由於歷史原因,十三五期間,崖州區貧困人口多,涉及范圍廣,25個村(社區)共542戶貧困戶,扶貧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通過給予優惠政策,開展產業扶貧,抱古村不僅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還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在三亞市崖州區像抱古村這樣的依靠產業發展起來的村子,不在少數。
五年來,崖州區扎實推進產業扶貧,推廣技術,及時嫁接南繁創新,因地制宜地借助完善基礎設施、幫助就業、金融支持、開發光伏產業等多種形式助力農村發展。
僅2019年,崖州區上馬的產業發展項目就有6個,並投資985.28萬元,開工8個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鳳嶺、北嶺、赤草等村借助農牧業產業項目,給本村村民以直接實惠,並形成示范效應。
目前,三亞市崖州區分布在25個村(社區)的542戶共計2368人貧人口全部脫貧。
守護生態 重現綠水青山
傍晚時分的三亞市崖州區雅安村,成群鴨鵝在田間自在覓食,美人蕉、睡蓮等水生植物舒展花葉,周邊百姓在鄉間田埂上散步休憩。但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口污水橫流的臭水塘,村民經過都要掩住口鼻。
崖州區基礎條件薄弱,村民衛生意識差,環境問題曾是困擾當地發展和管理部門的“老大難”問題。
跟雅安村有一樣情況的還有崖州區梅聯村。9年前,因為缺乏環保觀念,梅聯村環境污染嚴重,自然資源遭到破壞、漁民生活收入方式單一,村裡一半的勞力外出務工,剩下的村民靠海吃海。
而今,恢復了碧水藍天青山白沙的獨特環境優勢,梅聯村引入生態康養旅游理念,轉型辦起了100多戶海濱民宿。旺季時,每天約有上千人光顧梅聯村及附近海灘,每間客房每月會為村民帶來1000-1500元的收入。
這一切,得益於崖州區對環境治理的重視。
近年來,崖州區投資建設農村污水處理站,先后建設雅安、鹽灶、鳳嶺三個農村濕地污水處理設施,解決農村污水橫流問題。重點開展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完善垃圾收運系統,持續開展海水養殖專項整治工作。針對企業,嚴厲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強化企業環境守法意識和環保社會責任。
目前,全區18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動工,27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由區政府隨同美麗鄉村建設同步實施。區內,鴨仔塘溪、漳波河水環境質量有效改善。開展“綠化寶島”大行動,修復林地,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至60%。
“在以前,有游客開車過來崖城,如果找不到中心漁港,很多人會告訴他,下了高速奔著‘臭味’而去一定能找到!”三亞市崖州區海洋水務局局長張懷良說,綜合整治之前,三亞崖州中心漁港可謂是“臭”名遠揚。
經歷幾次整頓和長期治理,如今水質淨化、道路干淨整潔、交易規范有序的新風貌,成為集生產、補給、加工、交易、儲藏、避風、休閑旅游於一體的多功能中心漁港。
崖州區用行動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觀做了最好的注解,環保意識也深入到每個村民的心裡,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
如今在崖州區,低頭見綠水,抬頭見青山。
聚焦民生 村民幸福指數攀升
“想都不敢想!”談及村子變化,北嶺村村民感嘆。曾經的北嶺村進村是坑坑窪窪的泥巴路,沒有路燈,連吃水都困難,更不要提產業發展。
從2015年起,為了切實幫助群眾解決行路難、吃水難、生活不便等問題,崖州區安排各個駐村組干部到各村實地考察走訪,全面了解村子的基本情況、貧困原因和群眾願望,與村民們共同謀劃,因地制宜制訂了詳細的基礎設施完善措施。
截止目前,崖州區農村公路共159條,總裡程為260.786公裡﹔橋梁15座,572.9米﹔擁有二級公路1條、三級公路1條、四級公路157條﹔實現100%水泥混凝土路面。隨著公路裡程的延伸,密度的加大,道路通達能力和集疏運能力得到提高。
伴隨著公路的通達,公交線網布局也漸趨合理,實現區域內“村村通”。截至2019年12月,共開通10條公交路線,並統一實行“2元親民票價”。
政策親民,設施便民。設區五年來,三亞市崖州區,圍繞民生做足文章,無論是住房等硬件設施,還是教育、醫療等服務都得到長足發展。
自設區以來,截至2019年12月,完成860戶危房改造任務,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有保障問題,實現讓貧困群眾“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2016年1月,崖城中學、中心學校、南山小學、水南小學先后獲得省級規范化學校稱號。崖州區成為三亞市第一批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
2018年12月,崖州灣科技城正式成立,圍繞園區建設,崖州區全力服務崖州灣科技城建設,依法依規清理閑置土地、整治違規用地,重點保障三城項目土地供應。
隨著崖州灣科技城的開發和人員的涌入,崖州又引進一批優質教育資源。三亞創意夢嘟嘟幼兒園、海口寰島實驗小學創辦三亞寰島實驗小學已經開學,南濱小學和上海真學教育科技中心開展合作辦學,部分公辦幼兒園實施托管模式,為教育注入新生力量。
為引進來和留得住人才,崖州區繼續在住房上下功夫,推動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讓在崖州區工作的人員能住有所居、安有所業。
如今的崖州人,離夢想的生活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