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部門截獲的被獵捕的白鷺。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有關部門查獲的冰凍穿山甲。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 攝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並於當日實施,以最嚴格的法律條文禁止和嚴厲打擊一切非法捕殺、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這一防疫阻擊戰裡的“最嚴禁令”,引起極大關注。海南省積極利用法治方式,對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說“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病毒源頭”“野生動物”“野味”等字眼成為關注熱點。3月3日,是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在全國各地嚴防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社會高度關注濫食野生動物威脅公共衛生問題的當下,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維護全球生命共同體”的主題引起廣泛共鳴。
“拒絕食用野味!”“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決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這一決定得到廣大群眾認同。
海南野生動植物物種豐富,當前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管控,管住山頭、管住嘴顯得尤為重要。據了解,海南省也即將出台相關法規落實全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以更嚴厲的懲處,向非法捕獵、濫食野生動物等行為宣戰。
A
保住山頭
海南野生動植物物種豐富,是海南長臂猿、海南坡鹿、金錢龜、穿山甲等瀕危或珍稀野生動物的繁衍棲息地,海南也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重要通道。海南保護野生動物工作責任重大。
2月29日上午, 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符國強騎著摩托車進山巡邏,工作用具除了摩托車以外,符國強還要帶上20公斤重的背包,裡面裝著干糧、衣物和水,他要沿著山路巡邏,巡查是否有砍伐森林、燒荒草、非法打獵野生動物等行為,經常一進山就是好幾天。
符國強所巡護的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海南島的生態核心區域之一,也是連接白沙黎族自治縣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卡點之一,除了日常巡邏以外,符國強和他的同事平時還要負責在管護轄區內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宣傳。
“雖然說現在管得嚴格了,我們本地村民已經不再進山打獵、抓捕野生動物,但是我們擔心會有不法分子進山捕鳥,設套抓捕小鹿、野兔、野豬等野生動物。”符國強說,保護野生動物是護林員的工作職責之一,每天護林站都會派護林員進山巡邏,密切監測、收集野生動物活動情況,並在一些生態核心區域主要的交通要道設卡檢查,嚴厲查處獵捕、非法運輸野生動物的行為。
“喂 ,12345熱線嗎?我發現海口瓊山大道附近發現有人捕鳥!”“我在我家附近發現有貓頭鷹,請派人前來處理,希望能把它妥善保護起來。”…… “近日,12345熱線接到的舉報非法抓捕、經營野生動物線索比以往多。”3月2日,海口市林業局林業執法支隊支隊長韓遠軍,一早就出門忙著到農貿市場、餐飲店、野生動物養殖所等場所巡查,然后還要核查市民撥打12345熱線舉報野生動物的有關線索,解決各種相關問題。
野生動物的保護極其重要,尤其是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病毒傳染源的矛頭再次指向野生動物,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作為野生動物保護的主管部門,省林業局1月23日起全面暫停了全省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相關審批工作,並對可能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進行摸底排查,同時建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日報告制度。
1月26日,一場“春雷行動”在全省開展,全省各市縣森林公安部門、林業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聯合出擊,對各市縣的野生動物集貿市場、馴養繁殖場所、花鳥市場、經營或加工野生動物的窩點、賓館、飯店等場所開展搜查,嚴厲打擊非法獵捕或殺害野生動物的違法犯罪行為,並偵破了一批相關案件。
B
管住嘴巴
市場上的家禽肉類更有安全保障,而且我國烹飪方式多樣,日常的家禽肉類完全可以滿足“吃貨”們的需求。
除了打擊非法獵捕野生動物行為以外,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聲音也越來越多,從生態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環保主義者再到林業工作者,甚至普通市民,都倡議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
“有人覺得食用‘野味’可以大補,但實際上野生動物身上可能攜帶未知病毒,而且雞、豬等家禽肉類在營養價值上也足以滿足人類的身體需要,何必還要吃其他動物呢。”海口市民謝林認為,市場上的家禽肉類更有安全保障,而且我國烹飪方式多樣,日常的家禽肉類完全可以滿足“吃貨”們的需求。
“食用野味是一種社會陋習,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家園,也是千千萬萬野生動物的家園。”海南師范大學副校長、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兩棲爬行動物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史海濤說,科學研究証明,物種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是緊密相關的,保護野生動物,是保護大自然生物多樣性,也是保護人類和公共健康。
1月23日,省林業局向社會發出拒食野生動物倡議書,提出自覺抵制食用野生動物從餐桌做起,摒棄不良飲食陋習,樹立飲食文明新風尚。呼吁群眾,如有發現捕捉、運輸、加工、銷售、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可向林業部門舉報。
“不碰不吃‘野味’已成為廣大群眾的共識。”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日全省各地媒體和相關部門通過廣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知識,讓不碰不吃野生動物的理念入腦、入心。近期各市縣查處的非法獵捕和經營販賣野生動物案件大大減少。
C
啥是“野味”
鵪鶉能吃嗎?牛蛙能吃嗎?兔子能吃嗎?杜絕“疫從口入”,先得讓大家知道“啥是野味”。
據新華社報道,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發布題為《對“野生動物”一詞的認識》的調查問卷,除去個人信息部分,第一道題就讓很多人犯難——您認為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裡所指的“野生動物”,可以用以下哪個詞代替?A、野生動物物種﹔B、野生的動物﹔C、野外的動物﹔D、自然裡的動物。
接下來的題目更“燒腦”:鳥籠裡歡唱的畫眉鳥兒是不是野生動物?家養的烏龜或蟒蛇呢?公園裡的猴子或孔雀呢?度假村供人圍觀的羊駝算不算?居民區出現的刺猬、超市水缸裡待售的波士頓龍蝦呢?
除了問卷中令人“傻傻分不清楚”的選項,很多網友也表達出自己的困惑:鵪鶉能吃嗎?牛蛙能吃嗎?四川人愛吃兔子,兔子算不算野生動物?……如何區分野生動物,可能很多人還不是很清楚。連日來,“哪些動物能吃”也成了網民熱議的話題。2月20日,“禁售牛蛙”的話題還上了微博熱搜,熱愛美食的“吃貨”網民對此開展了熱烈討論,他們探討,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后,到底哪些動物還能吃?
按照有關定義,野生動物指的是大自然環境下生長且未被馴化的動物,豬牛羊雞鴨鵝等經過人類長期馴化,已成為家畜家禽,不屬於野生動物范疇。
而比“吃貨”網民們,更為焦慮的還有處在虎紋蛙、果子狸、眼鏡蛇、竹鼠等野生動物養殖產業鏈上的農戶、商家。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禁止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的《決定》后,這些野生動物養殖產業鏈上的從業者或將面臨停產轉業。
“政府作出的決定我們當然是要執行,可是現在養殖的這些果子狸怎麼處理?以后我們又如何謀生?說實在話,確實不知道該怎麼辦。”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大林村道楠村民小組村民吳雄說, 此前他與其他村民合作的果子狸養殖合作社,已經配合林業部門暫時封閉,停止銷售。而近日媒體又在報道我國要全面禁止交易、食用野生動物,更是讓他迷茫。
疫情讓大眾對野生動物保護產生了極大的關注,但野生動物保護的初衷,並不局限於疫情防控。《決定》公布后,地方性法律法規正在做相應修訂,行業專家學者相繼呼吁,農業、林業部門要盡快出台配套的處理意見和實施細則,要做好野生動物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三有”動物名錄亟待“擴容”和調整,可設立動物可食用的“黑名單”“白名單”,以此形式明確可食用和非可食用名錄,提高野生動物保護的可執行度。
D
擬將禁獵
《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已公布,將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意見稿中提出擬將海南全省劃為禁獵區。
一直以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呼聲在社會上一直都有,2003年“非典”發生以后,我國大多數省份包括海南也開展了嚴厲打擊非法獵捕、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史海濤等海南省生態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也曾提出海南要通過立法全面禁獵、禁食野生動物的建議。
對於禁食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的倡議,海南積極響應。近日,海南省向社會公布《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擬將海南全省劃為禁獵區,禁止獵捕、殺害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對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一、二級)、本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省級)、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公布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其他陸生野生動物等4類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全面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和食用。
據介紹,《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僅是初稿,征求社會意見之后,還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此前通過的《決定》做相應的修改,並制定相關的工作實施方案。
據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決定》的出台實施,以及之后《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審議通過后,可能會給海南省部分飼養動物的農戶帶來一些經濟損失,海南省司法、林業、農業等相關部門將聯合討論如何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並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相關的工作實施方案待與《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一並報送省政府審議通過后,將會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