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海口從邊陲小城走向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城市品質不斷提升……

打造標杆 譜寫發展新篇

策劃/撰稿 賈嘉

2020年04月28日10:45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航拍海南海口江東新區。江東新區位於海口市東海岸區域,總面積約298平方公裡,分為東部生態功能區和西部產城融合區。 高林 攝

1月15日,海口市龍華區為海南綠建投資有限公司現場頒發了首張加蓋新印章的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証,標志著“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在龍華區正式落地實施。劉偉 攝

海口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一家互聯網企業員工正在辦公。 高林 攝

1950年,一場驚心動魄的渡海戰役讓海南獲得解放,走向新生。從此,椰城海口開啟了從邊陲小城走向現代化中心城市的歷史進程——城市框架不斷向東西兩翼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交通網絡“海空並進”、城市品質不斷提升……70年來,海口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城市奮斗史。

“海口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繼續發揮好省會中心城市的帶頭、引領、示范作用。”省委書記劉賜貴對海口的發展寄予厚望。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海口全市干部群眾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正按照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打造標杆,在踐行“三區一中心”定位中勇當先鋒,做好表率,奮力答好自貿區港建設新征程中的“時代考題”,譜寫新時代海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投資結構優化升級

十二個重點產業動能不斷增強

日前,海口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盡管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但海口固定資產投資逆勢上揚,增長幅度達到12.3%。其中,房地產和非房地產投資結構之比為33.9:66.1,表明海口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方面取得了較好進展。

成績的取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背后,是多年來,海口全市上下堅持新發展理念,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不斷擺脫房地產依賴,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培育新動能,盤活挖潛、提質增效、改革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結果。

在海口,以房地產投資為主的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2019年,該市深入推進“兩個確保”百日大行動,集中開工七批130個海南自貿區港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60億元,項目個數和投資金額均為全省第一。

其中,文明東越江通道進展順利,美蘭空港一站式飛機維修基地、順豐海南國際生鮮港等項目開工建設,美蘭機場二期飛行區竣工驗收,椰海大道東延長線建成通車,國內首條利用高鐵開通的市域列車投入運營——多個民生重點項目的加快推進為海口未來城市建設的提質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

以十二個重點產業為抓手,海口擎起了高質量發展的“頂梁柱”。醫藥、會展、低碳制造、醫療健康、教育、金融、物流等產業佔全省比重超過50%。

分產業類別看,互聯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成功引進阿裡巴巴、字節跳動等知名互聯網公司。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西海岸總部基地開工建設,產業載體布局逐步完善。“復興城始終緊扣海南時代發展的主題,面對建設自貿港的歷史機遇,園區調整升級產業定位,發展以智能物聯、數字貿易、金融科技和國際離岸創新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產業。力爭在2020年園區總體營收突破200億元,稅收突破15億元。”海口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副總經理馬亮介紹。

醫療健康產業熱點不斷。自2003年確立重點發展醫藥產業以來,海口每年堅持產業扶持資金80%以上均用於醫藥產業的發展,以空前的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培育一流的高新技術醫藥企業、發展一流的高新技術醫藥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建成“海口藥谷”產業集群,聚集了全省90%以上的醫藥研發和生產企業。在2019年舉辦的知名醫藥企業海口行活動中,又有6家知名醫藥企業將在海口設立跨區域總部。

會展業步入發展快車道。海口充分利用扶持會展業發展優惠政策措施,積極引導和鼓勵會展企業招會引展,創辦新展,會展業在數量規模和質量上均取得持續突破。僅2019年,就舉辦了首屆海口國際新能源汽車展覽會、第十屆中國國際創意設計推廣周、第四屆海南新能源汽車及電動車展覽會等多場極具影響力的展會活動。2019自由貿易園區發展國際論壇、2019年商業責任國際論壇、中國(海南)國際入境旅游營銷大會等大型國際會議也陸續登陸海口,“中國會議之角”的雛形已初具規模。

……

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何忠友表示,海口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緊扣海南自貿港建設,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三大領域”“十二個重點產業”,加快建立開放型生態型服務型產業體系,為海口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用最好的環境吸引最好的投資

要贏得城市發展的主動,優惠政策的比拼不具有持久性,唯有優化營商環境才是制勝之道。

“當時因為項目工期緊,施工合同已簽並已郵寄,因此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申請辦理施工許可事項。” 日前,海口市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黎開鑫在辦理海口市城西小學新建教學綜合樓項目施工許可証時,由於部分材料暫缺便向龍華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反映了相關情況。

“沒想到龍華區在了解到我們的訴求和困難之后,當即以容缺后補方式,給予辦理了施工許可証,幫助我們解決了大難題。”順利拿到許可証,黎開鑫很是高興。

海口市龍華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曹獻平介紹,針對辦件等待時間長、申請材料多、體驗感差等問題,該局推出民辦非企業單位成立登記、民辦非企業單位變更登記、獸藥經營許可証核發等15個承諾事項以及單位、個體工商戶從事出版物零售業務年度核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証,城市道路佔用、挖掘許可(應急搶修)等7個容缺后補事項。

原本需要等証件全部齊全才能辦理的業務,現在可以容缺補辦。龍華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高效、人性化的服務贏得企業點贊的同時,也使企業對未來在該區的發展充滿信心。

這只是海口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以開放的勢態吸引優質企業安家落戶。

——頂層設計支撐。海口借鑒國際國內先進作法,推出大量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和措施。2019年10月,海口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進一步精簡審批、放寬市場准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等9個方面,提出32條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有關措施,推動民營經濟全面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做優做強,更好發揮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同時,率先在全省建立服務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海口的“極簡審批”改革措施被國務院通報表揚,商事主體全程電子化登記、一網通辦,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注銷公告時間壓縮至7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從96項減至68項,審批再提速50%以上。推進“一窗式”改革、企業秘書、項目集中並聯審批日、建筑工程施工承諾制等新制度,審批效率不斷提高。設立服務民營經濟專門機構,共收集民營企業各方面訴求145項,已解決或辦理需持續跟進118項,佔總數81.4%。

——減稅降費落實到位。海口深入抓好增值稅、社會保險費、小微企業“六稅兩費”等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1至9月,全市新增減稅降費43.58億元,其中新增減稅37.48億元,社會保險費減免6.1億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海口市發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保障項目建設的政策措施》,從支持項目建設先行用地、調整土地合同簽訂期限、變更出讓土地繳款期限、實行新出讓土地分期繳款等11個方面,幫助企業合理應對疫情,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積極推進項目開發建設。

海口市委副書記、市長丁暉表示,海口要打造以誠信為本、效率為先、公平為要、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做到對企業“無事不擾,有事必應”,以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滿意度為核心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在營商環境不斷向好的發展背景下,海口的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市場主體快速增長。2019年,海口市全年新增市場主體9.54萬戶,比上年增長54.4%,佔全省的39%。目前海口市認定總部企業24家,包括綜合型(區域型)總部企業19家,高成長型總部企業5家。截止到2019年12月份,經濟貢獻30億元。

園區基礎持續夯實

挖掘政策紅利確保早期收獲

一輛輛工程車來回穿梭,高揚的挖土機斗將土方傾瀉而下,沉重的壓路機緩緩移動,在海口江東新區起步區路網項目工地,建設熱潮同樣一浪高過一浪。

“200多輛工程車、148台各類施工機械、248名工人,我們成功將這1.79平方公裡土地變成一個大施工場。”該項目負責人李運魏介紹稱,江東新區起步區路網項目(一期)是省重點項目,處於江東新區的中心位置。起步區28條道路建成后,能大大提高江東新區的交通服務水平,優化江東新區道路路網結構,改善周邊居民出行條件,進一步展示海口新形象。

如今,在江東新區,“五網”基礎項目已經遍地開花,美蘭機場二期周邊路網(臨雲互通段)、臨空經濟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項目一期、靈桂路二期市政化改造4個項目均已進入施工沖刺期。按照快線慢網、窄路密網、網絡化布局規劃要求,未來江東新區將以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以多層次、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為紐帶,打造高效、智能、安全、便捷、綠色、創新型綜合交通體系,支撐和引領新區跨越式發展。

園區是承接自貿港政策建設早期安排、早期收獲的主陣地,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在海南自貿港建設開局之年,我省確定11個重點園區將率先實施相關政策和進行壓力測試,引領自貿港時代開放步伐。其中就有海口江東新區、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含觀瀾湖旅游園區)、海口綜合保稅區。

為了給園區高質量發展“鋪路架橋”,海口江東新區對標對表“兩區一標杆”定位,完成“1+6+13+16”規劃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發展精准導入,起步區、臨空經濟區建設全面開工,引進產業項目21個,其中4個項目開工建設,10家企業完成供地,為跨越式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高新區與上海臨港集團合作協議落地,園中園開發模式取得突破,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海口綜合保稅區的平行進口汽車、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快速發展,2019年進出口總值增長16.2倍……

同時,海口要求各大重點園區在精准招商方面為全市做示范,立足功能定位,緊緊圍繞自貿港早期政策受惠產業提前制定“一單兩庫”,即產業准入清單、行業龍頭企業庫、招商項目庫,主動開展點對點、小范圍、面對面的招商。

江東新區起步區針對世界500強企業上門招商,臨空經濟區依托空港綜保區申報和一站式飛機維修基地、順豐物流基地,盡快做大航空維修、空港物流、融資租賃等業務﹔高新區在打造高端研發制造基地、大院大所研發平台、科技創新創業項目上集中發力突破﹔綜保區要充分利用貿易投資便利化政策,擴大免稅品進口、保稅文化、整車口岸平行進口、橡膠保稅倉儲、跨境電商等外貿業務板塊﹔復興城產業園聚焦智能物聯、數字經濟、金融科技、互聯網信息等領域,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總部企業落戶,謀劃推動國際數據離岸中心建設﹔觀瀾湖進一步加快旅游、文化、影視、體育、教育等要素聚合,打造集影視制作、國際演藝、體育賽事、創意藝術、購物為一體的現代旅游產業園區。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滄海桑田,不變的是海口改革篤定穩健的腳步。在海南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的關鍵時刻,海口又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海口全市上下將學好用足用好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海南的利好政策,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園區發展,打贏三大攻堅戰,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當好排頭兵,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扛起海口擔當。

(責編:劉楊、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