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流入,僅手指甲蓋三分之一大小,含在嘴裡就能“吸食”,致幻性是大麻等傳統毒品的數倍,價格相對較低,瞄准青少年,透過皮膚就能滲入人體……
記者日前採訪了解到,一種名叫“郵票”的新型毒品悄然來襲。這種毒品怎樣被帶入國內?危害性多大?利益鏈幾何?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新型毒品“郵票”來襲
“從一線辦案情況看,‘郵票’這種新型毒品在北京也出現了。”北京市公安局東城分局緝毒警察曹警官說。
2018年底,曹警官和同事們看到了其他省份警方查獲毒品“郵票”的報道。不久后,轄區內也出現了這種新型毒品。
2019年1月初,出於好奇,“90后”姑娘佳佳(化名)購買了兩片“郵票”。在朋友的規勸下,佳佳最終向東城警方自首並檢舉了向其販賣“郵票”的孫某某、楊某。為徹底斬斷鏈條,警方通過犯罪嫌疑人供述,於3月抓獲了犯罪嫌疑人沈某某,4月在雲南抓獲沈某某的“上家”王某某。
“沈某某和王某某2017年相識於一個音樂節,兩人都熱衷音樂,都曾經因為吸毒被行政拘留。”負責辦理此案的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王欣愷說。
作為新型毒品,“郵票”是一種半人工合成的致幻劑,主要成分為麥角酰二乙胺。通過現場照片、視頻和卷宗材料以及原物復制品,記者看到了“郵票”的真面目——A4紙一樣的質地、不到手指甲蓋三分之一大小的紙片。
曹警官告訴記者,據沈某某供述,“‘貼票’后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產生強烈的幻覺。”“藥勁兒過了會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嚴重時還會產生輕生的念頭。”……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記者從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檢察院了解到,目前,司法機關已辦結此案。經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並經東城區人民法院審理查明:
2018年12月,被告人王某某向被告人沈某某販賣毒品“郵票”125片。后者又向被告人孫某某販賣毒品“郵票”20片。
2019年1月9日,佳佳向被告人楊某約購毒品“郵票”2片。當日,被告人孫某某將“郵票”2片交付佳佳。
經鑒定,從“郵票”中檢出麥角酰二乙胺成分。經稱重,2片“郵票”淨重共計0.03克。最終,四名被告人均到案,部分毒品已起獲並收繳。
經審理,法院認定王某某、沈某某等四人販賣毒品罪罪名成立,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至十一個月不等的刑罰,並判處罰金。
境外流入、皮膚吸收、專門盯准青少年
“郵票”怎樣流入國內?危害多大?利益鏈幾何?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從本案情況看,是由外國人攜帶入境,隨后在國內傳播。”曹警官介紹,2017年以后,本案被告王某某去雲南大理工作,在一家酒吧裡認識了外國人馬克(音譯)。觥籌交錯間,王某某接過了馬克遞來的“郵票”,這次結識為其以后的販毒提供了“第一手”貨源。“據供述,馬克是從境外攜帶瓶裝麥角酰二乙胺入境。”
“精准指向青少年這一目標群體定價,層層售賣謀取暴利。”王欣愷告訴記者,以本案為例,是由外籍人士攜帶入境,最初為50毫升瓶裝無色無味的麥角酰二乙胺。然后再通過紙片等載體噴洒形成“郵票”。一片郵票的初始價格為人民幣80元,層層轉賣最終售價為250元一片。“這個價目標群體為青少年。”
長期從事禁毒研究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文君告訴記者,與傳統毒品不同的是,新型毒品“郵票”貼上皮膚就能被吸收。此外,同等劑量的麥角酰二乙胺放進飲料和水中與貼在舌下具有同樣效果,且難以覺察。
警惕新型毒品“偽裝化”蔓延
“郵票”“茶葉”“上頭煙”“棒棒糖”……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新型毒品正在悄然“偽裝化”傳播蔓延,亟待引起關注。
王欣愷介紹,一些“郵票”毒販專挑“音樂節”、酒吧等下手,部分年輕人放鬆警惕,輕信“郵票”不是毒品,只是一種吃了能讓人興奮的“小玩意兒”,誤以為嘗嘗沒事,不會上癮。李文君坦言,實際上,“郵票”的原材料麥角酰二乙胺是被國家列為嚴格管制的精神藥品,具有很強的成癮性。
曹警官告訴記者,一些違法分子將尚未列入毒品管制目錄但和毒品結構相似、具有同等致幻效應的化學制劑噴洒在茶葉或其它食品上,在微信朋友圈售賣,利用時間差售賣毒品。
“開展‘郵票’檢測並不難。隻要將新型毒品的相關特征、成分等信息納入檢測范圍,即可現場快速識別和檢測,有助於一線緝毒警察准確抓捕違法犯罪嫌疑人。”李文君說。
“一旦吸食毒品,早晚會被發現、懲戒。”曹警官提醒廣大青少年,珍惜寶貴青春,一定遠離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