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1904–1928)
李源,又名李夢福、李泉,廣東博羅縣人。青少年時代因家庭貧困到香港當海員。1921年秋,加入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1922年1月,參加香港海員大罷工。1925年6月,參加省港大罷工。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黨支部書記。1926年,李源受中共黨組織派遣到國民政府財政部緝私衛商保衛團檢查隊任指導員,率隊開展反走私斗爭。
1927年廣州四一五反革命事變后,李源任中共廣東省委特派員,在廣州從事黨的武裝工作,與中共廣州市委領導人周文雍等組建數千人的廣州工人地下武裝,籌備舉行武裝暴動。同年冬,李源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廣州第五區暴動委員會委員﹔12月11日,帶領工人赤衛隊參加廣州起義,以革命的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反革命屠殺。1928年1月,李立三在香港主持召開中共廣東省委全體會議,李源當選為省委常委。2月,受中共廣東省委派遣,李源和黃雍一起赴瓊崖工作,考察並指導中共瓊崖特委完成全島暴動的任務。
大革命失敗后,中共瓊崖特委在海南島掀起土地革命戰爭高潮。1927年12月中旬,瓊崖第一個蘇維埃政權——陵水縣蘇維埃政府成立﹔下旬,樂會縣第四區也成立了蘇維埃政府﹔隨后,特委領導瓊崖工農革命軍向南進軍,至1928年1月,樂會、萬寧、陵水、崖縣紅色區域連成一片,初步形成以樂會縣第四區為中心的瓊崖東路革命根據地。此外,中路的瓊山、文昌、定安,西路的澄邁、臨高、儋縣也廣泛開展土地革命戰爭。瓊山、文昌、瓊東等8個縣先后建立縣委,海口市建立了市委。瓊崖的黨組織和工農武裝得到恢復和發展。1928年2月18日,中共瓊崖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樂會縣第四區陽江墟召開,李源在會上作政治報告。受當時“左”傾冒險主義的影響,會議作出奪取全瓊政權的決定。會議改選瓊崖特委,李源、黃雍、王文明、郭經緒、王綽余為特委常委,李源任特委書記。這次會議雖然在軍事“改守為攻”的暴動策略上執行“左”傾盲動錯誤路線,但在發動農民開展農村斗爭、建立革命政權、分配土地、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等方面所作的決議,基本上是正確的。會議結束后,李源帶領新的特委班子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派出軍事干部和黨政干部到定安山區和鄰近各地召集武裝隊伍,發展群眾組織,使中西東三路武裝力量聯合起來﹔派人到海口市,幫助指導開展職工運動﹔派人到陵水縣、樂會縣第四區等地,開展土地革命,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貧苦農民。2月底,瓊崖特委將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稱為瓊崖工農紅軍,農軍改稱為赤衛隊。紅軍隊伍很快發展到1400人,赤衛隊發展到萬余人。3、4月間,各地紅軍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向山區發展,向反動武裝勢力薄弱的地區進軍,建立山區革命根據地。
同年4月,李源調回廣東省委機關工作。5月初,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李立三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李源代理省委書記。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李源為中央委員。六大結束后,李立三留在中共中央機關工作,李源接任廣東省委書記。8月初,李源前往東江地區巡視工作。9月的一天,他在途經大埔縣三河壩渡口時,不幸被反動民團逮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問,他寧死不屈,嚴守黨的秘密,最后被殺害。李源犧牲時年僅24歲。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陳宇聰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