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黨史百名人物|王綽余:打造瓊崖土地革命模范區

【查看原圖】

王綽余

(1899–1928)

王綽余,原名王春魁,又名王德裕,海南樂會縣(今瓊海市)人。出身於農民家庭。1918年隨哥哥到英屬馬來亞(今屬馬來西亞、新加坡一帶)謀生。1922年秋回國,考入廣東公路工程學校。畢業后在廣州參加“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投身國民革命運動。1925年秋,受同盟會派遣重返馬來亞,出任育美學校校長,以此作掩護開展革命活動,發動瓊籍華僑支持和參加瓊崖的革命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春返回廣州,受中共廣東區委和國民黨廣東省黨部的委派,以農民運動特派員身份回到樂會縣開展農民運動。歷任中共樂會縣農民協會籌備辦事處支部書記、國民黨樂會縣黨部執行委員、樂會縣農民協會主席兼農訓所所長、中共樂會縣總支書記。

1927年瓊崖四二二事變后,王綽余率領農軍隊伍撤到樂會縣四區與王文明、陳永芹等一起創建武裝大隊,開展武裝斗爭。6月,在瓊崖特委的領導下,中共樂會縣委在白水磉村成立,王綽余被任命為縣委書記。7月,瓊崖討逆革命軍總司令部在樂四區成立,樂會縣建立瓊崖討逆革命軍第一路軍,王綽余任黨代表。在王綽余、陳永芹等指揮下,樂會縣討逆革命軍和農民自衛軍舉行秋收暴動,先后在樂城、中原、烏皮、陽江、龍江等地打擊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豪紳,為創建樂四區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一時期,樂會縣的黨組織建設和土地革命運動取得很大發展,至12月底,全縣共建立5個區委、75個黨支部,黨員共有2940人。縣委駐地樂四區12個鄉都成立了黨支部,還成立了樂四區蘇維埃政府。樂四區農民代表大會制訂《土地問題的臨時辦法》和《分配土地的原則》,得到瓊崖特委高度評價。1928年2月18日,中共瓊崖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樂四區陽江墟召開,王綽余當選為特委常委。會后,他留在樂四區,指導樂會縣委開展土地革命運動。在樂四區,瓊崖特委創辦軍械局、縫衣局、印字局、紅軍醫院、農場、消費合作社、農貿市場、學校和娛樂場所等,根據地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設取得較大發展。瓊崖特委還將樂四區分配土地的具體辦法及經驗向全瓊各地推廣,使全瓊出現了第一次土地革命的高潮。樂四區成為全瓊土地革命運動和革命根據地建設的一面紅旗,被譽為“瓊崖的小莫斯科”。

1928年3月,國民黨軍蔡廷鍇部“圍剿”瓊崖革命根據地,11月,樂四區革命根據地被敵人攻破,瓊崖革命轉入低潮。王綽余堅持在樂會和定安交界的山區開展斗爭,在一次行動中被國民黨軍抓捕,后在瓊山縣府城鎮英勇就義,時年29歲。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陳宇聰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瓊崖工農群眾的領袖——王文明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陳垂斌:投筆為槍獻身革命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馮平:舍身為革命 視死忽如歸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許俠夫:以筆為戈照亮青年斗爭路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陳三華:巾幗英雄 為黨犧牲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李愛春: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反日保西沙”宣傳小隊長——周逸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黃昌煒:尋求真理 獻身革命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陳德華:一生為黨 堅貞不屈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楊善集:革命同志死一人,生百人!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何毅:有勇有謀干革命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陳永芹:英勇將領 浴血戰場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楊樹興:領導農民反壓迫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徐成章:革命先驅 馳騁疆場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符向一:瓊崖英烈獻身荊楚大地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符節:怕死就不是共產黨員!

海南黨史百名人物|李源:寧死不屈寫忠誠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2021年04月02日10:41
分享到: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