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充满希望。为树立乐东黎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讲好乐东脱贫攻坚故事,近日人民网海南频道记者走进乐东田间地头,聚焦基层一线脱贫攻坚人物的奋斗历程,寻找“最美扶贫人”。
人民网乐东11月18日电(记者 毛雷)“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我可能早就没了。”说到这里,廖月玲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位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延红村的普通农村妇女,2010年发现患上地中海贫血症后,经常头晕、气短,丧失了劳动能力。
陈章杰夫妻
她每月高达2000多元的医疗费加上三个孩子读书的费用,也将这个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
廖月玲说,当时为了治病,将家里养的几百只鸡鸭、两头牛和农用机械全都变卖了,还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的外债。“每个月都要到医院去输血,如果有什么不对劲,随时得到医院去,老公不能走远,都不能到外地去打工。”
为了给妻子输血,陈章杰还频频去血站献血。这让廖月玲十分担心,“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如果他倒了,家就没了。”
2011年,廖月玲的公公因中风瘫痪在床。接二连三的不幸,将家庭重担全部压在廖月玲丈夫陈章杰一个人的肩上,作为独生子的他不仅要照顾父母和妻子,还要考虑三个孩子的教育问题。过去从不抽烟的陈章杰,渐渐养成了抽烟解压的习惯。
2016年6月,陈章杰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来到延红村的县扶贫干部因户施策,向相关教育部门申请减免陈章杰孩子的学杂费用,并向县政府请示增加廖月玲治疗的医保报销额度,将廖月玲及其公公纳入低保,这些举措极大减轻了陈章杰的负担。
面对困难,陈章杰从不低头,而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解决家里的难题。每当忙完家里的农事,他便到村子或抱由镇一带打零工,帮人采摘水果和瓜菜,每天都有一两百元的收入。
陈章杰在努力劳动
陈章杰总是跟帮扶责任人说:“现在趁着年轻,要多干点活,多挣些钱,不能什么都依靠政府。”
其实,正是因为有着这一股勤劳肯干的韧劲,陈章杰一家早在1995年就被评为了“万元户”。
延红村委会第一书记、乐东县职业中专学校副校长刘清清介绍,延红村过去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占了较大比例,陈章杰一家则是被双重困难拖垮的特殊例子。
早些年前,由于可用耕地少,人口外流严重,延红村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治安逐步恶化,周边路段时有抢劫等犯罪案件发生。
在乐东县委、县政府指导支持下,公安部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此外,乐东县委还严抓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经济建设、精神文化发展、村容村貌改善等,以让延红村百姓彻底过上好日子。
治安的好转,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来到村里承包土地搞种植,为陈章杰等村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2017年,随着孩子外出务工,槟榔市场行情走红,陈章杰家的槟榔卖出了几万元钱,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今年受到旱情影响,槟榔有所减产,但陈章杰卖槟榔也有8万多元的收入。在扶贫干部的鼓舞下,他乘势而上,又将另外8亩地的橡胶树全部改种了槟榔,若是管理得当,这些槟榔在三四年后还将给陈章杰一家增收几万元。
为了巩固贫困户的脱贫成果,扶贫干部积极邀请农技专家到延红村来给大家授课,教他们对槟榔树等农作物进行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并向镇政府申请拨款给他们赠送化肥。
“感谢政府和扶贫干部,更感谢党的好政策,不然我现在变成什么样子实在无法想象。”廖月玲感激地说。
如今,陈章杰家的外债还剩了9万多元。他的小女儿今年毕业,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陈章杰计划让大儿子回到延红村,开办一家养殖场或是农家乐,争取挣更多的钱,早日将外债还清。(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