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让省委书记发出了“知耻而后勇”的大声疾呼?

王欣悦

2020年12月12日15:44  
 

2020年12月11日上午,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宋国强 摄

12月11日,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海口召开。在这场原本一年一度的常规性全省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沈晓明却用“知耻而后勇”向全省发出了大声疾呼。

究竟什么事,竟让省委书记在表彰大会上却感到了羞耻?

“我们十三五总结下来,最不理想的一个指标,就是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所以在海南的企业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在企业的支出当中到底有多少比例是投给科技创新的?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也应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难点,围绕国际前沿,沉下心来显现,潜心研究。我想用知耻后勇,来表达我们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性去看,是合适的。”

科技创新海南到底差在哪?基础差、投入低、人才缺、成果少的总体现状没有变。一是创新投入不足,“十三五”时期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强度、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明显低于规划目标,2019年R&D经费支出29.9亿元,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R&D经费投入强度仅0.56%,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3%)。二是科技成果偏少,2013年-2020年连续8年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奖项。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北京2.5万家,深圳1.7万家,上海、广州超1万家,而海南不到800家。

耻于此,路何行?

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科技创新高地。

沈晓明同样也提出了“弯道超车”的设想:“如果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就一点机会都没有。海南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定位,要依托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海南的特色是什么呢?油气、互联网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是“老三篇”;南繁育种产业、深海科技产业、航天科技产业等“陆海空”是今天的“新三篇”;还包括: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康养旅游、智慧海南。

他还专门举例:海南有“三棵树”:橡胶、槟榔、椰子。第一棵,全国占一半。另两棵,全国独有。既是特色独有,又是禀赋优势。但仍有很多难题亟需攻克:槟榔的黄化病、矮种椰子的稳定性、割胶的低成本性等等。

为此,在刚刚结束的省委七届九次全会上,海南省委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争取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路于此,勇何来?

完善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钱没别人多,就要花得比别人更有效益;企业没有别人多,就得让调动企业为主体、激发企业更多投入的机制比别人更先进。要相信科技人员能够自主地把钱用在大道上,画几条底线和红线,让他有更多的自主权。唯有如此我们才比别人的投入效益高。

所以,沈晓明提出六点要求:一要培育创新主体;二要加强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我们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上是基础研究跟不上;三要建好创新平台,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打造创新平台至关重要;四要集聚创新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短板,海南延揽人才要坚持培养和引进“双轮驱动”;五要维护创新生态,创新管理体制,实施更加简约高效的科研管理办法,赋予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有更大的自主权,让科研机构聚焦科学研究的主业,让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搞研究。六要开展创新合作,海南创新合作不但要和国外合作,还要和先进的省市合作。

会上,还宣读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予“海南莎草科资源研究及其分类学修订”成果为海南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太阳能利用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精细设计”成果为海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热带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园酸化土壤改良技术与应用”等6项成果为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此外,还有7项成果分获海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1项成果获海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3项成果分获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获得海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海南频道)

(责编:刘瀚涛、席秀琴)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