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野动植物园迎来冬日“过山车”般的降温——

花式过冬,它们有点皮

记者 习霁鸿 实习生 陈燕 图\封烁

2021年01月18日09:21  来源:海南日报
 

  一只蛇雕沐浴在冬日阳光下。

  苏卡达陆龟在保温灯下取暖。

  两只小猴子在树上晒太阳。

  一只兔子缩在稻草窝中取暖。

  正在进食的海狸鼠。

  不怕冷的熊猫在户外玩耍。

  这个冬天有点“皮”。

  在几波冷空气的间歇作用下,海南岛近期的气温骤升骤降。前一天还低至10℃以下,后一天就又回升至近20℃,如同“过山车”一般。对温度敏感的人直呼受不了,压箱底多年的羽绒服被翻了出来,穿穿脱脱,一度积满灰的电热毯被打扫干净,开开关关。

  人是如此,动物们又是如何呢?哪些动物对温度敏感?哪些动物耐寒、哪些喜热?在这个温度起伏不定、最低温甚至低至近年极值的冬天,怕冷和耐寒的动物们分别怎样“花式”过冬?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走进位于海口市东山镇的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以下简称海野动植物园),带你一窥究竟。

  A

  长颈鹿:低于16℃就需要保温

  海野动植物园里“海拔”最高的动物,常年占据着人气排行榜前三的长颈鹿就对温度较为敏感的动物之一。

  海野动植物园里的长颈鹿们来自炎热的非洲大陆,是群居动物。它们的“长腿”和“长颈”在高温天气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而在冬天,“长颈”反而会使得长颈鹿体压很高,假如受凉严重,随时会有生命危险。那么,在近日的低温天气里,动物园是如何给它们防寒的呢?

  由于长颈鹿嗅、听觉敏锐,性情机警,胆怯怕生,为了避免惊吓到它们,记者不能走进它们的内舍,只能通过监控录像观望。在实时的监控录像里,长颈鹿“卧室”的角落,铺着几堆厚厚的稻草。长颈鹿们在卧室里或踱步、或进食、或休息,看起来十分舒适。

  稻草作何用处?海野动植物园副园长吕亚奎介绍,长颈鹿对温度十分敏感,“低于16℃时,我们就需要对长颈鹿采取防寒措施。有时虽然气温在16℃以上,但温度在短时间内大幅度骤降,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对它们采取防寒措施。”而厚厚的干稻草就是长颈鹿们的御寒“床垫”。干爽的稻草能很好地阻隔地面的湿气,防止长颈鹿在湿冷天气里患上关节炎,且能够吸收长颈鹿粪便里的水分,又便于清洁,保持一天一换即可。

  “早在2020年的夏天,就已经有人预测今年将是一个寒冬,我们当时看到消息后就做好了防寒准备。”吕亚奎说,当时,趁着稻子秋收,海野动植物园提前备好了5吨稻草,“不只是长颈鹿,梅花鹿等草食类动物和萌宠类动物都喜欢垫稻草御寒。”

  天气凉下来后,海野动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就赶紧为长颈鹿们铺上了10厘米以上厚度的干稻草,而且加强了巡查力度,一旦发现动物有任何异样,就会立即着手采取应对措施。

  气温的剧烈变化还是让十分敏感的长颈鹿产生了应激反应。2020年12月16日早上,照常去馆内巡查的饲养员突然发现一只长颈鹿正瑟瑟发抖,且粪便不成形,显然是不适应温度变化,于是饲养员立即加开了馆内的保温灯,为馆内加温。打开保温灯的第一天,那只长颈鹿的状态就明显好转,不再发抖,第三天时粪便完全恢复了正常。

  记者看到,长颈鹿馆里装着5个保温灯,长颈鹿宝宝就在保温灯下站着。“保温灯类似于人类的浴霸。”吕亚奎说,动物宝宝出生时也对温度有要求,因此保温设备是园内常备物品。

  不过,保温灯的保暖效果虽好,却不能常开,因为保温灯打开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空气干燥,继而导致长颈鹿们排便不畅。“因此,一般情况下,气温低于10℃时才开保温灯。”吕亚奎介绍,而且也不能开了就放任不管,要多关注长颈鹿的身体变化,选择性开关灯,同时多加新鲜树叶,给长颈鹿补充水分,利于润肠通便。

  为啥不直接给水呢?原来,长颈鹿十分耐渴,主要吃各种树叶,在树叶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一年不喝水。

  不只是长颈鹿,在麋鹿、坡鹿、梅花鹿等草食动物观赏区,笼舍里也都垫上了厚厚的稻草。

  吕亚奎告诉记者,有趣的是,和喜食新鲜树叶的长颈鹿不同,贪吃的梅花鹿还喜欢吃它的干稻草“床垫”,哪怕明知这些稻草是自己的过冬“神器”,却也时不时忍不住偷偷吃一点,常常叫人忍俊不禁。

  B

  河马:“澡堂胖子”常泡“温水澡”

  漫步在海野动植物园里,记者惊奇地发现,即使是在冬天,河马也还泡在水里,且看起来颇为慵懒闲适,莫非它不怕冷?

  非也。

  河马体长约4米,肩高约1.5米,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脑袋大”,仅仅脑袋就重达200公斤,是生活在淡水河流中最大的“杂食性”哺乳动物。由于河马的皮肤非常敏感,体表的水分蒸发量远远大于其他哺乳动物,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话,皮肤就会干裂,因此素来酷爱“泡澡”,被大家称为“澡堂胖子”。

  虽然河马“胖”,皮也很厚,但却比较怕冷。吕亚奎介绍,因为河马栖息于热带非洲的河流中,全身只有尾巴处长了一些体毛,其他部位均为裸毛的厚皮,并不具备御寒的作用。因此,在温度低的时候,针对它爱泡澡的特点,海野动植物园准备了长流地下水,水温长期保持在26℃,十分温暖。

  来自非洲的苏卡达陆龟也对温度较为敏感。前些天的冷空气就把海野动植物园里的一只苏卡达陆龟冻感冒了。“发现它流鼻涕后,我们用30℃的水给它泡了澡,加快它的新陈代谢,出太阳时又把它抱出去晒太阳。”吕亚奎说,苏卡达陆龟是纯素食性的动物,主要以青草、仙人掌、莴苣等高纤维的植物为食,为了让苏卡达陆龟更舒适地生活,海野动植物园遵循“更接近自然、更加生态”的原则,使用草坪、细沙、热带植物等元素布置展馆,模拟其原生的自然环境,展区中还建有一个大水池供苏卡达陆龟嬉戏。

  记者从苏卡达陆龟展区的落地玻璃里看到,在空调和保温灯的双重加持下,室内温度达到了26℃左右,大大小小的苏卡达陆龟们懒洋洋地趴在保温灯下晒背。为了避免室内因加温而干燥,里面还放了温湿度计,以便工作人员及时观测温湿度是否适宜。

  亚洲象庄布今年40多岁了。它扑扇着一对大耳朵,悠然漫步在它的展区。海野动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温和的性格让庄布成功俘获了不少游客的心,它的“家”是车行区内游客平均停留时间最长的展区。

  别看庄布块头大,实际也怕冷。1月11日,海口气温低至6℃,庄布也需要御寒了。由于庄布生活在室外,工作人员无法为它安装保温灯和空调,于是便效仿北方动物园的做法,拾来大堆柴火,在庄布的展区点燃,熏烟数小时,使那一片的空气升温。

  “在这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吕亚奎笑道,在工作人员拾捡木头时,性格温和、善良且充分信任工作人员的庄布还赶来帮忙,热心地用自己的鼻子帮助工作人员拗断木头。而当火苗“噌”地蹿起来时,极少见到火的庄布又被吓跑了。

  鳄鱼、蟒蛇等都是“冷血动物”或叫“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周边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几年前,海野动植物园里出生了几只小鳄鱼,当时饲养员为防止冻坏小鳄鱼宝宝,冬天还特意为它们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野外生存的蛇在冬天会找寻冬眠的洞穴避寒。在海野动植物园,它们被工作人员照顾得妥妥帖帖。记者看到,一条成人胳膊粗细的蟒蛇在配置了保温灯的仿生洞穴中呼呼大睡,实际上,除了安装保温灯外,每个蟒蛇舍内还装有空调提供暖气。它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温度最适宜的区域“窝冬”。

  C

  大熊猫:越冷越开心

  在冬日的动物园,也有一些动物的画风与大多数怕冷的动物迥然不同。比如大熊猫、狮子和老虎。来自寒冷地带、自带“毛衣毛裤”的它们完全不惧严寒,越冷的天气反倒越开心。

  记者到访时,曾在第七届“全球大熊猫奖”中获得“中国最惹人喜爱的大熊猫”奖项金奖的大熊猫贡贡刚刚吃完“下午茶”,正坐在室外的水池里自在地玩球,一颗球被它放在掌中转来转去,后肢还不自觉地跟着一起摇晃起来,似乎心情极佳,而在它的隔壁展馆,它的弟弟舜舜也在树上玩得不亦乐乎。

  “大熊猫怕热耐寒,夏天时还需要给它们开空调降温。这两天温度下降,不但不需要为它们御寒,反倒还要把内展厅的天窗打开,让冷风吹进来。”吕亚奎说,兄弟俩近日很开心,活动量明显增大,常常去室外玩水、爬树,一起玩丰容玩具。

  寒风中,毛发浓密的狮子和老虎同样十分惬意。趁着当天出了太阳,它们各自在自己的地盘上慢悠悠地溜达,困了便就地趴下来打个盹儿。

  黑熊公馆是另一超受游客欢迎的热门展区。黑熊毛发厚实,身着黑色“西装”配白色“V领毛衣”,看起来绅士范儿十足。工作人员介绍,在海南漫长而炎热的夏季里,黑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淋浴,一天甚至会洗三次澡。而进入秋冬时,黑熊则会大量进食,像人类一样“贴秋膘”。

  不过黑熊的食物构成会因季节变化而有所调整。“黑熊平时吃窝窝头和水果。”吕亚奎说,冬季降温后,动物园会刻意减少水果的数量,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帮助黑熊抵御寒冷。

  吕亚奎说,根据动物们近期的反应来看,这个冬天确实较为寒冷,“但毕竟海南还是热带地区,温度并不过低,所以对于大部分动物的影响不大。”例如,鸟类目前就还没用上防寒“利器”——绿帆布,“如果气温很低的话,我们会用绿帆布把鸟类房子外面的围网围住,以便挡风,同时绿色能和环境色融为一体,避免鸟类不适。”吕亚奎补充,就目前的温度来看,绿帆布暂时还派不上用场。

  尽管如此,由于近日温差较大,为了提高动物们的抵抗力,海野动植物园还是为动物们调整了饮食:一方面是增加了食物的丰富度,另一方面则调整了不同食物的配比。“比如在草食类动物的食物里添加了花生和黄豆,补充脂肪和蛋白质,而禽类动物的食物里则添加了鱼肝油和电解多维。在比例方面,我们提高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吕亚奎介绍。

(责编:潘惠文、蒋成柳)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