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肿瘤医院心血管内科运用“经皮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治疗”新技术,成功为一名心血管狭窄达90%以上的患者打开“生命通道”。2月25日,患者周女士胸痛、呼吸不畅症状消失,康复出院。
莫名出现心绞痛 专家发现异常端倪
家住海口,今年50岁的周女士,近来多次出现间断性胸闷不适,到外院检查,她既没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病,也没有心脏病家族史,加上年轻,医生排除了患“冠心病”的可能。
因近期症状频繁发作,周女士就近入住海南省肿瘤医院心血内管科做进一步检查。作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刚引进到该院的心内科专家李金顺主任,凭着丰富的经验,为周女士做了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监测结果捕捉到了与缺血症状相应时段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可以明确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李金顺主任和团队专家,决定为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一步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提示患者心脏“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程度高达90%以上。
李金顺主任介绍,前降支是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之一。由于周女士不具备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若不仔细诊查,容易漏诊、误诊,患者随时有心梗及猝死的危险。
“药物球囊”新技术 打开“生命通道”
众所周知,传统的心血管(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治疗方法是植入心脏支架。
但在术前检查时,李金顺主任发现患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植入心脏支架后,会影响对血液系统疾病的后续治疗,甚至会给患者增加额外的风险。
患者利益至上,安全至上。李金顺主任和专家团队经研究后,决定采用先进的“经皮冠状动脉药物球囊治疗”新技术,为周女士打开“生命通道”。
“经皮冠脉药物球囊治疗”是目前国内国际最前沿的血管介入治疗方法。
术中,李金顺主任对患者冠脉病变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后,将药物球囊精准送入病变位置,通过释放球囊使药物与病变冠脉足够时间的充分贴合,随后撤出球囊,患者体内不留置任何异物。
“介入无植入” 患者更受益
“经皮冠脉药物球囊治疗”新技术,具有“介入无植入”的特点,就是通过经皮介入技术送入药物进行快速治疗,而无需植入支架。
李金顺主任介绍,与传统的心脏支架植入相比,冠脉药物球囊治疗具有诸多优点。一是血管内无支架植入,无支架内血栓及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的风险;二是方便后续治疗。该技术保留原位血管,为患者今后的再次治疗创造条件;三是服药时间短,由于没有支架植入,术后服药时间从12-18个月缩短到1-3个月,减少患者漏服药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且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四是减少心理焦虑。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心脏支架植入患者,都有“异物感”,产生心理焦虑,担心支架移位,有的甚至连走路、咳嗽都担心会“出问题”。“药物球囊”可让患者增加安全感,减少心理焦虑,更有利于术后康复。
但该手术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对医生操作技术要求极高。若操作不当,不仅达不到远期治疗效果,还可能造成血管夹层血肿等风险。李金顺主任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冠脉介入治疗,完成各种冠脉介入诊治近万例,是国内最早从事“经皮冠脉药物球囊治疗”的专家之一。(海南省肿瘤医院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