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格子衬衫、肩挎印有“紫禁城六百年”纪念字样的帆布包,这是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研究馆员黄剑近期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常见打扮。调整展品摆放位置、核实确认文物说明、培训讲解员……连日来,在“故宫·故乡·故事——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沉香文物展”的布展过程中,黄剑常常忙得满头大汗。
2002年,大学毕业后的黄剑,成为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的一员,负责明清家具保管研究。“来到故宫后,可以说是从头开始学。做文物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上手’,文物工作者的基本功源于实践经验,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故宫家具文物有5000件左右,要仔细过手一遍,也需要十年。”黄剑说。
在故宫工作近20年,黄剑已成为明清家具领域的研究专家。“故宫中的海南元素很多,但黄花梨木是最显著的元素。在故宫,主体结构是黄花梨木的家具有340件左右。此次展出的33件黄花梨木家具,虽然数量不多,但坐具、承具、庋具、卧具、屏具五大类齐全,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黄剑说。
海南岛虽孤悬海外,汉代设郡后就开始“慕义贡献”(《后汉书·明帝纪》)到清王朝结束,海南岛一直实行“土贡”制,即每三年向朝廷进贡一次。据史料记载,从唐代开始,沉香已是土贡;宋时,黄花梨木开始成为土贡。清宫专门设有管理沉香的机构,以保证皇家用香的规范性,与此同时,黄花梨木也成为皇室贵族的御用家具用材。
在此次展览中,展柜部分的文物分别与养心殿、圆明园、避暑山庄场景部分相呼应,包含出行家具、经典家具、香器等。
在展厅中,黄剑讲述了黄花梨木宫廷家具的传承与变迁——
出行家具有黄花梨木交杌、黄花梨木直后背交椅、黄花梨木小宝座等。中国传统家具以唐末五代为转折,此前以席地而坐为主,此后则变为垂足高座。而交杌正是垂足高座家具的先声,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马扎。带靠背的马扎则称为交椅,是行军打仗、打猎时供地位高者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头把交椅”指的便是这个。交椅直后背者较少见,此次展出的黄花梨木直后背交椅的背心板镂空雕饰极为精彩,既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又能保证交椅自身的便携特性,可谓是美观与实用兼顾。与养心殿的黄花梨木宝座不同,展柜中的黄花梨木小宝座高度较矮,体量比正常宝座小,这应当是为了应用于船舱之中等特殊环境而定制的。
“在清代,家具制作由造办处负责,黄花梨木等珍贵材料的数量、来源、用处等也会有账本详细记录,用多少、怎么用,都必须经过皇帝同意。所以说,黄花梨木的使用是严格控制的,制作家具和器物时既不能超支也不能粗制滥造,剩下的边角料也要收集称重并记录在册,足见宫廷对黄花梨木的珍视。”黄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