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鄉村更美更宜居(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2020年03月26日07: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讓鄉村更美更宜居(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浙江德清縣五四景區游客中心的自動掃地機器人。德清縣阜溪街道辦事處供圖

山東曲阜,村民和環衛工人在清掃街道。曲阜市委宣傳部供圖

編者按:近日,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抓好大檢查發現問題整改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通知》,要求各省(區、市)對照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徹底進行整改,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

為維護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一些地方在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四川西充縣過江樓村

建管網 污水處理不再難

本報記者 張 文

“以前,村旁河段的水腥臭,從河邊經過都要捂鼻子。”家住四川西充縣古樓鎮過江樓村的李學新說。打撈垃圾、清淤……當地實施水環境治理,修復河流生態,水質逐漸改善。

然而,打撈清淤只是治標,堵住源頭才能治本。古樓鎮鎮長石健表示,要堵住生活污染,需下大力氣,“污水處理站完善支管網后,人口聚居區域污水收集率能達90%以上”。他說,人口居住較分散的偏遠鄉村,是生活污水治理的難點。

在過江樓村,這一難點通過分類處理得到化解:該村改建了原本已普及到各家各戶的沼氣池,與廁所聯通﹔廚余垃圾、糞污通過廁所流入沼氣池進行厭氧處理,產生的沼氣用於供能﹔其他生活污水倒入另一管道,流入村裡的污水站。

村民高宜龍打開自家沼氣灶,淡藍色的火苗呼呼往上躥,“不僅干淨,沼氣還可以用來做飯、燒洗澡水。”

古樓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員李勝告訴記者,不進入沼氣池的生活污水流到污水站后,進入水壓升降池,再經厭氧消化池和濾池等處理,流入人工濕地。走進污水站旁的人工濕地,茵茵綠草正招引春風。“這裡種著風車草、美人蕉……處理過的水再進行最后的淨化,達到排放標准。”李勝說。

“這種治理方式看起來投資大,經濟效益卻很高。”西充縣農村能源辦公室主任劉梓益介紹,過江樓村有1300畝桃樹產業園,沼液沼渣都是高效有機肥,既減少買肥料的開支,又提高農產品品質,還比化肥環保。

山東曲阜市北元疃村

清糞污 分類回收不亂排

本報記者 潘俊強

“以前,還沒進村,雞屎味兒就飄過來了,現在,在村裡也聞不到了!”山東省曲阜市息陬鎮北元疃村黨總支書記張佃壯說。如今,在畜禽養殖村——北元疃村,村東郊集中著村裡的養殖大戶,散養變集中養殖,場區規劃科學合理,糞便處理及時得當。

每天下午,收購糞污的封閉式運輸車會沿著村東的生產路,統一收購養殖產生的糞便,運往臨沂、泰安等地的肥料加工廠。

15日下午3點,糞污運輸車開到惠德肉雞養殖場。養殖戶田猛啟動自動化糞污傳送帶,1個雞舍2.3萬隻雞苗產生的糞便,運上了封閉式糞污運輸車。整個過程僅用了15分鐘。“這輛運輸車是村裡統一聯系的。現在的畜禽糞便處理,省時省力又環保衛生。”田猛說,以前糞便清理問題是養殖戶最頭疼的事。北元疃村共有規模養殖戶15戶,一年下來,村裡產生畜禽廢棄物2萬多噸。

“畜禽養殖分散、糞污處理不規范,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張佃壯看來,禁止糞便亂排只是治標,讓畜禽廢棄物有個好去處才能治本。

12家養雞場有了對口的糞便收購商,有機肥料收購商上門拉貨。此外,村裡還指導養殖戶每日噴洒生物除臭劑,夏季進行滅蠅處理。最終,村裡的畜禽廢棄物實現了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海南陵水縣黎盆村

環保廁 設計智能污染少

本報記者 朱榮鵬

最近,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居民韓亞英路過鎮政府時,發現門口多了不少新機器。

韓亞英拿出手機,對著新機器掃碼、點擊按鈕,選擇要投放的垃圾種類,即可實現便捷投放,“這個箱該投什麼、不該投什麼,寫得明明白白”。

刷智能IC卡、掃描二維碼、人臉識別……垃圾分類箱也實現了智能化﹔通過GPS定位,居民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查找到距離最近的垃圾箱。“科技創新,讓生活更加智能化。”中車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工程師陳斯坡表示。

廁所也更智能。擺在本號鎮黎盆村村委會門口的智能環保公廁,結合了物聯網、傳感器、綠色光能等技術,旨在解決異味控制、系統聯動、節水節能等問題。

“給排水系統利用高鐵給排水電控氣動技術設計。”陳斯坡告訴記者,“所有硬件設備全部通過數據集成到智能主板,由智能主板對接服務器終端進行信息反饋和實體操作。”除了產品質量,還要解決成本問題。“我們根據政府實際預算配置調整,功能和檔次不降低。”中車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湖南華容縣南竹村、兔湖垸村

改習慣 不靠蠻干靠示范

本報記者 申智林

暮春時節,湖南華容縣的鄉村生機盎然,房前屋后整整齊齊。

禹山鎮南竹村黨支部書記李敬陽說,當初村裡要搞環境治理,村民熊再喜有些不以為然:“正經活都干不完,哪有心思弄?”

怎麼辦?不靠蠻干,靠示范。在村企業資助下,村裡先幫助主動配合的村民除掉庭院雜草、清運垃圾,再種上綠化樹。人帶人、戶帶戶,願意清理庭院的村民越來越多。漸漸地,熊再喜坐不住了,主動聯系村干部。在村裡幫助下,熊再喜把坪場修整一新,種滿了茶花樹。最近茶花開了,坪場上嫣紅點點、春暉滿目。

在萬庾鎮兔湖垸村,大清早,村民蔣紹其將家裡的垃圾分類裝好,整齊地放到垃圾回收箱。“老蔣,看來‘最美庭院’的牌子,誰也搶不走咯。”門前村民來來往往,有人打趣。

老蔣家位於去集鎮的主干道邊,是村裡的好地段。過去,他家散養的雞鴨門前亂竄,垃圾丟得有一處沒一處。村黨總支書記郭忠培上門勸他改善下衛生,老蔣說:“不是不想搞,是沒條件搞。”“糾正村民的習慣,要先改變他們的觀念。”郭忠培意識到。

2018年,村裡評比“最美庭院”,評上的家庭發銅制標牌作為表彰。“陣勢很足,全村1500多人到場,能評上的家庭很有面子。”郭忠培說。

老蔣一聽,回家就拆窩棚、丟雜物,學習垃圾分類。2019年,他家終於成了村裡的“門面擔當”。

浙江德清縣五四村

清垃圾 科技助運更省力

本報記者 竇瀚洋

浙江德清縣五四村,山巒疊翠,溪水潺潺,一派田園風光。

村黨總支書記孫國文說,“村裡的環境衛生現在全交給‘一把掃帚’管理,效率高多了。”“一把掃帚”,是指德清縣“一把掃帚掃到底”城鄉環境管理一體化模式。2014年,縣裡專門成立城鄉環衛發展有限公司,對全縣的公路養護、河道清理、城鄉垃圾清運等實行集中管理。

韓來根是村裡的保潔員,他說,自己要負責道路普掃、河道保潔等工作,工作時間、清掃標准等都有明確要求。“村民的配合很重要。”韓來根說,剛開始垃圾桶沒人用,保潔員工作量特別大,要到處清理垃圾,“村裡將垃圾清理納入村規民約,鄰裡相互帶動,后來就好多了”。

解決了垃圾清理問題,村裡又新建了垃圾資源化利用站。“100斤垃圾可以榨出30斤肥料,發酵后裝袋免費分給村民。”孫國文說。

在全村共同努力下,垃圾清理和資源化方式得到了改進,村委會又琢磨如何讓垃圾處理數字化。孫國文指著村委會大廳的顯示屏說:“這就是數字化治理平台。”垃圾分揀員、綠化養護工、河道保潔員等的實時工作狀態,都會在大屏幕上顯示。如今,每隻垃圾桶上配備二維碼、芯片,回收時一掃描,每個點位的垃圾清運情況即可做到實時監測。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