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三亞市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在三亞技師學院隆重開幕。 本報記者 孫清 攝
擔當新使命,奮進新時代。1月5日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三亞市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在三亞技師學院隆重開幕。會議聽取政協第七屆三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聽取政協第七屆三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七屆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
大會會場庄嚴而熱烈,處處洋溢著團結、民主、簡朴、務實、和諧的氣氛。
七屆市政協主席容麗萍,市政協副主席黃志強、蔣明清、邢孔祥、韋忠清、朱傳華、陳躍,市政協秘書長林濤在主席台前排就座。會議由黃志強主持。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童道馳,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震華,市委副書記、市長阿東,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候選人周廉芬,市委常委陳小亞、傅君利、陳正光、尚林、徐偉、譚萍及市政協原主席蘇慶興、趙普選,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領導和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市國家安全局主要領導,市政協歷屆退休領導應邀出席會議並在主席台就座,祝賀大會召開。
大會應出席委員204人,實到183人,符合規定人數。
上午8時30分,主持人黃志強宣布大會開幕,全場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在熱烈的掌聲中,容麗萍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三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作政協第七屆三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容麗萍指出,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是海南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策落實年,是高標准高質量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在中共三亞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政協三亞市委員會及常務委員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認識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立足全市工作新形勢新任務,以“一線”精神和作風認真履行職能,順利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為三亞在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中勇當先鋒、打造標杆作出了積極貢獻。一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統攬政協工作的總綱,著力加強思想政治引領。二是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積極為三亞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聚智獻策。三是准確把握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性質定位,圍繞重要決策部署落實情況開展民主監督。四是落實“雙向發力”要求,廣泛匯聚團結奮斗的正能量。五是以“兩支隊伍建設”為重點,努力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職水平。
容麗萍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開局之年。市政協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強大動力,按照中共海南省委七屆七次全會、中共三亞市委七屆十次全會和省委、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弘揚“一線”精氣神,用好政協協商話語權,增強民主監督助推力,提高參政議政實效性,匯聚強大正能量,為三亞努力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示范、引領和標杆作出政協的貢獻。
對七屆市政協2020年的工作,容麗萍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以及對政協工作的最新要求上來。二是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著力提高專門協商機構協商議政的質量和水平。三是著力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凝聚共識、增進團結。四是進一步創新加強自身建設的機制和方法,不斷提高政協履職科學化水平。
容麗萍指出,當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已經開啟了破浪前行、揚帆遠航的新征程,三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三亞市委堅強領導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三亞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勇當排頭兵、打造新標杆作出政協人的貢獻!
受政協第七屆三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委托,朱傳華向大會報告市政協七屆四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工作情況。一年來,市政協委員、市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社會和群眾關心的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運用提案建言獻策,共提交提案228件,其中大會提案216件,平時提案12件。經審查,立案200件,按委員來信處理22件,撤案6件。截至2019年12月20 日,提案已全部辦復。總體來看,許多意見和建議已經納入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參考,為促進三亞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應邀列席開幕大會的還有:不是本屆市政協委員的住我市省政協委員,單位負責人中沒有本屆市政協委員的各區黨委、人大、政府、市屬正處級單位、駐市軍警部隊正團級以上獨立單位和中央、省駐三亞有關單位以及大專院校、國有農墾公司、市屬國營企業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