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精准發力 健康扶貧治“病根”拔“窮根”

張文君

2020年01月09日08:54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東方:健康扶貧治“病根”拔“窮根”

東方市八所鎮福耀村新建的標准化衛生室。 本報記者 張文君 攝

“多虧了健康扶貧的好政策,讓我治好了老毛病。”1月5日,東方市新龍鎮龍北村75歲村民曾召豐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他此前是貧困戶,因患有風濕性關節炎、肺炎等多種病症,自己不僅喪失了勞動能力,還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醫療負擔。如今,一家人已順利脫貧,自己也治好了病,還能做些家務活。

像曾召豐一樣得到政策實惠的群眾,在東方市有很多。2019年以來,東方市加快推進健康扶貧,圍繞實現“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目標,從落實保障政策、分類救治、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基層醫療人才發展等方面入手,統籌施策、創新推動、精准發力,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為提升脫貧成效、實現全面小康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健康保障。

筑牢“五道防線”

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

2017年,東方市新龍鎮那斗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吳宏強被診斷出患有尿毒症、三級高血壓等疾病,並伴有氣喘、肺積水等症狀,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現在,我主要去東方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住院時也不用交押金,而且費用低,自己支付的資金不到總額的10%。”吳宏強說。

據悉,為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東方市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構筑起新農合、大病保險、大病商業補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兜底保障專項資金等“五道防線”。同時,東方市將腎衰、肺結核、白內障、重型精神病等4種病列入東方市民生工程,該市戶籍患者可享受目錄內費用100%報銷。

東方市人民醫院院長張蔚翔介紹,“自東方市推行‘一站式’結算以來,該院為貧困患者開通健康扶貧綠色通道,實行優先診療,先診療后付費,住院期間免交押金,通過落實健康扶貧政策的‘五道防線’報銷,特困患者實際報銷比例達100%,建檔立卡、低保患者實際報銷比例達90%以上。”

目前,東方市244家村級衛生室和30家市內醫療機構開通了“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服務。“在此基礎上,我們與省人民醫院、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等省內14家三級醫療機構簽訂協議,讓貧困患者在省級、市級層面都享受到該服務,確保其住院治療和25種慢性病門診治療報銷比例分別達到90%、80%。”東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以來,東方市建檔立卡貧困戶住院總報銷金額為5237.84萬元,個人自付金額為448.35萬元,實際報銷比例達92.12%。貧困患者在省、市定點醫療機構就診7585人次,實現“先診療后付費”服務100%全覆蓋。

分類精准救治

讓貧困群眾“看得好病”

在東方市八所鎮居龍村衛生室,記者看到,檔案櫃裡貧困患者病情診療記錄被一一登記在冊。八所鎮衛生院院長符以山告訴記者:“對貧困患者實施‘一人一策’,有助於健康扶貧取得實效。這能更加精准地對他們進行救治,改善其健康狀況。”

針對貧困患者,東方市開展“一人一策”精准健康管理,通過組建221個三級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對全市貧困家庭進行簽約,保障有患者的貧困家庭由市、鎮(鄉)、村三級家庭醫生服務,指導患者規范治療,合理用藥。

居龍村51歲的貧困村民袁雄女患有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全身關節腫痛、變形,下不了床,生活也不能自理。“作為家庭簽約醫生,我的工作主要是政策宣講,按時上門體檢,進行測血壓、飲食指導、中醫保健指導等,隨時掌握她的病情。”袁雄女的簽約醫生符啟芬說,經過“跟蹤式”的服務指導,袁雄女已經能下床走動了。

“不僅要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更要看得好病,健康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東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張春梅說,東方市主要從摸底排查、貧困患者“一人一策”、簽約服務、分類救治等4個方面開展醫療救治,讓貧困患者盡可能恢復生活能力、生產能力。

此外,東方市開展分類、精准救治,變大水“漫灌”為精准“滴灌”。針對大病患者,東方市確定東方市人民醫院、東方醫院和東方市中醫院為專項救治大病定點醫院,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塵肺、急性心肌梗死等25種專項救治大病進行救治。針對慢病患者,依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慢病貧困患者規范管理。

據悉,2019年以來,東方市大病集中救治2579人、慢病簽約服務管理2923人、重病兜底保障425人,“三個一批”服務管理100%全覆蓋。對25種大病貧困患者522人,25種慢性病貧困患者2531人實施救治100%全覆蓋。

醫療資源下沉

讓貧困群眾“方便看病”

“新衛生室環境真好,干淨整潔,讓人眼前一亮。”1月4日,走進東方市八所鎮福耀村標准化衛生室,前來看病的福耀村村民胡曉燕感嘆道。

“此前,福耀村村民來看病,均是由我拿出家裡的一個空房間作為診療室,比較簡陋,而且也不方便。”該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曾平香告訴記者,新的福耀村標准化衛生室於2019年9月開工,2019年12月竣工並投入使用,有80多平方米,設有治療室等多個功能室,為附近村民特別是貧困群眾看病提供了便利。

2019年,東方市投入1.5億元,推進24家標准化村衛生室和22家鄉鎮衛生院建設。截至目前,東方市在190個行政村設置了244個村衛生室,其中標准化村衛生室190個,全市共配置鄉村醫生254名,行政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100%全覆蓋。所有標准化村衛生室面積均達60平方米以上,設有診斷室、治療室、藥房等3室,配齊降壓藥、降糖藥等常用藥品以及基本醫療設備。

“除了硬件設施建設外,東方還要不斷加大軟件建設力度,切實解決基層人才緊缺問題。”東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東方採取了一系列引才、留才、育才的創新舉措,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東方市創新醫療技術人事制度,按照“能上能下”原則,出台《東方市基層衛生健康專業技術人員“市屬鄉用”“鄉屬村用”工作方案》,盤活編制存量,並公開招聘362名“市屬鄉用”“鄉屬村用”人員﹔創新薪酬制度,提高基層醫療人員的薪酬待遇,基層醫療專業技術人才每月最高增加收入9000元,達到每月收入2萬元,鄉村醫生能增加收入2300元,每月收入5000元至7800元不等﹔創新培養模式,投入317.52萬元,實施“雙百醫療人才”提升工程,資助277名醫療衛生人員到省內外三甲醫院業務進修或在職學習。

此外,東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還從市級醫院下派7名醫生到鄉鎮衛生院、從鄉鎮衛生院長派5名醫生到村衛生室開展醫療服務。

一項項政策的落地,一次次入戶隨訪,一場場人才培訓……東方市靶向瞄准,分類施策,精准發力,大力推進健康扶貧工作,為脫貧攻堅筑起“健康防線”。

(責編:盧少雄、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