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東方市江邊鄉新明村村民符雲生的金煌芒果園十分熱鬧,50多個村民正忙著採摘芒果、挑選裝箱。“3月20日摘了第1批芒果共計9000斤,今天摘了1萬斤,4月10日左右將摘第3批芒果,今年總共能摘2.7萬斤左右,是2011年我種金煌芒果樹以來產量最高的一年,也是價格最高的一年。”符雲生說,他家的芒果已被樂東興來果業合作社包了。
“產量年年增加,收入年年提高,我挺滿意的。”符雲生說,2011年種植了14畝500株金煌芒果樹,4年后開始挂果,但金煌芒果樹管理不好,產量很低,2016年產量僅9000斤,2017年降低到8000斤。
“芒果品質不好,果形果皮難看,1斤賣1塊多錢。”符雲生介紹,2017年,他與海南雷豐芒果合作社簽約合作,在村裡最早引進芒果標准化種植技術,2018年芒果總產量就增加到2萬斤。而今年芒果總產量增加到2.7萬斤,收入超10萬元。“管理金煌芒果樹要靠科技,產量高,果品好,賣價高。”
符雲生金煌芒果園的變化,是東方市江邊鄉新明村金煌芒產業發展變化的縮影。該村120多戶芒果種植戶種植金煌芒果樹1000多畝,與海南雷豐芒果合作社開展合作,推行標准化種植技術,今年芒果總產量達180萬斤,是種金煌芒果樹以來最高的一年,果品也是最好的一年,芒果都被上門的收購商搶著要。該村黨支部書記符其榮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依靠科技提高了芒果產量和品質,價格也上來了,消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江邊鄉是東方市離市區最偏遠的鄉鎮,新明村是少數民族村,也是整村脫貧的村,全村217戶,其中脫貧戶127戶。村裡的主導產業是芒果、檳榔和橡膠,去年檳榔價格大跌,膠水價格長期低迷,唯有芒果帶來穩定收入。符其榮說:“靠科技力量做好優勢產業,靠優勢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發展金煌芒產業,江邊鄉新明村有地理、氣候和土壤等優勢,但缺乏科技。在東方市政府、鄉政府和市農業部門引導下,2017年以來,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紛紛與海南雷豐芒果合作社簽約合作,按照與國際標准接軌的海南芒果標准化種植技術管理芒果樹,提高芒果樹的健康水平,提升芒果品質。海南雷豐芒果合作社技術員藍健負責為江邊鄉3000多畝芒果園提供技術服務。“我每星期到簽約的果園現場查看,告訴村民怎樣修枝、控梢、催花、保花保果,如何打藥、施肥,解決技術難題,提高芒果產量和品質。”
海南雷豐芒果合作社幫助建檔立卡的脫貧戶掌握芒果標准化種植技術,發展優勢產業鞏固脫貧成果。考慮到脫貧戶缺乏資金,特許脫貧戶賒購農藥、肥料等,賣了芒果再還錢。新明村脫貧戶符海榮家種了15畝芒果樹,今年預估芒果產量2萬斤以上。“我賒欠合作社農藥、肥料錢共計8256元,我掌握了芒果樹種植技術,芒果品質好,賣的價格比去年高,賣完芒果就還錢。”
優勢產業增強脫貧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新明村脫貧戶符亞策在技術員藍健的幫扶下,6畝芒果樹今年產量可達1萬斤,已與收購商簽約,每斤賣5元,賣出他種金煌芒果樹7年來的最高價。“脫貧致富要靠科技,今年僅賣芒果收入5萬元,我家5口人,人均收入超1萬元,致富奔小康有信心。”他說,今年不出去打工了,管好芒果比打工收入高。
海南雷豐芒果合作社技術總監雷孔疇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合作社致力於建設海南芒果標准化信息化示范區,已將芒果標准化種植技術推廣到三亞、陵水、樂東、東方等市縣,直接服務1700多戶果農,全省按照標准化種植的芒果園達3.1萬畝﹔通過電話微信咨詢服務輻射的芒果園超1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