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揚帆競發——海南自貿區(港)兩周年觀察

王慶芳、席秀琴、毛雷

2020年04月14日10:00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兩年前,海南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鄭重宣布:“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彼時,三十而立的海南,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和歷史賦予的新的歷史使命,又一次站在改革開放新時代的最前沿,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

轉眼,兩年已過。瓊島大地發生了哪些變化?又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人民網記者從制度創新、營商環境、經濟結構優化等維度解讀,帶你一探究竟。

優化營商環境 筑巢引得鳳凰來

極簡審批、審批權限下放……這些詞語對於中興通訊三亞研究院研發中心負責人羅威來說,體會尤為深刻。

這個故事說來話長,甚至長到了10年前。

2009年,中興選擇在三亞建設研發基地。“2009年拿地,2010年施工,200根樁就打了一年。”回憶起之前的經歷,羅威記憶猶新。因為辦公場所遲遲無法建成,研發中心一直租房辦公,導致研發人員愣是從最高峰時的600多人降到了不足200人。

為什麼這麼慢?“主要原因在於審批環節多、流程長!光土地証就辦了6年,而在審批的關鍵環節,各個部門又開始‘踢皮球’。”羅威說。

轉機出現在2019年12月,海南出台首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緊密結合海南省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實際,對標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評價指標,提出一系列改善營商環境的創新、務實舉措。企業集中的園區成為改革重中之重,探索“一區多園”發展模式﹔進一步明確重點園區的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平台作用,總結推廣“一園一策”,為園區量身定制個性化扶持政策,把省市兩級審批權限直接下放給園區,實行極簡審批。

“企業的痛苦我們也了解,以前環節多,我們力不從心,現在我們可以做主了,馬上就辦。”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專職副書記童立艷告訴記者,很多可以放在事中、事后監管的審批項,改為採取備案制、承諾制,建設施工許可証就是其一。試行施工許可告知承諾制后,審批1個工作日就搞定了。

簽訂承諾書后,中興通訊很快拿到了管理局發出的第一張施工許可証。

辦土地的六年和拿到施工許可証的半個月,讓羅威深切意識到,海南變“快”了。

正在建設中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 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孟凡盛 攝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哪裡營商環境好,人才就往哪裡走,資金就往哪裡流,項目就在哪裡建。逐漸變好的營商環境成為增加海南吸引力的因素之一。兩年來,海南自貿區先后開展7次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和簽約活動,累計開工793個,總投資超4300億元。

2019年,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70.8%,世界500強企業有28家進入海南,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均入駐海南。

制度創新活力顯現 激發市場活力

2018年12月21日,我國首單知識產權供應鏈資產証券化項目(奇藝世紀知識產權供應鏈資產支持証券)在上海証券交易所成功發行,12月25日,在上海証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共募集資金4.7億元,這意味著海南省在探索知識產權証券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知識產權証券化的關鍵,是篩選標的企業、確認基礎資產、引入擔保機構增信等舉措,可實現知識產權與金融的深度融合,降低企業對單一、風險較高的股權質押融資的依賴,使得擁有知識產權的公司融資渠道更加豐富,增強經濟周期抗風險能力,風向標意義極強。這是海南在資本市場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探索上邁出的關鍵一步,對推動全國知識產權証券化具有開創性意義。

“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支持海南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海南要站在更高起點謀劃和推進改革,下大氣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指明航向。

歷史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機遇屬於勇於創新、永不自滿者。

近年來,海南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已相繼發布六批共71項制度創新案例,涉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知識產權保護、金融、產品交易、人才、機構改革創新、醫療等諸多領域,多項為“全國首創”。聚焦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三大主導產業,引進符合中國國情、符合海南實際、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產業項目和市場主體。行政管理職能與流程不斷優化,對全省85%的政務服務事項實行“不見面審批”。

以法定機構形式探索設立了國際經濟發展局、大數據管理局、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優化管理服務。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出台海南省產業准入禁止限制目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准版15項功能全部落地運用並納入離島免稅等特色應用,進口、出口通關時間均壓縮一半以上。

海南全島建設自貿港,發展機遇前所未有。與此同時,海南也面臨復雜的出入島管理實際和各類船舶的管控風險。

為此,海南加快推進社會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設,這個被稱為2019年海南省委十二項制度創新“一號工程”的平台匯聚海量大數據,從而形成海上、岸線、島內三道防控圈。在疫情防控期間,該平台一邊建設一邊迎考,依托海南省公安廳公安大數據平台數據資源優勢,開發上線疫情管控功能模塊,准確分析發現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人群,從防輸入和防擴散兩個角度支撐疫情防控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

創新,仍在瓊島大地不斷涌動。

落實開放為先戰略 打造中國對外開放新高地

2019年5月30日,瀾湄航空(柬埔寨)股份有限公司一架空客A320從海口美蘭機場起飛出境。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架境外客機此前在海口接受了為期11天的C檢維修和整機噴漆服務。這是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以來首例國際客戶飛機進境維修業務,也是海南堅定不移落實開放為先戰略,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生動實踐。

繁忙的海南洋浦港 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孟凡盛 攝

開放,離不開一個“通”字。

“4·13”以來,海南著力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探索創新貿易綜合監管模式,對外資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快民航機場建設,著力打造四小時、八小時飛行經濟圈,目前執飛國際航線已達到103條,通達境外62個城市。

2020年3月19日,一條印尼貨輪駛入洋浦港30個萬噸泊位中的一個,該港正在啟動的擴建工程將使萬噸及以上泊數位超過100個。以洋浦為重點,海南正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目前已開通43條內外貿航線,實現東南亞主要港口全覆蓋,2019年集裝箱外貿吞吐量增長23.8%。

柬埔寨王國駐海口總領事館2019年10月開館,填補了海南的“空白”——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外國在海南設立的首個領事機構。

外商投資成為海南經濟發展重要力量。兩年來,28家世界500強企業進入海南。去年,海南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38家,增長一倍。實際利用外資連續兩年翻一番。德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海南實現突破。拓展國際市場見成效,服務貿易伙伴擴展至123個。

如今,海南的對外“朋友圈”正越來越大。

各類人才紛至沓來 聚全球智慧創新發展

“當前,海南正對標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加快建設自貿港,為海內外各類人才大顯身手、施展抱負、實現夢想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3月31日,海南面向全球招聘2020年首批三萬崗位人才。

這次招聘涉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園區、法定機構、民營企業等單位類型,其中年薪30萬元以上的崗位數1717個,年薪100萬元以上的崗位數59個。從產業分布看,現代服務業、旅游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主導產業崗位需求數超總數的60%。從區域來看,重點園區人才需求旺盛,海口江東新區、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等重點園區提供了3126個崗位。此外,涉及國際人才崗位470個,主要集中在外語專業教師、航空產業駕駛員和維修員、酒店管理等崗位。

這並非海南首次向全球發布“招賢令”。

習近平總書記在4·13重要講話中指出,“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國家的重大戰略,必須舉全國之力、聚四方之才。”

“4·13”以來,海南深入推進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截至2019年底,海南重點用人單位共引進人才8.6萬余人,同口徑增長4.15倍,已有7716名外籍人才來瓊創業就業居留,是“4·13”之前同期的152%。

同時,在中組部的支持下,從國家部委和發達省市分兩批選派175名優秀干部、兩批博士服務團到海南挂職。協調發改委、商務部、銀保監會等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以及京津滬等發達省市,通過調入、選調、留任、選聘等方式,共吸引30名優秀干部擔任與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密切相關的廳級領導職務。

引進“外腦”的同時,海南也加大本地人才的培養力度。自2018年4月13日以來,海南對本土人才的培養措施層出不窮——著力實施“南海系列”育才計劃,一次性遴選南海名家、南海英才、南海工匠、南海鄉土人才691名,帶動各類重點項目培養人才3000多人次,並推動各領域、各地區人才隊伍培養,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立體式的人才培養體系﹔開展國家級人才項目人選配套資助工作,先后對入選國家級重點人才項目的45名人選進行配套資助。2人當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4人獲批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5人入選“省優”專家。177人分別入選515人才工程各層次培養項目。

自2018年4月13日以來,海南實施“探索建設自貿港”專題系列境外培訓項目,已經組織了13批次干部赴新加坡、荷蘭、美國,及中國香港等地,學習借鑒自由貿易港建設成功經驗﹔累計選派3批300名干部到國家有關部委和其他自貿區跟班學習﹔在中組部支持下,先后從全國引進兩批共174名專業干部來瓊挂職,其中第二批挂職干部共131人於去年12月到任﹔自2018年起,中組部、團中央(來瓊)博士服務團挂職覆蓋面由原來8個中西部市縣擴展到海南全省。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經濟發展韌勁更強

曾經,房地產佔據海南投資和財政稅收的“半壁江山”,海南也一度被外界戲稱為“房地產加工廠”。

“土地財政”一度讓海南的經濟數據持續加速上揚,但過度依賴房地產發展無異於飲鴆止渴。想要根治“房地產依賴症”,該怎麼辦?

現代服務業是產業發展的趨勢,符合海南發展實際,海南在這方面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要瞄准國際標准提高水平,下大氣力調優結構,重點發展旅游、互聯網、醫療健康、金融、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促進服務業優化升級,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中給海南開出的“藥方”。

“壯士斷腕”是近年來海南提及擺脫房地產依賴時出現的高頻詞。

2018年起,海南取消除海口、三亞、洋浦、儋州、文昌、瓊海、澄邁之外的12個市縣GDP、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考核,加大市縣經濟發展質量、發展后勁、創新發展以及生態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考核力度,督促市縣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生態保護力度,降低對房地產的依賴。

海南還從服務於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大局出發,通過實施“兩個暫停”、全域限購、加強引導管控、完善住房體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開展市場整治和風險防范,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房地產業轉型發展。

擺脫房地產依賴后,產業如何轉型升級?在《2020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給出了答案:重點培育油氣、旅游、互聯網、熱帶高效農業4個千億級產業。

2020年3月7日,海南進一步收緊調控,加碼對房地產市場的約束,成為疫情下首個逆向給房地產增壓的省份,叫停商品房預售制度,還推出安居型商品住房等四類住房、本地戶籍家庭最多買2套房等新政。

“壯士斷腕”后的海南,正在變得更加“強壯”。2019年,海南非房地產投資佔比58.4%,提高6.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對經濟的貢獻達到67.3%,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48.6%。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評估認為,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提振了各界信心,形成了良好預期,展示了“海南加速度”。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從制度改革活力不斷顯現到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從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到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兩年來,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落實開放為先導的海南,向創新要動力,以人才聚動力,借合作強動力,正不斷加快探索建設海南自貿港進程,在自貿港建設中刷新“海南速度”。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