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精心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2020年04月13日11:47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 隨眼望去是莽莽的熱帶雨林 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枉源 攝

人民網五指山4月13日電(枉源) 郁郁蔥蔥的藤蔓鱗次櫛比,神奇的“空中花籃”簇擁綻放。稀薄晨霧裡,新生的海南長臂猿恣意地享受大自然的清新氧氣﹔虫鳴鳥叫中,千年的陸均鬆舒展著身軀迎接著又一縷朝陽……當你踏入這遮天蔽日的原始熱帶雨林,便仿佛置身於綠野仙蹤般的奇妙世界。

海南熱帶雨林是世界熱帶雨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熱帶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擁有眾多海南特有的動植物種類,是全球重要的種質資源基因庫,是我國熱帶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之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余平方公裡,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范圍涉及五指山、瓊中、白沙、昌江、東方、保亭、陵水、樂東、萬寧9個市縣。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推動,在奮力書寫“綠水青山”畫卷之余,也為世界開啟了一扇了解生物多樣性與雨林奇特魅力的探索之門。

邦溪坡鹿保護區的坡鹿 近年來種群恢復穩定 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枉源 攝

生態保護先行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海南省陸地面積最大的保護區,跨白沙、瓊中、五指山、樂東、昌江五個縣市,周邊涉及7個鄉鎮19個村委會103個自然村,2萬多名少數民族同胞生活於此。

保護區以生態保護為主要職責,社區百姓有改善生計的需求,如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鸚哥嶺保護區成立之初的主要職責。

“鸚哥嶺保護區成立前,周邊社區百姓‘刀耕火種、靠山吃山’,收入較低,對森林資源造成較大破壞。”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社區宣教科負責人周薇告訴記者,保護區成立后,與社區共同成立了社區共管委員會,以生態產業和自然教育為抓手,推動保護區與社區的合作共贏。

同時,社區村民依托保護區生態資源,接受保護區幫扶,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民俗旅游和參與自然教育活動,既提高了經濟收入,又增強了生態意識。“如今,社區與保護區之間的關系由原先的‘對立’已轉為和諧相處的‘盟友’。”

為了提高社區土地利用率和增加百姓收入,保護區還探索開展林下套種益智苗項目,在周邊社區推廣生態養蜂等項目。同時,保護區還選擇了環境優美且較好保留了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的社區村庄,與相關自然教育合作機構進行合作,共同發展自然教育產業。

“我們通過雨林知識、野外生存技能、體能訓練、民俗體驗等形式吸引村民參與,帶動周邊少數民族村庄的生態旅游相關產業發展,將村民組織起來,集中開展接待、食宿、導賞、民俗、手工、安全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幫助村民提高增收技能。”周薇告訴記者。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圍繞保護、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合理劃定功能分區,實施差別化保護管理方式,把最應該保護的地方保護起來,合理探索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

海南吊羅山國家級保護區內 樹齡超1500年的陸均鬆挺拔蒼翠 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枉源 攝

新生物種初現 良好生態靜候“佳音”

2017年,海南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香港嘉道理成立國內首支水獺監測隊,並在2017年至2018年通過在保護區架設的紅外相機先后探尋到4隻亞洲小爪水獺的身影。

“水獺對於賴以生存的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清潔的水源、充足的食物等都是它們對棲息地的嚴格評判。”吊羅山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生產科工程師羅樊強表示,有水獺地不斷出沒,可以說明我們近年來的生態保護工作是有成效的,而且也証明了吊羅山保護區的水系生態環境非常好。

同時,記者在吊羅山保護區還了解到,近年來這裡不斷有新生物種出現,包括紫沙蛇、坡普腹鏈蛇、黑眉錦蛇、舟山眼鏡蛇、紅頭蜈蚣以及成群結隊的野生獼猴等。

“嗚,嗚,嗚嗚……”晨曦中,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海南長臂猿又開啟了新一天的生活。如今,在這裡生活的海南長臂猿,已經發展到4群30隻。

“去年10月開展大調查的時候,就發現了剛出生的長臂猿,種群也從原來的29隻,變成現在的30隻,不過相信數量還在增加。”海南霸王嶺林業局黨委委員、霸王嶺森林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元星告訴記者,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野生動物生存的基本屏障,國家公園的設立對於保護區的意義是重大的,不僅有力解決了人才緊缺、管理不完善等諸多問題,還為專業人士提供了更好地機制,特別是對海南長臂猿等生物的保護研究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的邦溪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坡鹿,也成群結隊地在保護區內自由奔跑……

不僅如此,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台灣蘇鐵、海南蘇鐵、坡壘、海南粗榧,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雲豹、海南山鷓鴣、灰孔雀雉、蟒蛇、圓鼻巨蜥、金斑喙鳳蝶等物種,在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這片賴以生存的土地上不斷涌現,這是大自然給予生態嚴苛保護的最美饋贈。

據統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已記錄有野生維管植物3577種,隸屬220科1142屬,有各類保護植物432種﹔共記錄脊椎動物5綱38目145科414屬627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長臂猿等33種。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面積佔全國國土面積的比例不足0.046%,卻擁有全國約20%的兩棲類、33%的爬行類、38.6%的鳥類和20%的獸類。

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喀斯特地貌 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枉源 攝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大事記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中強調,海南要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

2019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6次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2019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再次強調,支持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開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2018年4月13日,中央12號文件提出,研究設立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2018年10月25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中央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2018年8月1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長沈曉明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送審稿)》。

2018年10月11日,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主持召開省委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送審稿)》。

2018年10月19日,海南省委、省政府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瓊委辦〔2018〕35號)。海南省委副書記李軍任組長。

2019年2月15日,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規劃建設工作。

2019年2月1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長沈曉明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研究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規劃建設工作。

2019年2月26日,中央編辦批復同意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中央編辦復字〔2019〕10號)。

2019年4月1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吊羅山正式揭牌成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張建龍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長沈曉明共同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揭牌。

2019年5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提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制定實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組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統一管理機構。

2019年6月25日,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印發《白沙黎族自治縣高峰村生態搬遷實施方案》。

2019年7月15日,經中央領導同意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印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2019年9月1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高峰村舉行生態搬遷安置點開工儀式。

2019年9月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長沈曉明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19-2025年)》。

2019年9月29日,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19-2025年)》。

2019年10月21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19-2025年)》正式由省政府名義上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2019年10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被寫進由新華社發布的,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室編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

2019年11月10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到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熱帶雨林保護和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情況。

2019年11月25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經省委編辦批准設立,正式登記為事業單位法人。2020年1月5日,國家公園研究院召開第一屆理事會暨專家研討會,聚焦海南長臂猿保護,影響巨大。

2019年11月28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官網正式上線運行。

2019年12月5日,因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順利、成績突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受邀在全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會上作大會交流。

2020年1月6日,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主持海南與國家林草局調研組及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專家座談會。

2020年1月8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應邀出席國家林草局新聞發布會,介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特色亮點及進展情況。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