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地表水水質狀況
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
主要濱海旅游區、重點工業園區近岸海域水質狀況及主要森林旅游區空氣負離子濃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有關規定,現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海南省生態環境質量公報》。
海南省生態環境廳
2020年4月
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2020年第一季度,海南省環境空氣質量總體優良,優良天數比例為100%,其中優佔95.1%、良佔4.9%,無輕度及以上污染天。五指山、瓊海、定安、保亭、瓊中等5個市縣優級天數比例為100%﹔其余13個市縣(不含三沙市)優級天數比例介於84.1%~98.9%。與去年同期相比,優良天數比例上升0.6個百分點,其中優級天數比例上升7.2個百分點。
地表水水質狀況
海南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為優,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點位)比例為94.4%,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劣V類斷面(點位)比例為0.7%,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總磷。
海南省河流總體水質為優,監測的52條主要河流110個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94.6%,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劣V類斷面比例為0.9%,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三大流域水質為優,南部、北部河流總體水質為優,東部、西部河流總體水質良好。主要河流監測斷面中,儋州市北門江南茶橋、三亞市三亞河海螺村、萬寧市東山河后山村、東方市羅帶河羅帶鐵路橋等4個斷面輕度污染(Ⅳ類),文昌市文教河坡柳水閘中度污染(Ⅴ類),文昌市珠溪河河口重度污染(劣Ⅴ類)。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生化需氧量、氨氮。
海南省主要湖庫總體水質為優,監測的23座主要湖庫32個點位中,水質優良點位比例為93.8%,同比持平﹔劣V類點位比例為0%,同比持平。主要湖庫監測點位中,東方市高坡嶺水庫出口和文昌市湖山水庫出口輕度污染(Ⅳ類)。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總磷。
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
海南省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為優,水源地水質總體達標率為100%。所有監測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3月份水質全部符合或優於地表水或地下水Ⅲ類標准,符合國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要求。與去年同期相比,海南省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城鎮內河(湖)治理水體水質狀況
海南省重點治理的91個水體97個斷面(點位),除因工程因素不具備監測條件及不存在的水體外,實際監測86個水體92個斷面(點位)。1—3月,水質穩定達標斷面(點位)比例為68.5%(63個),同比上升22.7個百分點﹔水質不穩定達標斷面(點位)比例為19.5%(18個),同比下降17.7個百分點﹔水質持續超標斷面(點位)比例為12.0%(11個),同比下降5.0個百分點。上述斷面中,持續重度污染(地表水劣Ⅴ類、海水劣四類)斷面(點位)比例為13.0%(12個),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仍有部分水體水質未達到相應治理目標。
主要旅游景區環境質量狀況
海口、三亞、澄邁、文昌、瓊海、萬寧、陵水和昌江20個主要濱海旅游區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總體優良,其中一類海水佔75.0%,二類佔25.0%。與去年同期相比,海口假日海灘、桂林洋2個濱海旅游區近岸海域由於無機氮含量上升,東寨紅樹林濱海旅游區近岸海域由於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含量上升,水質均由一類下降為二類﹔文昌東郊椰林濱海旅游區近岸海域由於活性磷酸鹽含量降低,水質由二類好轉為一類﹔其余主要濱海旅游區近岸海域水質保持穩定。
主要森林旅游區空氣負離子濃度處於較高水平,霸王嶺、尖峰嶺、五指山、七仙嶺、銅鼓嶺、亞龍灣、吊羅山、呀諾達8個主要森林旅游區空氣負離子平均濃度分別為6860個/立方厘米、6910個/立方厘米、6800個/立方厘米、6960個/立方厘米、4880個/立方厘米、5320個/立方厘米、7190個/立方厘米、6940個/立方厘米,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清新空氣1000~1500個/立方厘米的標准,對人體健康極有利。
重點工業園區近岸海域水質狀況
老城經濟開發區、東方工業園區和洋浦經濟開發區3個主要工業園區的15個監測站位海水水質總體為優,開展水質監測的各項指標含量均符合一類海水標准。與去年同期相比,老城經濟開發區近岸海域東水港口區西監測站位由於無機氮含量降低,水質由二類好轉為一類﹔其余監測站位水質保持穩定,均保持為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