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勛
(1903–1931)
李碩勛,又名李開灼、李叔薰、李陶,四川慶符縣(今高縣)人。1918年在慶符縣立高等小學畢業,考入宜賓敘州聯合縣縣立中學,1919年進入成都儲才中學讀書。五四運動時期,李碩勛受進步思想影響,積極投身反帝反軍閥的斗爭,被選為儲才中學學生會代表,組織廣大學生發起抵制日貨運動。后投筆從戎,參加川軍第一師騎兵團。1921年春,李碩勛到成都四川省立第一中學讀書,組織學生運動,開展反帝反軍閥斗爭,受到同學們的擁護,當選為四川省學生聯合會出版部主任,並與成都高等師范學校學生創立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青年團骨干。同年8月,因組織學生運動受到反動當局通緝,離開四川,輾轉到南京。1922年到北京,進入弘達學院就讀。1923年冬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與青年團組織取得聯系,從事團的工作。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受黨組織委派負責青年學生運動工作。1925年5月,李碩勛領導發動上海大、中學校的青年學生集會游行,強烈抗議帝國主義制造“五卅”慘案,血腥屠殺我國同胞的罪惡行徑。由於在斗爭中表現突出,李碩勛被各校學生推選為上海學生聯合會的代表,出席全國學聯代表會,並當選為全國學生聯合總會會長,成為我國早期學生運動領袖之一。1926年7月,第八屆全國學生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李碩勛當選為中華全國學生總會負責人。
1926年10月,李碩勛出任中共武昌地方委員會組織部長。同年冬,任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后被黨組織派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25師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1日,李碩勛和周士第、聶榮臻等率領第25師主力部隊參加南昌起義,改編為起義軍第25師,任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先后擔任中共江蘇省委秘書長、浙江省委組織部長、浙江省委代理書記。1929年秋,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兼江蘇省委軍委書記。1930年,任中共江南省委副書記、軍委書記。1931年5月,李碩勛接受中共中央指示離開上海到香港,准備到中央革命根據地擔任紅七軍政治委員,因故未能赴任。后被中共中央任命為中共兩廣省委軍委書記。
同年8月初,根據上級指示,李碩勛由香港轉道瓊崖策劃擴大瓊崖游擊戰爭,他到達海口后住進得勝沙路中民旅店,因叛徒告密,13日被捕入獄。在獄中,李碩勛給妻子趙君陶寫下遺書:“陶:余在瓊已直認不諱,日內恐即將判決,余亦即將與你們長別。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為我過悲。惟望善育吾兒,你宜設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謀自立為要。死后尸總會收的,絕不許來,千囑萬囑。” 表現出一個共產黨人為革命事業無悔獻身的英雄氣節。9月5日,李碩勛在海口東校場(今海口米鋪村)英勇就義。1986年12月,中共海南行政區委員會、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在李碩勛烈士就義的地方(今海口市海府大道勛亭路)建立紀念亭。鄧小平為烈士雕像題字:“李碩勛烈士永垂不朽”。2009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等11部門聯合組織開展的全國“雙百”人物(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李碩勛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文章來源: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文字整理:魏宗福 程小斌
往期回顧:
本欄目由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