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又一次降临在苏先生身上。
61岁的他,与肝癌顽强共生13年。今年7月,他的肝部再次发现一个1.5厘米的肿瘤病灶,肿瘤标志物增高,考虑为肝癌复发。
他辗转来到海南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治疗,介入治疗专家利用该院处于国际技术前沿的数字减影(DSA)系统,诊断后终于找到了苏先生肝癌复发的原因并进行了对症治疗,获得了预期治疗效益。
牛惠敏主任及医护团队看望患者
13年抗癌 肝部肿瘤再次复发
从2007年被确诊早期肝恶性肿瘤开始,家住儋州的苏先生便开始了艰辛的抗癌之路。他经历了肿瘤外科切除手术和多次肝动脉栓塞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常见的肝癌治疗手段。
“为了治病,孩子带着我反反复复跑出省外找医院,来回交通和住宿费用都花了不少,加上年纪大了,真的特别折腾人。”苏先生说,治疗过程很艰难,但好在后来的病情控制比较稳定。
今年7月,苏先生又感身体不适。他在外院检查时,发现其肝右叶有一个1.5厘米的病灶,并最终确诊为肝癌复发,进行靶向和免疫药物治疗后,没有明显效果,病情快速进展。
苏先生的孩子经过多方打听,最后慕名找到省肿瘤医院介入科牛惠敏主任寻求治疗。
介入诊断 30多个肿瘤“集体现身”
结合自己数十年对肝肿瘤介入治疗的经验,以及对苏先生过往病史系统分析后,牛惠敏预感到此次肝癌进展必有原因。
尽管苏先生的诊断结果十分明晰,从CT影像上,也没有发现其他疑点。但牛主任没有急于治疗,经验告诉他,不找出肝癌复发的真正“元凶”,问题还会出现,患者的身体安全依然得不到更好保护。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牛惠敏利用该院先进的DSA系统,对苏先生的肝脏进行血管造影检查。
该项高科技尖端系统,可清晰显示人体全部血管,包括毛细血管都一览无余。牛惠敏带领医护团队,在苏先生腿根部开了一个米粒大小的切口,通过微导管插管,准确将其插到肝动脉中,注入造影剂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肝脏内部的结构清晰地显示出来,并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获得肝脏的三维立体图像。
“影像显示证实了最初判断,该患者并非单一病灶,其肝部发现多发性肝肿瘤病灶,这些由多支细小动脉供血的微小肿瘤,细数足足有30多个。”牛惠敏介绍,由于普通影像检查的局限性,只能发现较大的病灶。而对于像苏先生这样的多发性肝癌患者,即使手术清除了大的肿瘤,小的病灶也随着时间进展会继续发展,并慢慢“长大”,这就是有些患者肝癌反复复发的原因。
介入治疗 全面围剿肿瘤病灶
通过对苏先生病情综合分析评估后,牛惠敏决定为他施行“肝肿瘤微创介入栓塞术”治疗。
术中,在数字减影系统的引导下,牛惠敏将如头发丝细的微导管依次插入苏先生肝脏肿瘤的供血通道,一支支地注入混有抗癌药栓塞剂和化疗药物栓塞乳剂,分别阻断30多个细小病灶的供血源。
牛惠敏介绍,切断肿瘤血供和营养,使肿瘤缺血坏死,是介入治疗的第一步。与此同时,经微导管注入适量的化疗药物,可以持续地缓慢释放,以此达到局部化疗效果,通过抗癌药消灭肿瘤细胞目的。
术后第三天复查结果显示,标志肿瘤活性的甲胎蛋白数据已下降至正常范围内,增强CT扫描显示,患者体内大小肿瘤病灶因阻断血供后全部失去活性。
牛惠敏表示,肝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每年发病人数达46.6万,一经确诊80%以上为中晚期。当前,肝癌介入治疗已经成为许多不能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凭借其靶向性强、副作用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能使部分原本没有手术机会的患者最终能通过介入治疗,进而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让患者最大化受益。
近年来,海南省肿瘤医院介入科通过规范化诊疗和先进技术,常态化开展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已为许多肝肿瘤患者带去了新的生机。(来源:海南省肿瘤医院 文/庄晓珊 图/李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