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工匠刘香兰:传承黎族文化 教好黎锦技艺

2020年08月21日15:45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人民网五指山8月8日电(枉源、符武平) 金秋8月,五指山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午后的大雨倾盆,也阻挡不了刘香兰忙碌的身影。在香兰黎族织锦传习所,她不仅要忙着推介海南黎族悠久的文化,还要潜心指导村民学习黎锦技艺……“获得南海工匠这个荣誉称号,我的责任和使命又重了许多,但也是这份责任和使命让我的人生充满了阳光,同时也体现了我的价值。”

刘香兰在办公桌前认真设计黎锦服饰 人民网海南频道枉源 摄

刘香兰是土生土长的五指山人,13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黎族织锦,至今已有38个年头。“也许是有这方面的天赋,我15岁的时候就掌握了五指山地区的织锦技法。”由于从小就掌握黎锦技艺的多种技法,在参加历届黎锦技艺比赛和活动中,刘香兰都有着突出的成绩。

凭借着对传统黎族织锦技术的酷爱和对织锦事业的执着追求,刘香兰始终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弘扬民族黎锦文化道路,虚心向村中会传统纺织技艺的老人学习,打破传统观念,大胆的把传统织锦和现代纺织技术相融合,制造出黎锦中的精品。

认真细致地指导村民黎族织锦技艺 人民网海南频道枉源 摄

这些年,她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可谓“拿到手软”。

2009年5月,刘香兰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同年6月,被命名为《黎族织锦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9月,还被列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进个人……

“我的工作就是认真传承黎族文化,教好黎锦技艺。”作为一名教师,刘香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并对每一个认真学生负责。

深入海南各市县村庄 教授黎锦工作

2011年9月,刘香兰被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聘为黎族织锦技艺专业教师。工作中,她孜孜不倦,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黎族织锦能手,让数以百计的年轻人刻苦挖掘黎锦精髓,发展黎锦工艺品产业,为民族文化的发扬传承奠定了基础。这其中,就有同样获得“南海工匠”称号的黄雪静。

在校期间,刘香兰还配合学校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五指山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开展校外办学的黎锦课程并担任黎锦老师。同时,配合五指山市文化馆送教黎锦进校园,为五指山思源中学、五指山思源小学、五指山南圣中心小学、五指山通什中心小学等16名学生开展每周4节课的授课工作。

与黎锦传承者一起参与黎锦展示

“我会以身作则,树立端正的生活态度。同时,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作为一名党员,刘香兰一直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观。

工作之余,刘香兰每年都会举办4至5期的织锦培训班,为前来学习的中老年妇女、小学生等免费传授黎族织锦纺织技术。“我们每期培训班的学员都有100多人,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特别是每到寒暑假或是周末休假日,一批又一批从邻村的村委会的黎锦好学者前来向我求教。”

刘香兰告诉记者,有的学徒接受能力强的自学5、6天就可掌握,有的学员接受能力差一点的8天至半个月以上才学会。针对这些情况,她都会因材施教、耐心指导、反复教学,从不会因为学员掌握能力较低而有偏见。“有的贫困家庭的学生通过学习黎锦后,自己织产品出售还能解决报名费等问题。”

指导小朋友认识黎锦、学习黎锦技艺

多年来,刘香兰带动全村妇女依靠技术走致富之路,有效促进了番茅村织锦产业的发展。2007年本人创办了黎族织锦合作社至今,参与织锦的妇女达100多人,产值达120多万元,人均月收入达1500~2000多元不等,很好地增加了番茅村及周边村庄妇女的经济收入。

从2019年开始,刘香兰还以个人名义举办黎锦单面织培训班、黎锦反面织培训班以及黎锦成品加工制作培训班,不仅为前来参加的培训的100多位妇女购买腰织机、缝纫机以及相关物料,还为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发放误工补贴。“我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希望能够带领更多的人一起通过技能脱贫、通过技能增收,更通过技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因我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我将用这份民族热情,付出更多努力,体现‘南海工匠’价值。”刘香兰表示,下一步,还将开展更多织锦技艺方面的活动、继续传承和弘扬黎锦文化、参加各地区技艺的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交流,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同时,积极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各项活动,将黎锦生活化,实用化,美观化。

(责编:刘杨、席秀琴)

72小时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