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回忆起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现场聆听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海口市扶贫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吴优仍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习总书记的话,为我们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7年,吴优参与海口市扶贫工作,担任海口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这些年来,他求真务实、为民谋利,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发挥了脱贫攻坚工作拔穷根的作用。
对症下药
助扶贫“后进生”变“优等生”
2017年3月,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出炉,海口在全省排名第11,成绩很不理想。此时,吴优被任命为海口市委农办常务副主任(市扶贫办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
为找出脱贫工作落后的原因,吴优走访多个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和扶贫干部和群众深入交流,发现有些扶贫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扶贫政策不熟悉;扶贫资金拨付程序繁琐,时间长……
梳理出问题清单后,吴优对症下药:制定扶贫干部的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培训考试,督促他们把扶贫政策弄懂吃透;创新简化扶贫资金拨付程序,让各区将资金直接分配到镇,由镇统筹使用,实现市、区、镇扶贫资金“一个水龙头出水”。“这样不仅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也便于资金的监管。”吴优解释说。
“组合拳”的效果很快显现。海口在2017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一跃上升至第2名。2018年、2019年,海口市又连续两年夺得全省脱贫攻坚大比武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因地制宜
走出都市品牌农业新路
“我们发现,海口的乡村土地不集中,很难发展大规模连片种植产业。但同时,海口又具有省会城市交通便利、人口聚集、资源集中的优势。”因此,吴优分析,海口应因地制宜打造农业特色品牌,通过农旅融合走出一条发展都市品牌农业的新路。
近年来,海口依托三江莲雾、火山荔枝、云龙淮山等区域公共农业品牌,积极组织贫困户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种养产业,不断扩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发展格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吴优非常看重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工作。他介绍,近些年,海口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及就业意愿进行跟踪管理,开设定向、订单型职业培训,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3万余人次。全市已建成就业扶贫基地1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近1000人次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去年,吴优被评为2019年度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个人,并获得1万元现金奖励,他马上把这笔奖金捐给该市琼山区甲子镇的10个脱贫户,“我希望他们能够自强不息、勤学技术,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早日奔小康。”
创新机制
筑牢防返贫致贫防线
近年来,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返贫致贫防线成了海口的新任务。对此,吴优带领海口市扶贫办工作人员在全省率先将全市农户纳入风险监测范围,并创新提出了“红黄绿”三色灯分类管理机制。
“除对应脱贫监测户、边缘户设置‘红灯户’外,我们还专门设置有较大返贫致贫风险的‘黄灯户’和没有风险的‘绿灯户’。”吴优介绍,根据预警对象不同和风险程度不同,海口实行分级分类帮扶。针对“红灯户”“黄灯户”,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别侧重于帮扶和引导,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截至目前,通过及时帮扶,海口已有边缘户25户77人、脱贫监测户3户7人解除风险预警。
“这些年来,我走遍了海口所有乡镇,亲眼见证了海口市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为能够亲历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感到骄傲。”吴优说,接下来,他将再接再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海南日报海口2月27日讯)
原标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吴优:摸准病灶开良方 夯实路基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