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政法系统认真梳理群众生活中“急难愁盼”问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为民举措,以“六坚持”“六解决”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坚持民心导向 解决历史遗留“烦心事”
全市政法系统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和作风整顿建设年的重要内容。市委主要领导以上率下,示范推动,召开专题会议,理清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定责任定程序定原则定时间分类分步推进办结,从源头加快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市法院通过自查自纠整理出26宗超过一年长期未结案件,并根据《儋州市人民法院长期未结案件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及案件一案一表报送的拟结案时间跟踪推进案件督导督办工作,目前已审结长期未结案件11宗,审结率达42.31%,让“烦心事”变成“顺心事”。
坚持谋划导向 解决社会稳定“闹心事”
为确保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市委政法委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及时消除社会涉稳风险隐患。以服务全市重点项目为维稳重要任务,全力化解重大项目建设涉及各项问题,为全市重点项目创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治安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打违拆行动,协调有关单位对峨蔓镇碧沙村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全力配合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派出精干力量进驻中和、雅星、光村等镇,期间共化解突出涉稳风险6起,及时消除涉及换届选举的涉稳风险隐患。扎实推进突出涉稳风险整治专项行动,确保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让“闹心事”变成“安心事”。
坚持服务导向 解决窗口服务“操心事”
市公安局深化窗口“放管服”,在全市共投放30台警务便民服务站,在各派出所共投放33台身份证自助受理机,自助办理开通省内异地办理出生落户、注销、所内迁移、非主项变更、打印户口本等业务。交警支队为解决群众排队难和“黄牛党”等问题,推出摩托车年检下乡、加强警保合作办理点、为摩托车销售企业进行车辆查验、受理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增设4个窗口,减少群众排队时间,方便群众办事。市法院通过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率先推进律师服务平台、诉讼服务网工作,开展在线音视频调解案件464件、诉前调解化解矛盾纠纷313件,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新期待。在解决立案难、办事难、门难进等问题的同时,该院实现诉讼服务质效评分长期居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市司法局为偏远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配备11台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41宗,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8万元,使群众以更便捷、更实惠的方式获得了公共法律服务,让“操心事”变成“暖心事”。
坚持关怀导向 解决孩子成长“忧心事”
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进校园活动,市公安局深入全市各中小学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10余次,市法院、市检察院组织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有效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结合未成年犯罪的特点,市法院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领导小组,挂牌成立少年法庭,扎实推进少年审判机制改革,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市检察院把妥善办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综合司法保护,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通过训诫帮助17名未成年人回归校园。市司法局开展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与家属“亲清沟通、助力改造”主题团体互助活动,帮助7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与其监护人(家属)解开心结,促进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与家属之间建立良性沟通,让未成年人教育“忧心事”变成“舒心事”。
坚持治理导向 解决食品安全“揪心事”
市检察院坚持把做精检察公益诉讼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该院接到省检察院交办的线索后,迅速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成功督促查处5起违法销售未经检验检疫肉类冻品案件,涉及罚没款共计1107万余元,依法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该院依法主动办理沿海“死鱼漂浮散落”公益诉讼案,有力推动解决了影响光村、木棠等镇沿海地区人居环境的问题,让“揪心事”变成“放心事”。
坚持监督导向 解决服务态度“担心事”
为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市公安局窗口部门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通过佩戴党徽、在窗口摆放“党员先锋岗”公示牌,亮出党员身份、提升办事效率、延伸服务职能、提高群众满意度。耐心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党员民警严格落实窗口“一站式服务”要求,坚持延时延点、特事特办,积极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市公安局在各窗口部门、基层派出所设立“为民办实事”监督公示牌,公布投诉电话,建立快办群众投诉服务机制,要求3小时内在系统上反馈处理结果。
(来源:儋州市融媒体中心 李秋欢 周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