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四屆三亞國際文博會落幕 文旅融合顯新姿 夜間文博創新意

2020年01月02日19:18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人民網三亞1月2日電(毛雷、宋彤桐)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更是國家交流的紐帶。2019年12月31日,為期4天的2019第四屆三亞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第四屆三亞國際文博會)圓滿落幕。本屆展會吸引了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企業參展,展出近3萬種展品,涵蓋九大主題展區、十六大分會場、“夜間文博會”等新潮活動,高峰論壇、文創設計大賽、國際音樂會、主題活動、經貿洽談及互動體驗等文化活動。

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童道馳表示,近年來,三亞不遺余力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希望各國以文博會為契機開展文化交流,從而更了解三亞。

文博會盛大開幕 組委會供圖

文博會舉辦“海南自貿區港建設中的文旅融合”高峰論壇 組委會供圖

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本屆展會不僅是一場文化交流的盛宴,更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益:簽約項目累計金額16.5億元,意向簽約項目有16個,意向簽約金額累計約45.6億元,意向將落戶三亞經營合作的國內外文化企業15家。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阿東表示,三亞國際文博會已成為以文會友、互學互鑒、開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重點項目推介暨簽約儀式現場 組委會供圖

一場國際范兒十足的文化盛宴

如今的三亞,已開通境外航空航線40多條,每年接待入境游客近百萬,成功舉辦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三亞國際音樂節、三亞國際文博會等國際文化活動。

“除了工作,我還會來三亞度假。我是三亞發展的見証者,我看到了三亞這些年來發展的速度,它不斷的成長,我為此感到欣喜。”這是本屆三亞文博會主賓國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魯德對於三亞的評價,本屆文博會,白俄羅斯代表團帶來了質優價廉的肉奶產品,希望得到廣大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縱觀本屆文博會,更加“國際范兒”是其重大的亮點之一。

本屆展會吸引了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企業參展,展出近3萬種展品。在這裡,捷克水晶、瑞典咖啡、摩爾多瓦紅酒、波蘭蜜蠟琥珀、加納手鼓、泰國橡膠、巴基斯坦玉雕、伊朗瓷器、阿塞拜疆酒品、俄羅斯蜂蜜、格魯吉亞陶罐、蒙古羊絨衣、哈薩克斯坦巧克力、塔吉克斯坦布藝、土耳其波斯地毯、伊朗藏紅花、馬來西亞樂器、吉爾吉斯斯坦手工帽等豐富多樣的文旅商品一一多彩呈現。

除了豐富多彩、琳琅滿目的異域風情旅游文化商品,本屆三亞國際文博會國際影響力也再次提升。

除瑞典、捷克、巴基斯坦、摩爾多瓦、保加利亞、印度、加納、泰國、尼日利亞、越南、阿塞拜疆、土耳其、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埃及、尼泊爾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外,白俄羅斯大使、保加利亞大使、格魯吉亞大使等3位駐華大使及參贊等20個國家的駐華領導、使節與嘉賓出席,更是讓本屆三亞文博會的國際影響力得到質的提升。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駐華大使等外賓們在參加三亞國際文博會回去以后,會大力宣傳三亞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牽線搭橋,促進本國企業和海南深入交流合作。”三亞國際文博會執行總負責人周成泉說,越來越國際范兒的三亞文博會,正在用自己獨特的優勢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成為三亞乃至海南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

一場三亞市民家門口的國際文化交流平台

“在這裡,我們不出海南就能欣賞到40個國家和地區獨特的文化風情,(文博會)就像一張機票可以讓我們來到不同的國家觀光、購物。”符女士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來三亞國際文博會,家門口前舉辦的展會規模之大、國際化程度之高,著實讓她驚訝。“快過年了,文博會上有很多其他國家的美食美酒,一邊逛還可以一邊置辦年貨,真好!”符女士興高採烈地說,自己還要發微信告訴家人,讓他們都來文博會上看一看、逛一逛。

在文博會主會場內,不時能聽到快門的“咔嚓”聲。一年一度的文博會,吸引了許多業余攝影愛好者來這裡拍照。“候鳥老人”王先生表示,自己就是一名業余攝影愛好者,每年都來三亞過冬,四屆文博會一次不落,都參加了。“我感覺它一年比一年辦的更豐富多彩,更國際化了。”王先生說,文博會上有多種元素,涵蓋文化、商業、旅游,比單獨辦會要精彩很多。

數據顯示,本屆文博會共吸引14.73萬人次觀展,相比起上一屆增加2.37萬人次,同比增幅19%。在這裡,大家可以看到獨特的異域風情文化旅游產品。文博會期間,格魯吉亞展區前詢問酒價錢的游客源源不斷。格魯吉亞展商表示,這次文博會上展示的美酒全部是從格魯吉亞原裝進口,質量很高。旁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格魯吉亞紅酒在歐洲久負盛名,文博會期間吸引了很多人,如果游客想要購買格魯吉亞美酒,還可以免費品嘗。

本次展會邀請了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企業參展 組委會供圖

此外,本屆展會在設計上更加人性化。在往屆的基礎上,本屆文博會首次在夜間開放展覽,有效提升了觀展人流量與交易額,“白加黑”模式豐富了三亞旅游的新業態,延長的展會時間更方便了觀眾安排看展時間。帶著孩子來文博會的韓先生表示,周一到周五上班時間沒空來,周末休息的時候孩子又要上興趣班,時間比較難安排。“今天吃完飯我帶孩子來這邊玩,才發現文博會晚上也開門。如果隻有白天開放,我們可能都沒時間來逛,錯過了這樣一個好玩、好看、好吃的展會就太可惜了!”話音剛落,韓先生的孩子又拉著他的手,催促著要去看旁邊的吹糖人表演。

家門口就能看到大世界,來自4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展品和文化構成的燦爛畫卷,在市民、游客的眼前徐徐展開,為他們豐富了周末時光、拓展了眼界,也讓來文博會打卡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一場備受矚目的多樣展會

三亞國際文博會舉辦至今,已成為三亞文旅融合的新標杆。第四屆文博會在原有基礎上,開放了夜間展覽,“一帶一路”國際音樂會、特色主題活動及“潮玩夜工坊”等夜間文博會系列活動,以文博會為契機,“越夜越精彩”的三亞吸引了外界更多關注。

“夜間集市”宣布開市 組委會供圖

“一帶一路”國際音樂會現場 組委會供圖

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22時,第四屆三亞國際文博會登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首頁新聞版塊、人民網首頁焦點圖、新華社、央視移動新聞、學習強國、海南廣播電視台、三沙衛視、三亞第一民生現場直播、海南日報、三亞日報、中新網、中國青年報、新浪新聞、新浪微博、百度、騰訊網、鳳凰網、南海網、今日頭條、中國旅游報、國際旅游島之聲、法制時報、天涯之聲、交通廣播、三亞發布、海口網、抖音、小紅書、快手等平台132家境內外媒體發文519篇/條,還有多家自媒體發文,新聞內容累計瀏覽量達2870萬次,其中新聞閱讀量單條最高達99.8萬次。觀展游客市民在朋友圈和抖音的傳播非常活躍,境外的Facebook、Twitter、LinkedIn和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也有持續熱度的點擊量傳播。

文博會上還設國內外非遺展區,記者在國家級(國內)非遺館裡看到諸如木板年畫、烏銅走銀、景德鎮手工制瓷等我國國家級非遺技藝和產品的精彩亮相,展台內還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非遺技藝。在一帶一路展區內還有格魯吉亞陶罐釀酒、蒙古刺繡、哈薩克斯坦冬不拉等異域各國的非遺項目展示,前來觀賞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紛紛表示這樣近距離體驗世界級非遺的機會難得。

在自由貿易港展區內,三亞市海棠區、吉陽區、崖州區、天涯區與育才生態區五個市轄區分別設獨立展館,集中展示黎苗文化、胥家文化等特色文化,為觀眾獻上景泰藍現場制畫、打柴舞、崖州民歌等文化演藝﹔海口、三亞、昌江等省內市縣展館均以別具一格又體現地域標志的特裝造型亮相,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駐足。此外,國內省市展區的青海館、四川館、江西館等均各具特色,呈現出各地區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景象。

在數字科技文化展區,集中展示了三亞近年來各項新科技產品、地方特色高新科技育種的農產品等,5G、無人機、深海載人潛水器(模型)等在文博會上呈現了最酷的中國造。在紅色娘子軍演藝公園展館,姑娘們身著軍裝,歌舞表演吸引眾人圍觀﹔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展館展出了師生們的書畫作品、陶器類獲獎產品及扎染、刺繡等學生社會實踐的手工藝作品成果﹔三亞傳媒集團展館裡集中展示了三亞媒體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進階歷程﹔而第二屆三亞國際文創設計大賽成果展上的“三亞禮物”系列作品更是成功打造了三亞城市文化名片。

文博會期間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頒獎典禮 組委會供圖

三亞市人大黨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震華表示,三亞國際文博會是一個展示文化成果的舞台,也是連接國際、傳播文明、交流文化、促進經貿合作的平台。

一場含金量十足的經濟合作盛會

文博會不僅僅是一場文化交流的盛宴,更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完美詮釋。作為三亞國際文博會的重要活動項目之一,重點項目推介暨簽約儀式集結優秀企業及展商共商合作,堅持文化引領發展,積極推動文化創意創新、跨界融合,將全方位增強三亞文化的綜合競爭力,加快把三亞建設成為國際性文化交流中心。

作為2020年三亞的體育盛事,本屆文博會還單獨為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設置了展區,進行吉祥物的展示、項目科普、沙灘排球互動體驗等,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展會上還正式開啟“2020年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市場招商行動計劃”。

記者梳理發現,本屆展會簽約和意向簽約的企業和項目,除了國內知名的旅游文化產業,更有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格魯吉亞、保加利亞等國在內的的境外文旅企業,經濟合作含金量十足。

“希望通過參加此次三亞文博會,加強雙方的交流,並希望中國的消費者能喜歡上白俄羅斯產的肉制品和奶制品,包括牛肉雞肉和奶粉。同時,希望與海南的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召喚之下,積極投入在明斯克新建的中百工業園建設和投資項目。”白俄羅斯駐華大使魯德說。

第四屆三亞文博會雖已落幕,但通過此次展會帶來的諸多成果仍在繼續。在本屆展會上,首次出現的“夜間文博”折射出三亞夜間經濟強勁的消費能力和潛力,更是一次文旅融合思路下旅游文化事業發展的典范。

縱觀第四屆三亞文博會,國際化文化交流平台的品牌已經打響,展會更是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必將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實現自貿港建設中的“文博擔當”。

(責編:盧少雄、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