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關於經濟工作的安排部署

2020年01月14日10:46  來源:海口日報
 
原標題:以高質量發展為要 以制度創新為先 以改善民生為本 以深度落實為重

1月13日,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們正在五號地塊(免稅區域)進行抗浮錨杆施工。 海口日報記者 石中華 攝

2019年經濟工作盤點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發揚“一天當三天用”的干勁,深入開展“兩個確保”百日大行動,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以實際成效體現省會擔當,具體體現在“三穩六進”。

“三穩”

一是增速穩。預計全年GDP增長將高於全省。

二是收入穩。堅決落實減稅降費、房地產限購等政策,通過清理欠稅、清繳非稅、服務總部企業等措施,將影響降到最低,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高於GDP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跑贏GDP增速。

三是就業穩。全年新增就業3.8萬人。

“六進”

一是新興產業動能增強。兗礦、華能等一批新引入企業推動批發業增加值增長,拉動GDP增長。總部經濟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新引進的一家知名“獨角獸”企業拉動GDP增長。全市互聯網產業營收同比增長。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新引進企業200家。跨境電商進口申報清單比上年增長。

二是投資結構優化升級。以房地產投資為主的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深入推進“兩個確保”百日大行動,集中開工七批130個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項目,項目個數和投資金額全省第一﹔開工省重點項目25個。文明東越江通道進展順利,美蘭空港一站式飛機維修基地、順豐海南國際生鮮港等項目開工建設,美蘭機場二期飛行區竣工驗收,椰海大道東延長線建成通車,國內首條利用高鐵開通的市域列車投入運營。

三是消費潛能不斷釋放。精心策劃組織海口跨年狂歡季等系列文體活動,整合推出以大流量、大IP活動為牽引,以“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協同配合為支撐的文旅消費模式,帶來大量島外消費人流。據不完全統計,10-12月,系列文體活動省外觀眾購票佔比超六成﹔酒店住宿率大幅提高﹔預計全年免稅品銷售額大幅度增長。

四是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市場主體快速增長。外資利用實現翻番。創新能力快速增長,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40家,總數達到414家。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7家,醫藥產業新增國際注冊品種53個。

五是園區基礎持續夯實。江東新區對標對表“兩區一標杆”定位,完成“1+6+13+16”規劃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發展精准導入,起步區、臨空經濟區建設全面開工,全年啟動23個“五網”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項目,引進產業項目21個,為江東新區跨越式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高新區與上海臨港集團合作協議落地,園中園開發模式取得突破,綜保區躍進全國百家綜合保稅區外貿28強,復興城、觀瀾湖成為省重點園區。

六是民生保障加大力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大民生投入。“長者飯堂”擴大到25個城市社區和24個鄉鎮社區﹔66人以上“超大班額”全部消除﹔268個基層衛生醫療機構標准化建設全部開工,完工率全省第一。

2020年經濟工作重點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海南加快自貿港建設關鍵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海口市必須立足自貿港早期安排,緊緊錨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收官,以高質量發展為要,以制度創新為先,以改善民生為本,以深度落實為重,穩中有進、進中提質,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發揮帶頭引領示范作用。

1加快園區建設,確保早期收獲

1.完善管理機制。優化園區組織架構,實現省市行政審批權限全部下放,將“極簡審批”推廣到所有園區,真正實現“有人想事、有權定事、有錢辦事”。

2.強化要素保障。要加速完成所有園區土地收儲計劃,各區要切實承擔起園區征地拆遷和安置工作任務。特別是江東新區,抓緊完善江東新區一攬子的征地拆遷工作方案。

3.確保招商突破。江東新區起步區要針對世界500強企業上門招商,臨空經濟區要依托空港綜保區申報和一站式飛機維修基地、順豐物流基地,盡快做大航空維修、空港物流、融資租賃等業務﹔高新區要在打造高端研發制造基地、大院大所研發平台、科技創新創業項目上集中發力突破,尤其是要在集成電路設計和傳感器產業集聚上取得明顯進展﹔綜保區要充分利用貿易投資便利化政策,擴大免稅品進口、保稅文化、整車口岸平行進口、橡膠保稅倉儲、跨境電商等外貿業務板塊﹔復興城要聚焦智能物聯、數字經濟、金融科技、互聯網信息等領域,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總部企業落戶,謀劃推動國際數據離岸中心建設﹔觀瀾湖要進一步加快旅游、文化、影視、體育、教育等要素聚合,打造集影視制作、國際演藝、體育賽事、創意藝術、購物為一體的現代旅游產業園區。

“五大園區”要在精准招商方面為全市做示范,堅持每半月舉辦一次“知名企業海口行活動”,主動開展點對點、小范圍、面對面的招商。特別是要提前謀劃對接,充分利用4月22日中國綠公司年會在海口召開的契機,爭取重大項目早日落地。

2挖掘政策紅利,加快產業轉型

1.醫藥產業方面。要與博鰲樂城緊密聯動,推動醫療技術、醫療器械和藥品研發生產“上下游”協同發展。海口藥谷要開展“二次創業”,千方百計爭取現有藥企的母公司將更多高附加值的品種、研發藥放在海口生產,爭取引進知名藥企入駐。

2.先進制造業方面。要重點研究引進新能源汽車、飛機保稅維修、信息設備終端制造等實體產業。

3.現代服務業方面。金融業要梳理政策,努力推進新的金融機構設立,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依法設立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中央12號文件明確支持海南發展“6+3”交易場所,要爭取這些交易場所盡快落戶海口,協同省有關部門支持已開業的國際能源交易所、國際知識產權交易所、大宗農產品交易所等做大業務,加快推進海南國際清算所建設。要充分利用政策有針對性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基金等機構集聚,加快金融集聚區建設。

4.互聯網產業方面。要重點支持復興城二期建設,加快推進總部經濟、研發中心建設,引進一批智能物聯、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等平台型企業,確保全年互聯網產業營收實現兩位數增長。

5.文體產業方面。海口灣演藝中心要實現常年駐場演出,國家帆船帆板基地要進一步完善功能,打造更多時尚高端、大IP大流量活動﹔要做大保稅文化產業,跟蹤對接南海文博園項目,爭取引進知名拍賣機構落戶﹔要緊密對接公務機、游艇生產商和運營商,打造公務機、游艇展示交易平台,實現文體旅游產業深度融合。

6.康養產業方面。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推動康養旅居產業與醫療康復、旅游度假、休閑農業等其他產業的聯動發展,形成協同效應,提升發展水平。

3抓實項目建設,強化績效管理

1.產業項目。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目標考核,完善重大項目推進機制,探索利用海外窗口公司開展國際招商,促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集聚。

2.基礎設施項目。要立足全島同城化目標,以更大力度抓好“五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協調推進G15沈海高速海口段、G360文臨高速、市域列車西延等“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聯通工程﹔全速推進美蘭機場二期擴建,啟動美蘭機場三期前期工作﹔完善城市骨干路網﹔海秀快速路全線建成通車等。啟動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5G基站、新能源充電樁等項目。完善園區基礎配套是重中之重,要堅持產城融合方向,公共配套先行,隻爭朝夕推進江東新區起步區和臨空經濟區基礎設施、地下綜合管廊、高品質直飲水等項目建設。

3.民生項目。集中財力實施一批教育、衛生、文體和城鄉環保項目,啟動十大文體項目建設和中共瓊崖“一大”舊址改造,繼續推進騎樓老街品質提升和府城歷史文化街區修復保護等工程建設,豐富城市文化底蘊。圍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生成和實施一批項目。

4打造消費亮點,拓展外來消費

1.打造旅游吸引物擴大消費。在發展“夜經濟”上,各區要結合自身特點規劃建設涵蓋購物、餐飲、旅游、文化藝術、教育培訓、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等業態為主的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新打造一條以上各具特色的主題“街區”。要促進火山口地質公園、熱帶野生動植物園、長影100等景點升級,打造更多旅游目的地。要在引進知名主題樂園上取得重要突破。

2.發揮政策效益拉動消費。全力推動國際免稅城加快建設,協調督促經營企業做好備貨、加大宣傳,在商品品種、價格上提升競爭力,力爭銷售額翻番。要利用好國外演藝機構駐場演出等政策,全力引導觀瀾湖等市場主體積極試行。

3.策劃“網紅”活動、打卡項目引流消費。繼續策劃一批大IP、頂級流量的演藝、節慶和重大會展活動,辦好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真正做到季季有主題、月月有亮點、周周有活動,打造“到海口度周末”娛樂品牌。要綜合統籌策劃項目,打好組合拳、發揮最大效益。比如策劃演藝活動,不僅要考慮活動本身,還要考慮夜市推廣、土特產銷售、免稅品購物、景區聯動、城市品牌營銷等等,形成整套消費場景,最大程度釋放消費。

5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

1.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要聚焦質量提升,健全穩定脫貧和逐步致富的長效機制,堅決防止脫貧摘帽之后再返貧,確保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2.確保生態環境隻能更好不能變差。加快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持續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活動,做好禁燃煙花爆竹工作,特別是春節期間,各區要強化屬地責任,緊鑼密鼓抓好落實,確保大氣質量保持優良。

3.確保不發生重大風險。要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嚴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同時,要緊密關注本地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趨勢變化。

6踐行共享理念,推進城鄉融合

1.繼續提升城市品質。要以城市體檢試點為契機,持續抓好“五化”工作,進一步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全面完成海口灣暢通工程,加快西海岸中央公園建設,下決心接續解決城區積水、水體治理、馬路“拉鏈”、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等難題。加快“智慧海口”建設,以打造第一和唯一的城市大腦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以數據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統籌社會管理信息平台、12345智慧指揮平台等一批重點信息化項目建設,用精細治理傳遞城市溫度。要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全力推進新一輪禁毒三年大會戰,進一步提高群眾安全感。

2.全面加快鄉村振興。要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聚焦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補短板。狠抓農業增產增收,抓好生豬生產恢復。要大力發展品牌農業,著力引進一批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條。進一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城中村、城郊村先行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激發發展潛力和活力。

7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改善民生

1.“一老一小”。“一老”就是養老,重點是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持續推進“長者飯堂”建設。在鞏固提升的同時,要賦予“長者飯堂”新內容、新內涵,讓更多的老年人吃到“養生餐”、吃出“幸福感”。“一小”主要是入園上學問題。通過盤活存量資源、用好存量學位、嚴格落實小區配建、加快在建學校建設等多種手段應對就學需求。

2.保供穩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菜籃子”工作,要繼續鞏固“一元菜”、強化流通監管、平價公益攤位全覆蓋、增加社區菜店、運營好大農批、減免過海費用等工作﹔高度關注種養環節,新擴建常年蔬菜基地﹔要加快現代化大型養豬場建設,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提得更輕鬆更愉快。

3.安全生產。各區各部門要切實承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毫不鬆懈抓好瓊州海峽、三防、交通、建筑施工、火災等重點領域安全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8精心編制“十四五”規劃,體現科學前瞻

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立足海口基本市情和發展階段,緊扣習總書記“4·13”重要講話、中央12號文件精神和加快自貿港發展需要,突出重點園區和產業發展、突出補短板惠民生、突出提升城市品質和營商環境優化來編制規劃、謀劃項目,匯眾智、聚眾力,做好上下銜接,組織開展重大專題研究,爭取一批重大產業、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社會發展項目納入國家、省“十四五”規劃。

(責編:盧少雄、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