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牛都養得很壯!”“挑選母牛有什麼訣竅?”6月19日上午,在海口美蘭區大致坡鎮美桐村委會道統村的一座牛棚裡,一堂“田間課堂”正在上課,“學生”們正熱烈交流著。原來,這是自疫情趨緩后美蘭區今年開展的首場“田教授”扶貧互幫互助活動。活動上不僅開課傳授養牛實用技術,還為今年新增的首批兩位“田教授”頒發了聘書。
當天上午,當“田教授”曾傳滿把自家養的14頭牛從草場趕回牛棚時,牛棚裡立刻聚攏上來慕名前來聽課的30多名脫貧戶。看到曾家的牛體態健碩、精神飽滿,其他脫貧戶不住贊嘆,紛紛投去了羨慕的目光。“我養的母牛總是不愛給小牛喝奶,為什麼這裡的母牛和小牛相處得就很好呢?”來自三江鎮的脫貧戶蔡雪花好奇地向曾傳滿發問道。
“這是母牛漲奶了。它感覺不舒服,就會把小牛踢開,不給小牛喝奶。”面對蔡雪花拋出的問題,曾傳滿透露了自己處理的“小訣竅”:“這時候要手動給牛擠奶,把牛奶裝到奶瓶裡去喂小牛,一方面小牛有得
喝,另一方面母牛就不漲奶了。再往小牛身上涂一些牛奶,母牛就會願意去喂小牛了。”曾傳滿說得實在,“干貨”多多﹔脫貧戶們也聽得認真,不時發問。整場課堂結束,脫貧戶們收獲滿滿,滿載而歸。
“我們不會看價格,不懂賣,去年我們家的牛一頭才賣1萬元出頭。‘曾老師’家的牛不僅品相好,有的還能賣到1.4萬元。今天來‘上課’,我也學到了一些賣牛的技巧。”蔡雪花興奮地跟記者聊起自己的上課感悟。
現年35歲的脫貧戶曾傳滿是道統村人,2018年就早早脫了貧,並於當年被美蘭區聘為“田教授”。由於屬牛而喜歡養牛,曾傳滿放棄了外出打零工,將全部時間投入到了養牛中,政府幫扶的4頭牛被他發展到最多時達85頭。為做大做強自家的養牛事業,曾傳滿不僅向農技專家拜師學技術,還自掏腰包近6萬元蓋起了200平的牛棚。今日慕名來上課的“學生”都是三江鎮和大致坡鎮以養牛為產業的脫貧戶和邊緣戶。曾傳滿許諾,若來聽課的脫貧戶有賣牛困難,他可以聯系收購商收購,價格比市場價更優。此舉立刻受到了在場脫貧戶的熱烈歡迎,大家紛紛報以熱烈的掌聲。
在當天的活動上,美蘭區還為養牛脫貧能手鄭仁山和養羊脫貧能手王宏兩位新晉“田教授”頒發了聘書。“同樣是養牛,曾傳滿讓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地方要學習。獲聘‘田教授’是一份很重的榮譽,我會以曾傳滿為榜樣,努力提高自己,用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去幫助其他貧困群眾。”觀摩了曾傳滿的“田間課堂”,鄭仁山有了更清晰的目標。
疫情趨緩后,美蘭區從今起開啟了今年的“田教授”扶貧互幫互助活動。據悉,今年該區將繼續從各鎮聘請村鎮致富能人或脫貧戶中的種養能手為“田教授”,並組織“田教授”通過現場教授在種植基地、養殖場所等田間地頭進行講授,通過直觀、形象、可觸的教學活動傳授種養技能,講述自身脫貧致富經驗、感受和體會等,發揮先進典型的榜樣作用,影響和帶動周邊貧困戶增強脫貧信心,主動、積極參與產業扶貧,達到“一人示范,周邊帶動”的良好脫貧成效。據悉,每位“田教授”每月將至少開展1次扶貧互幫互助活動。(王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