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瓊山黨員鄭健50多年扎根基層用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2020年07月01日16:24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3塊石頭壘的灶,飯菜以素的為主,一個月生活費花不到200元,沒有枕頭的木板床,穿著環衛衣……這是海口市瓊山區退休環衛工人鄭健的生活“標配”。

鄭健是海口市水巷口人,正兒八經的“城裡人”,被瓊山區三門坡鎮譚文地區的人們親切稱為“老鄭”。他放棄“城裡人”生活,扎根農村奉獻青春,用行動踐行自己入黨的初心和使命。

1969年,18歲的鄭健響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來到距離海口市區40多公裡的原譚文鎮文多村“插隊”,並主動向組織申請留在農村放棄回城當教師的機會,這一留就留50多年。

鄭健1998年到三門坡鎮環衛站譚文組當環衛工人,幾十年如一日,從早上6點鐘起床,下午1點鐘就開始干活,直到天黑,人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們既熟悉又忙碌的背影——鄭健拿著環衛掃帚清掃大街小巷或開著環衛手扶拖拉機清運垃圾。

因為太疲勞,鄭健經常被手扶拖拉機甩出車外。有一次,在垃圾填埋場,他的一隻腳被生鏽的鐵皮劃傷了。由於腳泡在水裡,血流著沒看見,直到幾天后,腳開始發炎腫痛了,他才發現並到醫院打針消炎。但剛從醫院出來,鄭健又開車去運垃圾了。

自從離開家以后,鄭健很少回家過年,因為他全年都沒有休息過。偶爾大年初一才回一次家,但是回到家,屁股還沒坐熱,跟家裡人講不到兩句話,他就趕回譚文上班了。

2014年7月,鄭健正式退休,他的家人本指望他退休后,能回到海口市裡跟家人一起生活,但他卻找上領導,懇求留在譚文環衛站繼續工作,繼續發揮余熱。

近年來,瓊山區實施農村一體化,鄉鎮環衛工作全部由環衛公司負責,鄭健被逼“下崗”,在家休息。但鄭健這個人閑不住,他去找環衛公司譚文組組長,提出要參加環衛工作,每天義務保潔幾條小巷道的路面。“組長看我年紀大,而且也不會開大型環衛清運車,就安排幾條小巷道,由我負責路面保潔。”鄭健介紹。

鄭健是一名已經有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受雷鋒、董存瑞等英雄人物影響,一輩子扎根農村,獲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海口市優秀共產黨員”“海南省精神文明標兵”“海口好人”。

鄭健的工資並不高,生活中他十分節儉,能省則省,對自己的摳門是出了名的,但他也有“出手闊綽”的時候。節假日,他就會提著油、鹽、米等生活用品及自己養的土雞,去三門坡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幫助老人們改善伙食。

逢年過節,鄭健還會組織老人們一起吃團圓飯,陪老人過節,跟老人們聊家常,這是他堅持了30多年的“愛心年例”。

今年端午節,鄭健就花了300多元購買了40多個粽子,騎著他的單車,送到敬老院,與孤寡老人一起過節日。

“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孤寡老人楊名史說,自己在三門坡鎮敬老院老人裡呆了20個年頭,這20年來,每個節假日,鄭健都會如期出現,帶來的有時是好吃的,有時是錢,還有他自己養的雞。

2008年汶川大地震,次日,鄭健就到銀行給災區捐款,先后捐了1520元﹔譚文建文化廣場,捐了1000元﹔經常給貧困的孤寡老人和困難學生匯款……他平日裡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都用在做好事上了,問到一共捐了多少錢時,他鄭表示自己也記不清了。

在譚文,鄭健的名字無人不曉,誰家有困難隻要他知道都會伸手幫忙,大家都夸他是“當代活雷鋒”。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