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進行時,海南推動替代品生產有序發展

“供”與“求”背后的商機

周曉夢

2020年07月09日09:10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供”與“求”背后的商機

  海南金鹿工業園區的一家新材料科技公司員工在整理全生物降解塑料袋。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合肥恆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紙質吸管。(受訪者供圖)

  “這是超市新上架的全生物降解型塑料餐具,主要原料是澱粉基塑料、甘蔗紙漿”“我們已經把塑料吸管換成了紙質吸管”……近期,海南日報記者在走訪部分餐飲企業、商超時發現,不少“禁塑”后的替代品已出現在公眾生活和日常消費選擇中。

  “禁塑”是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標志性項目之一,也是保持一流生態環境的現實需要。

  今年3月,海南省發布《海南省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錄(第一批)》(以下簡稱《目錄》),從今年12月1日起實施。《目錄》以負面清單的形式明確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種類。

  “禁塑”后,海南省如何確保替代品供應?如何推廣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又該如何從全產業鏈謀劃發展替代品產業?這些問題關系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同時也牽動著產業市場的發展。

  A

  替代產品在哪裡? | 信息不對稱——生產方希望賣出產品,需求方希望買到產品

  約4萬噸,約2.5萬噸——這組數據分別是目前海南省一次性塑料袋年消耗量,以及一次性塑料餐具年消耗量。

  數據之外,是供需買賣各方的利益訴求和現實需求。海南省替代產品在哪裡?生產出符合要求的替代產品的廠家,要把產品賣給誰?伴隨著“禁塑”工作的推進,替代品的供需雙方都想找到“對方”。

  今年6月底,合肥恆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四化再次從安徽飛到海南。

  張四化所在的公司主要生產全生物降解紙杯、塑料杯、杯蓋、餐盒等產品。此前,他們產品的主要市場並不在海南。而近期張四化和同事之所以頻頻來瓊,是因為看中“商機”,他們希望在海南開拓產品銷售市場和進行產業布局。

  有人想把產品賣出去,有人則想買到產品。

  “由於打包、外賣等需要,我們餐飲企業對塑料制品用量和消耗量較多。”海南龍泉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蔣偉麗坦言,隨著“禁塑”工作的推進,如何找到符合要求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產品供應商,是擺在他們面前的現實問題。

  這並非一家企業的“所需所急”。“從今年3月開始我們就在尋找替代產品的供應商。”海口觀瀾湖旅游度假區可持續發展總監韋春麗說。

  按照工作安排,今年8月至11月,海南省機關單位、學校、醫院、大型商超、國企、旅游景區等重點行業和場所率先開展“禁塑”工作。“根據前期我們對上述重點行業和場所的摸排情況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的需求量在5100噸左右。”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關於替代品生產的情況,目前省內有5家企業正在轉型或已完成轉型,具備生產能力的有4家,企業上報的生產能力每年1.2萬噸。此外,海南省還引進了省外企業,相關項目正在建設中。

  B

  供需如何更好對接? | 政府“搭台”——為企業找訂單,為用戶找供貨商

  替代品新的市場需求已出現,產能也在逐步形成,但如何高效地、有組織地促成供需雙方密切對接,打破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還需要“助推力”。

  今年6月初,張四化來海口參加“海南自貿港全生物降解材料制品產業招商及供需對接座談會”。這場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職能部門共同“搭台”舉辦的會議,共吸引省內外20多家全生物降解材料制品生產企業,以及省內多家酒店、餐飲、景區、學校、機關食堂等用戶代表參加。

  “我們需要杯子、杯蓋類產品。我們希望可以聯系上能提供這類產品的廠家。”在會上,作為需求方的百勝餐飲(深圳)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提出訴求。

  合肥恆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恰好符合該訴求。“我們這款透明杯,由源自植物資源的聚乳酸(PLA)原料制成,生物降解性能良好。”張四化在會場產品展示區舉著公司生產的全生物降解材料替代品樣品介紹。

  蔣偉麗也參加了座談會。“我們需要對接的平台和‘窗口’,來篩選和確定替代產品供應商,參加這樣的會很有必要。”她說。

  為企業找訂單、為用戶找供貨商,讓供需雙方對接,正是這場座談會舉行的目的所在。

  “我們負責保障‘禁塑’替代品需求,推進全生物降解材料制品產業發展。去年以來,我們一方面積極推進省內相關企業轉型生產,盡快形成產能﹔一方面大力引進外來項目落地。”省工信廳副廳長陳萬馨在會上表示。

  對於“禁塑”而言,替代品是否能夠有效滿足需求至關重要。據介紹,預計今年底前,海南省可形成全生物降解袋類制品產能3萬噸/年以上。新引進的深圳裕同3.6萬噸/年植物纖維餐具項目和中科院理化所3萬噸/年全生物降解塑料改性料及膜袋制品項目已落地海口﹔屬於全生物降解塑料上游板塊的6萬噸/年PBST項目已選址洋浦,這標志著海南省正在推進全生物降解塑料產業全產業鏈發展。

  C

  如何促進產業發展?

  全產業鏈謀劃——形成流通、商業和價值閉環

  遏制“白色污染”蔓延已成為廣泛共識。“限塑”或“禁塑”帶來的替代品需求全球市場將給海南產業整體升級換代帶來新機遇。近段時間以來,省內外相關行業企業“整裝待發”,海南省該如何從全產業鏈謀劃發展替代品產業?

  “要加大研發投入,持續開發新型全生物降解塑料種類,結合海南本地特點研發相關制品,逐步降低成本,不斷提高應用領域。”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表示,海南有相應的上游產業基礎和地理區位優勢,再加上海南自貿港建設政策優勢,可規劃延伸產業鏈,逐步帶動新的塑料替代品產業集群發展。

  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南省將借鑒其他省份全生物降解產業發展經驗,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創新激勵政策,增加發展動能﹔通過完善地方法規和標准體系,建立市場准入、產品檢測、產品溯源和市場監管等閉環管理流程,推動替代品生產和應用有序發展,推動全生物降解制品產能在島內形成。

  此外,為進一步做好“禁塑”工作,省生態環境廳還推出“海南省禁塑工作管理信息平台”,提升海南省一次性塑料制品流通環節監管執法效率,實現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流通信息可追溯。

  省生態環境廳土壤和農村環境管理處工作人員陳曦介紹,該平台旨在建立協同推進的禁塑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法規體系、穩步推進禁塑工作、促進全生物降解塑料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建立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回收利用體系、強化市場監督執法閉環管理、大力推行綠色生活方式,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強塑料廢棄物污染防治工作。

(責編:陳海燕、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