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三江農場附近,工作人員在退塘后整理出來的灘涂上栽種著一株株紅樹,為東寨港打造新的風景線。本報記者 袁琛 攝
7月8日9時許,在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三江農場附近,廣闊平坦的灘涂地裡,一行行剛栽種下去的紅樹苗迎風搖曳,工人們卷著褲腿在灘涂地趟水拉線穿行,以線衡量好樹苗間距后,再彎腰把紅樹苗插種在水中。
東寨港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是海口江東新區首個生態修復項目,去年3月18日開工建設。該項目地點為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濕地,主要是有效地對東寨港海岸線及沿岸紅樹林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修復,保障江東新區的生態安全,為我國候鳥遷徙提供良好的越冬棲息地。
“這邊種的是紅海欖,紅海欖的抗性比較強,耐鹽耐高溫,適合種在海港近處的灘涂地或者低窪地區。”項目建設單位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綠化技術員王建輝介紹,自去年開工以來,陸續對項目片區進行土地平整、育苗、種植紅樹等工作,目前紅樹種植面積已經約有1400畝。
紅樹林是一種神奇的植物群落,多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和珊瑚礁、鹽沼、海草床等並列為重要的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紅樹林枝繁葉茂,根系發達,可有效地防止海浪對海岸和海堤的侵蝕,紅樹林也被稱為“海岸衛士”。
王建輝介紹,紅樹生長對生境有一定要求,需要有海水流進灘涂有規律地浸泡,而且不同的紅樹種苗,對海水的鹽度、溫度都有不同要求。為種植紅樹,他們在前期平整清理場地,修筑水溝,設置水閘人工自動引入海水,確定好灘涂地塊水位,種植不同的紅樹種苗。
“我們現在種植的主要是桐花樹、紅海欖、木欖、海蓮、秋茄等紅樹品種,為保証科學種植,東寨港保護區還派了技術專家來指導我們種植。”王建輝說,在項目前期,他們在紅樹苗圃經過實驗種植,摸索出具體的施工辦法,才開始大面積開展種植。
開溝排水、圍堰起壟、插種移苗……經過一年多的建設, 這1000多畝退塘還濕的灘涂地上,紅樹苗綠意蔥蔥,鳥兒翩翩起舞,走進灘涂地、水溝邊仔細瞧,還能看到紅樹林叢中橫行的螃蟹,在綠蔭中乘涼的水鴨子,一派生態和諧的景象。
“等這片紅樹長大,這裡的生物多樣性會更豐富,生態環境會越來越好。”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金福生說,該項目對東寨港保護區的濕地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重要意義,他們將繼續以“一天也不能耽誤”的緊迫感,合理安排項目施工工期,按時按質完成該項目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