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47名社矯人員發放定位手機實現24小時人性化監管、聘請律師每月給社區矯正對象普法授課、“一村一社區一法律顧問”模式確保工作日有法律顧問坐鎮、出台《三亞市崖州區人民調解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去年以來,三亞市崖州區通過信息化手段、購買第三方服務、出台相關法規等方式補齊短板,提升社區矯正對象以及大眾的知法、懂法、守法意識,用法律織就人民調解“防護網” ,發揮好“社會穩壓器”的作用,助力崖州區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構建法治化社會。
出台《三亞市崖州區人民調解工作管理暫行辦法》 推行“楓橋經驗”試點
2020年7月,崖州區出台《三亞市崖州區人民調解工作管理暫行辦法》,促進人民調解工作向流程化、制度化發展,該辦法是三亞市目前唯一成文的關於人民調解工作管理的制度辦法。
《辦法》明確將全區劃分為四個片區,包括保港片區、梅山片區、崖城片區、南濱片區,分別安排調放3-4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專職人民調解員由政府撥款,按照公告、推薦選聘、資格審查、面試、體檢(安排在聘用后)、公示和聘用等步驟嚴格進行選聘。
今年春節期間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房屋租賃行業影響不小,由此帶來的民間糾紛不斷。崖州區保港片區的專職人民調解員就成功調解了一起這樣的糾紛——今年1月,張某在崖州區保港路龍王廟旁向陳某租了一間房屋居住,約定租期從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1月31日,因新冠疫情的暴發及蔓延,張某提出提前退租,雙方就房租和押金退還問題產生矛盾糾紛。調解人員就房屋租賃合同的合法性和疫情時期的租金退訂問題向雙方講解了相關法律規定並提出處理建議,經過反復溝通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為和諧社會注入司法力量。
據悉,2019年10月設立至今,崖州區四個調解片區專職人民調解員成功調解了141個案件,涉及征地拆遷糾紛、土地承包糾紛、房屋宅基地糾紛、相鄰關系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等。
崖州區司法局局長邵東方表示,人民調解不拘形式、靈活便捷、便民利民,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優先選用人民調解的方式解決矛盾,不僅能減少信訪事項,更能減少矛盾糾紛當事人的時間成本。建立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將進一步提高人民調解員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強化基層調解力量。
補齊短板 推進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專業化
打開智匯矯司法輔助監管系統菜單欄的人員定位頁面,地圖上分布著一個個帶名字的黃色和藍色人形圖標,點擊人形圖標查看該人員的信息和活動軌跡……崖州區司法局社區矯正專干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智匯矯司法輔助監管系統查看在管社區服刑人員實時監管信息,了解各服刑人員的地理位置信息和活動軌跡。
據悉,2019年1月,崖州區通過給47名社矯人員發放定位手機,實現24小時對社區服刑人員的實時動態監管。該平台使用至今,轄區社矯人員未出現脫管漏管現象。
除了做好行動軌跡監管外,崖州區還積極採購社會服務,通過社工走訪社矯人員、聘請律師每月為社區矯正對象授課,實時掌握社矯人員的心理狀況和家庭情況,及時做出風險評估與矯正建議﹔讓社矯人員更好的知法、懂法、守法,降低重新犯罪的風險,促進社矯人員順利回歸社會。
“服刑以來,以前的朋友還約你吃飯嗎?有沒有穩定的工作和職業收入?需要參加職業培訓嗎?……”2019年10月,崖州區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與三亞市鳳凰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簽訂協議,由社工每月走訪轄區所有在冊社區矯正對象,提升社區矯正工作的社會化水平。
推行“一村一社區一法律顧問” 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崖州區的司法服務不僅瞄准社區矯正對象等重點人群,更是在全民范圍內推行“一村一社區一法律顧問”,聘請21名律師走進農村、社區坐班,實現全區32個村(社區)居法律顧問全覆蓋,為基層組織和群眾提供零距離的法律咨詢、案件調解、法治講座、法治宣傳、代書等法律服務,彌補了崖州區公共法律服務短板並加速了公共法律體系建設。
在陳帥律師坐班崖城村委會期間,就遇到了崖城村一家姐弟因祖屋宅基地分配產生糾紛,矛盾幾度激化后在左鄰右舍的勸導下,到社區申請調解。崖城村法律顧問陳帥耐心聽取了姐弟各自訴說的矛盾起因和訴求后,從親情和責任入手,勸解雙方冷靜思考。最后,弟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向姐姐們道歉,並將建房款交予姐姐管理,一家人重歸於好,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據統計,今年以來,各村(社區)居法律顧問共解答群眾法律咨詢133人次,代書24件,參與調解工作17宗,調解成功案件6宗,出具書面法律意見8次,列席村(居)委會5次,開展法治講座5場,參與或組織法律宣傳27次,提高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與法制觀念,營造濃厚的學法、守法、用法氛圍。(文/馬曉宇 圖/崖州區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