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垃圾分類試點穩步推進 垃圾分類漸成習慣

林曉雲

2020年07月17日11:19  來源:海南文明網
 

  今年6月1日起,儋州市在機關單位、醫院學校、賓館酒家、商業綜合體以及社區居委會六大范圍內的65家試點單位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實行一個多月以來,圍繞設施建設、宣傳引導、巡查考核等方面開展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6月,試點區域共投放1016個垃圾分類桶,建成一批垃圾分類環保屋、垃圾分類亭﹔通過入戶宣傳、地推活動等方式,居民知曉率大幅提升。

  分類施策

  構建垃圾分類收運系統

  “垃圾分類”看似小事,卻是整個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的“大工程”,“垃圾去哪了”不僅關系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更事關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大局。

  儋州市環衛局局長陳豪說:“試點實施時間由6月1日持續至9月30日。我們希望通過這4個月的試點時間,讓居民對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大幅提升,讓儋州市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全面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全面建成,為10月正式實施奠定基礎。”

  為讓垃圾分類落到實處,儋州市環衛局建立了垃圾分類隊伍,設4名垃圾分類管理員分管4個片區,60名志願者負責各點位垃圾分類勸導工作。周志雙是垃圾分類管理員之一,他說:“我分管文化南片區,每日工作就是巡查點位,抽查考核,進行嚴格的監督指導工作,確保志願者能夠按質按量地完成分類工作。”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城市生活垃圾也與日俱增。據統計,那大鎮人均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1.03kg,全鎮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360噸,如果不壓縮有近1500立方米。這麼多垃圾,如果還採取傳統的“混合收集-混合運輸-混合處理”的粗放模式,既浪費了垃圾中的有用資源,又消耗大量土地和財政資源。

  在“源頭”,引導市民們做好垃圾分類﹔在“尾端”,不同的垃圾則有不同的回收點。據了解,針對不同的垃圾,會有專門車輛按時到點位分類收集轉運:可回收物運送到指定有資質的回收站點﹔廚余垃圾運送到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其他垃圾運送到填埋場進行填埋﹔有害垃圾則收集到垃圾轉運站分類密閉儲存,達到一定量后送到有害垃圾處置廠處理。

  陳豪介紹,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土地侵蝕、減少環境污染。下一步,將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長效化、規范化。

  加大宣傳

  助居民養成分類好習慣

  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推進,硬件的配備是關鍵。

  6月10日,儋州市完成了所有試點單位1016個桶點的布置,截止7月10日,建成4座垃圾分類收集屋、9座分類投放亭、35個分類宣傳欄投放點,20個機關單位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點已投入運營。

  配齊“硬件”,升級“軟件”。為引導市民從“嫌麻煩”“分不好”到“會分”“願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剛開始,在垃圾投放點的顯眼處設有垃圾標語和提示牌,提醒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同時,每天6:00-8:30,18:00-20:30,雙休日延后30分鐘,期間志願者在垃圾桶旁指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

  “我們計劃通過‘無孔不入’的宣傳方式,提升市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儋州市環衛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儋州市垃圾分類辦公室已發放垃級分類宣傳單25000余份、廣告扇901把、投放指南131份、責任告知書73份、管理條例64份、大件垃圾堆放點55份、橫幅32條、易拉寶25個。制作投放點公示牌63個,宣傳欄海報70張。組織入戶宣傳活動全覆蓋2次,地推活動4次。

  從“扔進一個筐”到“細分四個桶”,垃圾分類現已慢慢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

  陳豪介紹,下一步,將推出微信小程序,通過有獎問答等方式,與市民互動,提升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此外,舉行大型專項垃圾分類專題宣傳活動,綜合採取垃圾分類情景小劇、主題調聲競賽、入戶上門宣傳、學校征文、調聲歌曲征集、建設運營環保主題宣教屋等多種方式,宣傳垃圾分類工作。(林曉雲)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