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深海所科研人員科普鯨類動物

鯨生鯨事 

2020年08月18日10:01  來源:新華社
 

座頭鯨。新華社發

入水的座頭鯨。 新華社發

弗氏海豚與短肢領航鯨共游,后面的黑影為短肢領航鯨。新華社發

弗氏海豚。新華社發

短肢領航鯨。新華社發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組織的“2020年南海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航次”完成全部科考任務,順利返回三亞。

人類對“鯨魚”的認知不斷更新,有賴於科研人員不懈地探索和研究。此次豐碩的科考成果,使得鯨魚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時,有了更為科學的身份信息。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其實我國古人對鯨的好奇與認知,已然藏在了諸多典籍裡。早在先秦時代,就有關於鯨的記載,叫法有鯤、大魚、鯨鯢。從班固開始,稱之為鯨魚。就連鯨會噴水,古時也有記載:“海魚也……鼓浪成雷,噴沫成雨……”。

鯨魚是魚麼,它為什麼會“噴沫成雨”?它們為什麼跳躍到空中?是不是有一大堆問號,別著急,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劉明明博士帶你解鎖更多鯨魚小知識。

鯨魚不是魚

噴水、躍水等行為傳遞諸多信號

“鯨魚”不是魚,而是一種形態像魚的海洋哺乳動物,科學家通常稱其為鯨類動物或鯨類。

鯨類為什麼會噴水?“當鯨類露出水面呼氣時,二氧化碳從肺部經氣孔排除,當呼出高溫度氣體遇到外界冷空氣后,就會濃縮形成水柱或氣柱。小型鯨類的氣柱往往不明顯,因為它們體型較小,肺活量有限。”劉明明解釋。

他還特別提到,對於大型和中型鯨類,距離較遠時,他們可以通過氣柱的大小和形狀來辨別鯨種,比如左斜45°的氣柱是識別抹香鯨的重要特征之一。“抹香鯨的噴氣柱之所以是斜的,是因為它們的鼻孔是歪的。”劉明明介紹,作為地球上最大的齒鯨,抹香鯨還是潛水高手,一次深潛可以待在水下好幾個小時,已知的最深下潛深度超過3000米。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知道抹香鯨是因為神秘的龍涎香——抹香鯨的腸道結石。抹香鯨喜食深海魷魚,特別愛吃大王烏賊,但是烏賊鞘很難被消化,太大的烏賊鞘會被卡在腸道裡,如此便形成了特殊的香料龍涎香。龍涎香稀有的另一個原因是,隻有極少數個體會形成龍涎香,有的抹香鯨會偶然從腸道中將龍涎香排出體外。排入海中的龍涎香起初為淺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漸漸地變為灰色、淺灰色,最后成為白色,人們主要用它來做香水的定香劑。

觀察鯨類的形態和行為,大有學問,都屬於動物行為學范疇。除了噴水,空中雜耍、快速游弋和躍水、船首乘浪、浮窺、擊水等都是它們的日常行為。

鯨類在海上跳躍時,經常伴隨著翻滾、雜耍或擊水,極具視覺沖擊,似乎在傳遞興奮愉快的信號,這也使得大家每看到此景都會很興奮。“跳躍是鯨類在空中最驚人的行為,大型鯨類的跳躍行為被稱為鯨躍,是它們活躍興奮的一種表現形式。”劉明明說,鯨躍不僅是一種玩耍行為,也有可能是在社交、吃東西,也有可能是“清洗自己”,即去除身上的皮外寄生物。

劉明明說,有意思的是,有些鯨類物種的雄性個體會在交配階段通過鯨躍向異性展示自己的身體和能力,並利用這種方式進行雄性間的競爭。

它們嬉戲玩耍時,還會做出什麼有意思的動作?“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一些鯨類動物喜歡在船首乘浪,跟著浪花跳躍前行,在南海我們常看到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長吻飛旋海豚這樣玩。”劉明明說。

鯨類生氣會怎樣?“當鯨類用身體某一部分例如尾鰭或胸鰭,或者是全部身體擊水時,都會發出很大聲響。它們擊水的行為很可能在表達一種受侵略或惱怒之意。有些鯨類物種用尾鰭擊水是為了在進食過程中打暈獵物。”劉明明說。

鯨類好奇時會怎樣?“當它們浮窺時,一般表示對周圍生物或環境比較好奇、關注。”劉明明介紹,鯨類身體垂直,頭部探出水面,讓眼睛露出水面,此時便可以巡視水面上的情況,許多時候,浮窺也被視為一種社交或嬉戲行為。

全球約90種鯨類物種

我國南海存在

至少30余種鯨類物種

“全世界約有90種鯨類動物,體長從1米到30多米不等。”劉明明說,鯨類動物分為須鯨和齒鯨,齒鯨類大約有75種。在這趟科考中,科考人員目擊到的鯨類動物有31群次、11個物種,其中深潛鯨類14群次、7種,分別為抹香鯨、柯氏喙鯨、短肢領航鯨、瑞氏海豚(又叫花鯨)、偽虎鯨、小虎鯨和瓜頭鯨﹔其他遠海鯨類物種4種,分別為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和條紋海豚。目前,我國科研人員在南海海域發現的鯨類動物均為齒鯨,雖然擱淺數據庫記錄了好幾種須鯨,但過去的幾次正式考察都沒有目擊到須鯨,需要進一步去調查和確認。

“根據捕鯨歷史記錄、擱淺記錄和漁民目擊記錄,我國南海北部可能存在至少30余種鯨類物種,物種多樣性十分豐富。”劉明明介紹,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最大的齒鯨抹香鯨、地球上現存的最大動物藍鯨等。

在人們習慣的描述中,經常會出現三種對不同鯨類動物的稱呼:鯨、海豚、鼠海豚。

劉明明進一步講解道,鯨通常指那些體型較大(一般超過4米—5米)的鯨類物種,因此鯨包含了所有須鯨物種和一些大型的齒鯨物種。有一些海豚科動物也被稱作“鯨”,例如虎鯨、偽虎鯨、侏儒虎鯨、瓜頭鯨、短肢領航鯨、長肢領航鯨。除了它們,海豚包括海豚科的其他物種,通常指體長不到5米的小型鯨類動物。

鼠海豚則屬於更小型的鯨類,全世界大約有6種鼠海豚物種,它們既沒有像海豚那樣的“喙”,體型通常比海豚更小,也無法發出海豚“哨叫聲”,比較害羞,不喜歡集結大群體,會避船而行,較少跳出水面。

作為海洋生物多樣性中最具標志性的組成部分,鯨類動物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地球的大小水域。“從溫暖的赤道水域到淡水河流以及冰封的極地地區,都有它們的身影。”劉明明說,在哺乳動物中,座頭鯨、灰鯨這些鯨類物種是遷徙路線最長的,也有部分鯨類物種的分布范圍相較狹窄,一生都生活在有充足食物,並且可以躲避被捕食的固定區域。

鯨類近親是誰?

與牛、山羊、駱駝、河馬等偶蹄動物親緣關系最為相近

鯨類動物古老而神秘,那它們有沒有親戚呢?

“生物進化學家認為,鯨類是由陸地哺乳動物逐步演化而來。已有証據顯示,鯨類與偶蹄動物親緣關系最為相近,如牛、山羊、駱駝、河馬等。”劉明明分享了這個冷知識,因為鯨類和偶蹄類動物之間存在親緣關系,它們曾被共同歸類為鯨偶蹄類。

其實,關於鯨類起源的發現記錄是在距今5250萬年之前的始新世早期化石中,位於現今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區。近些年,有研究者在巴基斯坦和南印度也發現了一些已滅絕的古鯨物種的化石証據。

在進化上,鯨類是“二次入水”且完全適應水生生活的一類哺乳動物。它們既有哺乳類的許多共同特點,如胎生、哺乳、體溫恆定、肺呼吸等,又經漫長的自然選擇和演化過程,形成了獨特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生態習性以適應水生生活,如體呈紡錘形以適應游泳、厚厚的脂肪可以維持體溫等。

保護鯨類就是保護人類

鯨類的保護、研究和管理面臨挑戰

同為哺乳類動物,人類和鯨類分別代表著陸地上和海洋裡最高等的生物,人類、鯨類、海洋,這三者之間有著復雜卻又簡單的關系。

在海洋環境裡,鯨類通常是頂級捕食者,被視為生態系統健康狀態的指示,是開展海洋生態保護工作的重要對象。關於它們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在國際社會,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受到極高關注。

然而,在全球范圍內許多鯨類種群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衰退或變化,在大多數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推動鯨類的保護、研究和管理工作受到極大挑戰,往往連最基本的科學信息如動物出沒和分布資料都十分匱乏。

對科研人員來說,研究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當前,針對我國南海鯨類的調查工作和科學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岸型物種,針對深潛鯨類及遠海型鯨類的科學調查還比較少。”劉明明認為,基於南海鯨類動物保護、研究和管理的目的,我國鯨類科研人員、保護工作者和管理者需要掌握更多南海鯨類的最新本底資料,例如鯨類的物種多樣性、出沒記錄、分布、棲息地環境特征、威脅因素及一些常見物種的種群生態學信息,以評估南海鯨類的種群現狀,開展科學的保護規劃,保障南海鯨類種群的生存力。

劉明明說,如果能夠收集足夠豐富的資料,則可以整合南海及其周邊水域的鯨類資料,以了解某些特定物種如抹香鯨、大翅鯨等物種的遷徙或移動規律、生活習性及物種特征等,進而更好地保護鯨類。

“如果有一天,鯨類無法在海洋裡生存,這也基本預示著人類社會即將走向毀滅。”劉明明說,我國長江特有的淡水鯨類物種白鱀豚已經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滅絕,這給人類敲響了生態保護的警鐘。南海鯨類種群的科學研究、管理和保護刻不容緩。

水化學污染、棲息地喪失、商業捕鯨等都是導致鯨類直接或間接死亡的原因。不過保護鯨類並不困難,也不遙遠,你我都可以做。“多關注海洋環境保護,不往大海裡丟棄垃圾,不去觀看圈養動物表演,節約資源,都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做的保護之舉。”劉明明說。

鯨類動物趣知識

●鯨類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地球的大小水域

●藍鯨是地球上現存的最大動物

●抹香鯨一次能深潛幾個小時,已知最深下潛深度超過3000米

●龍涎香是抹香鯨的腸道結石

●有些雄性鯨類鯨躍是為了圈粉雌鯨

●座頭鯨、灰鯨遷徙路線最長

(責編:陳海燕、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