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水逆”一詞頗為流行。西方星佔學中有水星逆行而運勢不佳的說法。許多人覺得自己遇事不順時,就調侃是不是“水逆”了,還誕生了“少壯不努力,老大怪水逆”“隻要長得丑,水逆天天有”等網絡流行語。
其實,從天文學的角度看,要想看到水星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有多少人真正見過水星本尊呢?更別提逆行的水星了。所以與其為它而煩心,不如學習下如何正確觀測這顆“名聲不太好”的行星。
水星不易找,何時觀測好
水星之所以不太容易見到,主要是因為它離太陽太近,常常淹沒在明亮的陽光裡。它和太陽的角距離最大不超過28.3°,隻作為晨星或昏星出現。人們隻能在黎明或黃昏看到它,而且可觀測的時間最長也不過幾十分鐘。
什麼時候才能比較容易觀測到水星呢?這要看天黑的時候,水星夠不夠高。水星地平高度越大,越利於觀測,這時不僅可觀測時間更長,且受大氣消光和景物遮擋的影響也更小。一年中隻有少數幾個日子,水星能達到比較大的高度,這是由以下兩個因素決定的。
第一個是黃道與地平的夾角。黃道就是太陽在星空背景中運行的軌跡,我們所熟知的黃道星座,就分布在黃道上,行星基本也都在黃道上運行。黃道是一個大圓,它和我們的地平圈有兩個交點,並形成一個傾角。由於地球在自轉,交點的位置和傾角的大小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對水星觀測而言,我們關心的是在日出或日落的時刻,這個傾角是否夠高。水星基本位於黃道上,而且離太陽不遠,所以傾角大的時候,它才有可能出現在較高的天空。反之如果傾角很小,水星隨黃道“斜躺”在地平附近,高度就不容樂觀了。傾角隨日期和地理緯度而變化,緯度越高傾角越小,看到水星的難度也越大。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生活在波蘭,約為北緯52度,他就曾為觀測水星而大傷腦筋。
那麼是不是傾角最大的那一天,水星就最高呢?答案是否定的,還有第二個因素在起作用,即當天水星離太陽的角距離。如果距離太近,高度自然也有限。從地球上看到水星和太陽角距離最大的時刻,叫“大距”,此時二者之間的角距離被稱為“距角”。由於水星的公轉軌道比較扁,每次大距時的距角都不一樣,在18度到28度之間變動。距角的大小隻和日期有關,最大時發生在3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如果用一根豎立的棍子來類比水星的高度,距角相當於棍子的長度,它實際上限制了既定日期水星高度的最大值。傾角則相當於棍子的傾斜角度,它不僅和日期有關,還隨緯度變化,最終決定了既定日期、既定地點水星的最大高度。
如果傾角最大時正好碰上距角比較大,那麼水星就有機會達到最大的高度。可惜在北半球總是大距角碰上小傾角,在南半球才會出現大距角疊加大傾角。所以總體而言,南半球水星觀測條件通常較好。在南半球中緯地區,日落時刻水星高度最大可達將近27°。而在北半球中緯地區,最大高度基本在21°上下。且越往北,水星高度越低,就越難以看到。
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一年通常隻有2到3次最佳的水星觀測機會。水星是昏星時,每年3月底到6月初,尤其是在5月中下旬,有機會達到比較大的高度,可以在傍晚西方天空中尋找。水星是晨星時,9月初到12月初,尤其是10月中下旬,有機會達到比較大的高度,可以在黎明時向東方尋找。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說這兩個時間段的水星一定會比較高,隻有在此期間發生水星大距時,高度才會比較大,否則就隻能靜待來年了。
2021年將是觀測水星的好日子,有兩次大距都非常接近最佳觀測日期。分別是5月17日的昏星和10月25日的晨星,值得期待。
水逆尋常事,何須自擾之
那麼我們常說的“水逆”,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太陽系八大行星都在自西向東繞日公轉,並且離太陽越近的行星,公轉速度越快。在地球上觀測,其他所有行星都存在“逆行”現象,水星也不例外。所謂逆行,指的是行星在星空背景中運行時,運動的方向自東向西,和平時的自西向東運行正好相反。對於水星這樣的地內行星,逆行發生在它和地球都位於太陽的同一側時。由於水星公轉得更快,這時它會像超車一樣超過地球。在我們看來,這段時間它在星空背景中就成了從東往西運動。
水星逆行時,正是它和太陽的角距離最小的時候,再加上黃道傾角的影響,導致大名鼎鼎的水逆,其實僅憑肉眼根本看不到。
此外,水星每次逆行的時間隻有20天左右,是所有行星裡最短的。金星、火星每次逆行都要持續大約40天和60天,“行動遲緩”的土星逆行一次更是長達近5個月之久。不過水星運動快,每隔三四個月就會出現一次逆行,頻次比其他行星高了不少。
這種特點,恰好適合給人們生活中各種莫名其妙的倒霉事兒“背鍋”。火星逆行差不多兩年才發生一次,自然不好作為擋箭牌,金星比火星也好不了多少。木星和土星則每年都有四五個月是在逆行,時間也太長了,於是水逆就成了最合適的“出氣筒”。
事實上,順行、逆行都是行星按物理規律運行的自然結果,不可更改也無法避免。就算把地球和水星調換一下位置,或者在冥王星上觀測,仍然會見到水逆、火逆等現象。
宇宙依舊會照常運行,行星們也不會帶來什麼壞運氣。如果什麼時候沒有水逆了,那才真的是大事不好了。(李鑒 作者單位:北京天文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