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召開專家“雲”會議 助力心衰臨床診療

2020年09月27日10:16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現場圖片(海南省人民醫院供圖)

人民網海口9月27日電(樊歡迪)9月26日,2020年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心力衰竭的診斷與規范化治療”學術研討會在海南海口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心血管內科領域專家參加了此次學術盛會。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心力衰竭在診斷、治療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由於心力衰竭發病率、致死率和致殘率高,仍然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公共和社會重大問題,也是當前心血管領域的熱點問題和亟待解決的難題。

主講嘉賓從晚期心力衰竭的新干預策略、心衰治療的最新進展、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療、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藥物治療、心衰患者心理障礙識別與診治、射血分數恢復的心力衰竭的認識、2020ESC心力衰竭前沿進展、急性心力衰竭治療理念的更新、從 2020ISH 指南論高血壓合並心衰診療新進展等角度進行了交流。

此次學會通過互聯網“雲”平台擔任實現國際國內、線上線下相連通,分享海外專家的工作經驗和研究成果,幫助提高中國臨床醫生對心衰的診療水平,加強國際交流。立足海南自貿港連接世界的心衰防治交流學習平台,將推動中國心衰領域的臨床和科研不斷走向規范化、系統化、國際化。

此次會議特邀加拿大白求恩醫學發展協會會長(Errett)埃雷特博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附屬聖.邁克醫院心血管內科邁克·庫特裡克教授、加拿大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謝英東教授 、加拿大心臟病專家,皇家大學醫院醫學部心內科翟秉騫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醫學部主任董吁鋼教授、海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吳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毛家亮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內科張玉玲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林岫芳教授、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醫療管理服務指導中心韋海珠教授、海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中心主任李斌教授擔任主講嘉賓。

科普:我國心力衰竭的現狀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發展的嚴重階段,已成為全球重大的公共衛生熱點問題。慢性心衰的治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有重大轉變,從旨在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態轉變為長期修復性策略,以改變衰竭心臟的生物學性質,從採用強心、利尿、擴血管藥物轉變為神經內分泌抑制劑。現代觀點認為,“神經內分泌細胞因子的長期激活”是導致心衰發生發展的病理基礎。

心力衰竭目前是心血管領域尚未攻克的最后堡壘之一,我國心衰患病人群已達千萬以上,同時龐大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人群以及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使得我國心衰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據統計,我國心衰年發病率已達1.3%,其五年死亡率更是高達50%,是乳腺癌、胃腸道腫瘤等惡性腫瘤死亡率的2-3倍,心力衰竭不僅嚴重危害國民健康,其導致的反復住院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但我國心力衰竭防治工作仍面臨艱巨挑戰,例如基層單位或醫療工作者對心力衰竭的診斷、標准化治療及長期隨訪的規范化執行與指南推薦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各地區間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和醫療水平發展不同步造成心力衰竭防治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還未形成群防群治的網絡狀體系。因此,心力衰竭防治在我國仍是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砥礪前行。

如何預防心衰?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由心臟結構性或功能性異常導致的臨床綜合征。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高,老年人是主要發病群體。了解心衰的相關症狀,及早進行心衰預防,可以有效減少心衰的發生。心衰是如何發生的呢?

心臟會出現心力衰竭是因為受到了病理性的損害。心臟的損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損害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炎后遺症等,這種慢性心血管病會導致心臟功能下降。急性損害包括大面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重症心肌炎,這種急性損害會在短期內快速損傷大量的心肌,然后出現心力衰竭。

如何劃分心力衰竭的等級?目前國際學術界規范了心力衰竭分級的方法和標准,總體來說分為兩類,一類是用於急性心衰的分級方法,另一類是用於慢性心衰的分級方法。急性心衰分級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心肌梗死導致的急性心臟功能衰竭的分類方法,叫做Killip分級﹔另外一種是非急性心肌梗死導致的心力衰竭的分級方法,叫做Stevenson分級。慢性心衰評估使用紐約心臟病學會的分級方法進行分級,即NYHA分級。

這些不同級別的劃分標准是什麼?以慢性心衰為例,紐約心臟功能分級的方法是依據心衰對人體運動功能的影響程度來進行分級,患病后在休息狀態下亦有明顯的心衰症狀,就屬於Ⅳ級慢性心衰。若患者的行動不受限、疾病影響不是很嚴重則判定為Ⅰ級慢性心衰。如果患者一活動就會出現心衰的症狀,這就是Ⅱ級和Ⅲ級心衰。在日常的體力活動中,活動超過100米后出現心衰症狀屬於Ⅱ級心衰﹔如果活動不到100米就開始出現心衰症狀,則屬於Ⅲ級心衰。

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心衰需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提倡低鹽飲食,做些適當的活動,避免過度緊張及勞累。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