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區創新產業扶貧融合模式:扶持建檔立卡戶賣魚 首月淨收入過萬元

2020年11月03日16:28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從10月3日到11月2日,我帶著女兒賣了一個月的魚,淨掙了1萬多元,到明年就能攢夠裝修房子的錢了,我從心裡感謝黨和政府。”11月2日,三亞市崖州區赤草村建檔立卡戶蘇亞梅談到這一個月來的賣魚收獲,歡聲笑語之間掩飾不住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提起蘇亞梅賣魚的故事,就得先介紹三亞市崖州區赤草牛臘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后簡稱:牛臘水產養殖合作社)養魚的事情:今年3月份,在三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無償提供技術指導、低價提供魚苗等支持下,三亞市崖州區國有資產管理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后簡稱:崖州區國資公司)聯合牛臘水產養殖合作社,通過“區國有企業+村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在赤草村牛臘水庫進行淡水魚羅非魚養殖。今年9月,牛臘水庫第一批羅非魚長成面向市場銷售。

“批發價5-6元/斤,市場售價8-10元/斤,這基本上是穩掙不賠的掙錢好路子。”赤草村委會書記李勝華算了一筆經濟賬——牛臘水庫離村庄僅兩三公裡,一輛電動三輪車、一把稱再加幾百元錢啟動資金就能干。他認為這是幫助建檔立卡戶快速來錢、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10月2日,赤草村委會召開建檔立卡戶到水庫批發羅非魚到市場銷售的動員會,介紹了賣魚的經驗﹔10月3日早上六點多鐘,蘇亞梅就帶著女兒李碧瓊一人騎著一輛電動三輪車到牛臘水庫,以5元/斤的價格批發了50斤羅非魚,一人25斤拉著到赤草村、崖城村賣,沒想到11點前就賣完了。兩人中午算了一筆賬,一個上午就掙了近200元錢,堅定了賣魚掙錢興家的決心,當天下午又去水庫進了50斤魚,成了村裡第一個賣魚興家的建檔立卡戶。

從賣魚掙到第一筆錢開始,嘗到甜頭的蘇亞梅母女倆每天忙著到水庫買魚,然后拉到城東村、城西村、北嶺村等周邊村庄去售賣,每天上午7點-11點、下午4點到6點是她倆鐵打不動的賣魚時間。“最遠到過三公裡村賣魚,開電動三輪拉50斤魚過去要50分鐘,有些路不好走,還要爬大大的坡。”蘇亞梅雖然對三公裡村的大坡頗有埋怨,語氣裡卻掩飾不住“把魚賣光了”的開心。

“無論賣魚多辛苦,都沒有在工地上干工辛苦。”蘇亞梅每天騎著電動三輪車在不同村庄轉悠賣魚就能把錢掙了,比以前在太陽底下提砂漿、搬鋼管等苦力活輕鬆多了,收入還增加了。

“平均每天能賣六七十斤魚,多的時候一天能賣一百斤”。蘇亞梅母女倆開啟賣魚生涯后,每天保底都有100元淨收入,收入好的時候有300-500元/天淨收入。

赤草村其他建檔立卡戶看著蘇亞梅母女倆賣魚掙錢了,也跟著干起了賣魚的營生。而蘇亞梅也已經把小女兒叫回村裡一起賣魚,全家人齊心協力掙錢,要將政府幫助修建的兩層半小樓裝修好,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崖州區扶貧辦主任張鵬表示,該部門已在崖城農貿市場、梅山農貿市場設立了兩個消費扶貧專區,歡迎蘇亞梅以及其他有志於賣魚、賣菜或賣肉掙錢的建檔立卡戶向區扶貧辦申請免費進駐。

據介紹,今年11月1日-12月31日期間,崖州區的建檔立卡戶、邊緣戶、低保戶、特困戶等困難群眾到崖州區赤草牛臘水庫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批發淡水魚羅非魚,不僅可以享受到5元/斤的優惠批發價,還可以享受崖州區政府發放的淡水魚補貼1元/斤(每戶每月獎補最高不超3000元)的獎補資金。

崖州區國資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在創新產業扶貧模式的同時,將聯動更多合作社,鼓勵更多建檔立卡戶參與到產業扶貧各個環節,尤其是在“投資少、來錢快、見效早”的銷售端,以此提升建檔立卡戶參與產業扶貧的深度融合,鼓勵更多的人靠雙手增收致富奔小康。(吳小愛)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