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31日 第 04 版)
扎著一頭馬尾、飄著一臉稚氣,若不是藍色的航天服、工裝鞋,還以為是個學生。1996年出生的周承鈺,是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連接器系統的指揮員,也是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個“95后”分系統女指揮員。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2020,我選擇‘奔跑’。”周承鈺喜歡跑步,上學時跑,工作了仍然在跑。
“我們練體能一般是跑3公裡,這個小丫頭跑出了13分45秒!這已經接近男生的標准了。”周承鈺的師父、文昌航天發射場第二代連接器指揮員張維星說。
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周承鈺也和航天事業一起在奔跑。僅2020年,周承鈺便參加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長征八號首飛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至少經歷過3次火箭發射任務、輪轉完全部崗位,操作手才有資格成為指揮員。工作兩年來,周承鈺先后擔任連接器系統配氣台操作手、工作站操作手、箭上操作手,一步步成長為一名指揮員。
“每一次輪轉就是一次磨礪,每一次磨礪又是一次成長。”周承鈺說。
在長征五號遙三火箭測試任務中,周承鈺的“舞台”被設定於距地面數十米的二級連接器配氣台。測試間裡高壓氣體流動聲音嘈雜,遇到太陽直射時溫度高達40多攝氏度。通往配氣台的梯子,是傾角接近90度的180多級台階,周承鈺每天至少要爬4趟,還幾乎不帶水杯,“喝多了水擔心耽誤事”。憑著這股子闖勁,她成功度過了60天的測試周期,還為工作崗位贏得了“黨員先鋒崗”的榮譽。
連接器系統是向火箭輸送推進劑的“血管”,指揮員就是保障“血管”暢通的人。加注時既要確保滴水不漏,還要保証起飛前順利脫落,其設備分布廣、接口多,需環環相扣,不能出一點差錯。一天下來,周承鈺腳也腫、嗓也啞,下班后還要跟同事開“雙想會”:回想今天的工作、預想明天的工作,絕不漏過一個細節。
文昌航天發射場裡從不缺年輕人的身影。第一代連接器指揮員胡雷鳴,成為指揮員時26歲﹔第二代連接器指揮員張維星,成為指揮員時27歲﹔第三代指揮員周承鈺,成為指揮員時不過24歲。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發射,作為文昌航天發射場唯一的“95后”分系統女指揮員,周承鈺受到廣泛關注。周承鈺開始有點不適應,前輩們對她說:“大家關注的其實不光是你,更是一天比一天強大的中國航天事業!是一代接一代的中國航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