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西南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數量超兩百頭 或為國內第三大中華白海豚種群

你好哇!中華白海豚

記者 黃媛艷

2021年02月24日08:13  來源:海南日報
 

中華白海豚膚色隨年齡發生變化。中科院深海所供圖

中華白海豚。(資料圖)

不同年齡段的中華白海豚結伴暢游在海南島西南近海海域。 中科院深海所供圖

相信許多人從小就聽過海豚救助落水者的溫情故事,這樣一種性格溫和、活潑好動的海洋哺乳動物廣受人們的喜愛。紀錄片《海豚灣》《海豚》的熱播,更是讓這類特殊的生靈惹人憐愛、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在海豚中,有一類因數量稀少而被冠以“海上大熊貓”的稱號,它們就是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駝海豚,為海豚科駝海豚屬小型齒鯨類,是海豚科中我國唯一一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唯一一種以“中華”為前綴命名的鯨類動物,亦是香港回歸祖國的吉祥物。2008年,中華白海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為“易危級”。

作為近岸、淺水海域的旗艦物種,中華白海豚近年來在海南島西南海域被發現,刷新了學術界對該物種地理分布的認知,也對海南近海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如何科學做好中華白海豚的研究和保護,讓瓊島成為這群海洋精靈長久棲息的家園?這亟須多方攜手合作。

海南也有中華白海豚?

科研人員在海南島西南海域的發現,將中華白海豚在我國的地理分布范圍向南推進近300公裡

成群的海豚出現在近海海域,時而躍起,時而下潛,這是很多海南島西南海域漁民見過的場景。

漁民們習以為常的畫面,卻在2013年10月,因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一群科研人員的介入,變得意義非凡。

當時,該所研究員李鬆海牽頭,副研究員林明利等人參與的海洋哺乳動物海南漁民問卷調查活動正在開展。“一個月的調查中,我們拿著中華白海豚的照片給漁民辨認,有50多人認出這種海豚在海南島西南海域曾出現過。”林明利說。

最讓科研人員激動的是,三亞崖州區梅聯村一位年輕漁民提供了一段模糊視頻,視頻裡依稀能辨認出一群中華白海豚在結伴暢游。

何以如此激動?因為這段視頻很可能打破了學界的認知:我國東南沿海,南至廣西北部灣沿岸,北至長江入海口,是全球最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此前學界和保護界普遍認為,受瓊州海峽天然深水屏障的潛在影響,海南島周邊海域可能沒有中華白海豚分布。

所以,海南真的會有中華白海豚嗎?一切,需要証據支撐。從2014年開始,李鬆海團隊持續在海南島西南海域開展海上考察。

現實是殘酷的。海南的中華白海豚出沒沒有明顯規律,考察隊員們也沒有專業的科考船,他們隻能借助漁船出海。然而歷經了半年、多次的海上科考,卻連半點海豚的影子都沒發現。

當大家心裡都有些情緒的時候,李鬆海選擇帶隊再次出發。 2014年10月20日,船行至三亞崖州灣海域,驚喜突然而至。

“啊,白海豚!” 林明利一聲大喊,船上的人不約而同看向船頭偏南約30米處的海面,20余頭中華白海豚正自顧自在海上嬉戲,躍起、浮窺、下潛,活力十足。反應過來后,拍照、錄像、記錄行為數據、採集海域相關環境因子,大家迅速忙開了。

首次發現中華白海豚的驚喜還沒散去,次日出海,科研人員又與中華白海豚不期而遇。“2014年10月至12月間,我們在海南島西南海域執行為期13天的海上考察,有6天觀察到中華白海豚群體,大約每隔一天就可看到中華白海豚的身影。群體大小一般在10頭至40頭不等,包括不同年齡段的個體,經常能看到體長僅為成年海豚一半的灰色‘海豚寶寶’。”李鬆海說。

李鬆海團隊的科考發現,將此前已知中華白海豚在我國的地理分布范圍向南推進了近300公裡。隨后,團隊將該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Marine Biodiversity Records(《海洋生物多樣性記錄》)。由於該物種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和保護價值,研究成果引發了關注。

演變成海南特有種?

種群數量超200頭,行為體征等存在明顯分化,已形成獨特地理種群

如果說海南島西南海域是最新發現的中華白海豚的熱帶棲息地,那麼它們起源於哪裡?種群數量是多少?種群分布有什麼特點……一系列未解之謎,極大地激發了科研人員探究的熱情。

通過被動聲學監測的方法,科研人員採集了海南島西南海域11個監測位點數年的聲學數據,同時還運用船基生態調查、分子遺傳等研究技術手段對該群體進行系列研究調查,一點點揭開海南中華白海豚的神秘面紗。

三角背鰭、出水時呈駝背狀,嘴巴尖長……研究海洋哺乳動物近20年,李鬆海基本看一眼就能快速辨別是否為中華白海豚。然而,海南的中華白海豚還是豐富了他的認知。

“南海是我國海域面積最大、水最深、生境復雜性最高的海區,魚類資源豐富,為中華白海豚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與其它水域中華白海豚喜歡生活在大江河流入海口不同,海南中華白海豚分布區並沒有大江大河注入,具有集群數量較大、發現地點水深較深、鹽度和電導率較高等特點。”李鬆海透露,海南的中華白海豚主要生活在三亞崖州灣至昌化江口的西南海域,分布范圍廣。

“我們的研究顯示,海南的中華白海豚無論在形態、發聲行為還是遺傳方面,都與其它海域的中華白海豚種群存在明顯差異,表明海南的中華白海豚與其它中華白海豚種群之間可能在相當長時期內缺乏交流,存在明顯的分化。”李鬆海說,海南的中華白海豚已經形成獨特的地理種群,或者亞種,甚至種,是海南所特有的中華白海豚,其起源還需進一步研究。

生活在海南的中華白海豚分化出哪些新特征呢?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多地中華白海豚14年的林文治舉例道:“中華白海豚年幼時皮膚是黝黑的,成年后皮膚逐漸褪色,直至老年通體白色。而據我們野外觀察,海南沒有發現一頭全白的中華白海豚。海南的中華白海豚作為一個完整種群,不可能沒有老年個體。這種差異隻能說明,海南的中華白海豚皮膚褪色速度比其他種群慢,因而大家看到的海南中華白海豚膚色主要是灰色和帶斑點的個體。”

從2014年10月至今的多次野外考察中,科研人員最常做的就是為海南中華白海豚拍“証件照”。這些照片會被專人用來與數據庫中的照片比對,從而確認個體信息。

“我們可以通過照片中海豚背鰭后緣不同形狀的缺刻,和身上的斑點大小、分布,來辨別出不同個體。如果有新發現的個體,我們會給它編號,起名字,加入數據庫裡。”林文治透露,截至目前,海南島西南海域已有201頭中華白海豚進入“檔案”。

據初步估計,全球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不足1.3萬頭,我國海域的種群數量約佔全球中華白海豚種群總量的一半。已有數據表明,珠江口-香港水域中華白海豚種群是全球駝海豚屬動物的最大種群,約為2000頭至3000頭。湛江雷州灣水域種群是全球駝海豚屬動物的第二大種群,約為1000頭。

“海南島西南海域中華白海豚種群數量大於200頭,其數量可能在珠江口-香港水域和湛江雷州灣水域中華白海豚種群之后,位列我國第三。”李鬆海說。

保護正在行動

海南有望在陵水建立 省內首個鯨豚救護基地

在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鯨豚標本館裡,詳細記錄著2015年至2018年間4具擱淺死亡的中華白海豚標本的信息。時間、地點、體長、雌雄等信息標注得越具體,越透露著科研人員的心疼。

“由於海豚是哺乳動物,需要定期到水面呼吸,一旦被繩子或網纏上,很容易受傷甚至死亡。噪聲也可能導致中華白海豚行為和生理紊亂、回聲定位系統受損。此外漁業誤捕等都會對中華白海豚的生存造成嚴重影響。”林明利說,作為近岸海洋動物,中華白海豚活動區域與人類活動區域重疊,極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沒有專業的鯨豚救助基地、基礎科研缺乏項目支持、公眾科普保護意識不強等系列難題,又進一步困擾著海南中華白海豚的保護。

“海南的中華白海豚雖然種群基礎可能較好,但科學研究和保護迫在眉睫。”李鬆海呼吁,由於中華白海豚處於近海海洋生態系統食物鏈的頂端或重要環節,這些頂級捕食者數量的任何改變,都會引發整個近海生態系統的連鎖反應,包括影響近海漁業資源和海洋生物多樣性,最終影響到人類自己。此外,它們在生物學、生物聲學、進化生物學、行為學、仿生學等領域還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相關的保護行動已經開展。我國先后設立了7個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包括廈門和珠江口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江門、汕頭、湛江、潮州、饒平等1個省級和4個市縣級的自然保護區。農業農村部於2017年組織編制了《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2018年,中華白海豚保護聯盟將每年的農歷三月廿三確定為“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

“保護中華白海豚就是保護近海生態系統。”曾在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工作多年的林文治建議,海南可多方統籌建立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落實各項保護政策﹔限制海洋漁業捕撈強度和嚴格執行季節性休漁等保護管理措施,實現漁業資源不衰退、岸線改變盡可能減少。

到目前為止,人類針對中華白海豚等小型鯨類的研究才40余年,認識仍然有限。“建議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建立海南中華白海豚研究和保護中心,以海南島西南海域中華白海豚為主要研究對象,加大資金、項目支持,深入開展海南中華白海豚種群生物學、生態學、行為學、遺傳學及保護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為海南特有中華白海豚種群的有效保護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李鬆海說。

“去年我們與科研團隊一起制定了為期5年的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建議書。”省農業農村廳漁政漁監處有關負責人透露,建議書通過倡導建立多方保護機制、宣傳教育鼓勵公眾參與、加強基礎科研力度等方式,推動該物種的保護。接下來,省農業農村廳還將繼續與公益組織合作,加大對漁民的相關培訓,幫助他們提升對海洋動物的基本救治能力,以及學會給漁網安裝海洋動物逃逸裝置,防止誤捕、誤傷,並與相關科研機構合作,有望在陵水建立省內首個鯨豚救護基地。

“生命的意義是去了解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研究中華白海豚就是我認識這個世界的一個窗口,給這種以‘中華’冠名的海豚搭建一個更有希望的未來,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使命。”這是林文治的希冀,也是每一位關心海洋生靈之人的夢想。

總策劃:曹健 韓潮光

羅建力 齊鬆梅

執行總監:許世立

主編:孫婧

版面設計:張昕

檢校:招志雲 陳伊蕾

H5文案:許世立

H5制作:陳海冰

動畫文案:韓靜

動畫制作:王婉舲

視頻文案:孫婧

視頻拍攝:中科院深海所

視頻剪輯:吳文惠

視頻配音:唐咪咪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