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首次大修訂,揭秘海南亟待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珍禽異獸在海南

記者 孫慧

2021年03月12日09:31  來源:海南日報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栗喉蜂虎。記者 李天平 攝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海南長臂猿為海南特有種。 記者 李天平 攝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資料圖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海龜。記者 袁琛 攝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小杓鷸。資料圖

游客參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記者 李天平 攝

海南新物種周氏瞼虎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資料圖

今年2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重新調整修訂后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這是繼1989年首版《名錄》發布以來的首次調整修訂,共列入野生動物980種和8類,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34種和1類、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746種和7類。

海南作為島嶼省份,擁有全國保存最為完整、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是野生動植物的“寶庫”。此次新版《名錄》出來后,也引起了海南動物保護監管部門、生態研究學者等行業人士的高度關注,社會公眾也對野生動物的科普與保護開展討論。

在海南,有哪些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列入新版《名錄》,對於這些野生動物意味著什麼?哪些動物亟須加強科學保護與調查?請跟隨海南日報記者,探訪海南版的“神奇動物在哪裡”。

海南特有物種“朋友圈”擴大

新版《名錄》的海南陸生野生動物特有種和特有亞種增至35種

尖銳的爪和細長的趾,彩色的瞳孔虹膜襯托雙眼猶如一對寶石,加上晝伏夜出的作息規律,讓周氏瞼虎頗有一種鬼魅氣質。這個2018年在海南熱帶雨林被發現的瞼虎新物種,在新版《名錄》中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除此之外,新版《名錄》中生活在海南的保護動物還有不少,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那些姓“海南”的海南特有種動物。根據省林業局梳理統計,我省有161種陸生野生動物列入新版《名錄》,其中有12種海南特有種,23種海南特有亞種。

為什麼這些動物會演化成海南特有種呢?原來,這些動物是與大陸板塊上的同屬動物同宗同源,但由於海南島獨立的島嶼位置,阻隔了物種的交流,讓海南島上的一部分物種具備了新的“個性”,變得十分難得和稀有,更需要人們特別關注與提高保護力度。

比如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海南長臂猿,是海南熱帶雨林的生態指示性物種,它們一生都生活在樹上,生存狀況能直接反饋出海南熱帶雨林的生態近況。

追溯海南長臂猿的生存歷史,也是在回顧海南熱帶雨林的發展歷程。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海南的熱帶雨林遭遇大量砍伐開發,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不足10隻。

近30多年來,中央和海南在政府層面都通過設立自然保護區來加強海南熱帶雨林的保護,熱帶雨林的面積、生物多樣性得到一定恢復,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也逐步增長至33隻。在新版《名錄》中,海南長臂猿依舊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是全球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動物之一。為此,海南正在加快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繼續加強對海南長臂猿的家園——熱帶雨林的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

新版《名錄》裡,姓“海南”的野生動物還有不少,比如棲息在霸王嶺、尖峰嶺、黎母山等熱帶雨林裡的海南孔雀雉,2004年才被科學家鑒定為獨立物種,是中國僅有的兩種孔雀雉鳥類,也是海南特有種。此外,登上《名錄》的還有海南兔、海南麂等海南特有種野生動物。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海南特有種,需要加快開展科學調查,了解生存狀況和制定保護措施。”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負責人盧剛說,這些僅在海南生存的特有種和特有亞種動物迫切需要保護,因為除了海南,它們沒有別的棲息地,一旦面臨生存危機或滅絕,對生態系統是不可逆轉的損失。

多種鳥類“明星物種”保護級別提升

海南畫眉、鷯哥、銀胸絲冠鳥等常見鳥類也受國家重點保護,私自馴養涉嫌違法

中國有一個成語典故,叫“鷸蚌相爭, 漁翁得利”,雖然不知典故裡的鷸,是哪一種鷸鳥,不過在每年冬春的候鳥遷徙季節,在海南島的東寨港、儋州灣、八門灣、馮家灣等濕地地區,我們常可欣賞到小青腳鷸、勺嘴鷸、黑臉琵鷺、小杓鷸等這些列入新版《名錄》裡的橘鳥。不少觀鳥愛好者每年都會追隨它們的身影,拍攝記錄這些橘鳥在漫步、捕食、嬉戲時的各種萌態,調查了解它們在海南的生存狀況。

海南擁有綿延無邊的綠色森林、大面積的湖泊濕地,以及溫暖潮濕的氣候,是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全省現有記錄的鳥類超過420種,約佔全國現有記錄鳥類種類的1/3。生存在海南的161種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中,有121種為鳥綱野生動物,而且許多鳥類中的“明星物種”保護級別升級了。

比如,長著扁平如湯勺狀長嘴的黑臉琵鷺,因其飛行、捕食姿態優雅,被觀鳥愛好者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是一種全球瀕危珍稀鳥類,種群數量極為稀少。海南是黑臉琵鷺的重要越冬地,我省林業部門在東方市四更鎮設立了黑臉琵鷺省級自然保護區,為黑臉琵鷺等濕地越冬水鳥呵護著一方淨土。這次《名錄》經調整,將黑臉琵鷺的保護等級從國家二級升為國家一級。

還有小青腳橘、黑嘴鷗、勺嘴橘等在觀鳥愛好者中關注度極高的“明星”鳥類,也直接躋身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栗喉蜂虎、小杓鷸、大杓鷸等留鳥、候鳥,則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蒼鷹、猛隼、灰臉鵟鷹等猛禽,雖處於食物鏈頂端,但因其棲息地減少以及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也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值得注意的還有,海南畫眉、鷯哥、白胸翡翠、銀胸絲冠鳥等一些常見鳥類,也被列入了《名錄》。這意味著,今后人類如果要馴養觀賞這些鳥類,也是需要辦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証的,否則將涉嫌違法。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求關注

海龜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鱟也被納入國家重點保護范疇

“這次終於把國內僅分布於海南島的大麟鰱定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了!”近日,看到新版《名錄》后,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淡水水產研究所博士蔡杏偉在微信朋友圈裡如此感慨。

他的感慨是因為,水生野生動物與大眾的日常接觸少,較少得到關注,更亟待加強科普識別及保護力度。而海南是海洋大省,島內河流眾多,降水豐富,水生野生動物種類也極為豐富。

比如水生野生動物中的龜類動物,新版《名錄》中,綠海龜、紅海龜、玳瑁、太平洋麗龜等海洋龜類動物,還有平胸龜,以及地龜科的花龜、黃喉擬水龜、三線閉殼龜、黃額閉殼龜、地龜等等,都可以在海南見到。其中海龜多分布在西沙、南沙等海洋區域,地龜科龜類大部分分布在海南島的中南部山區,數量稀少。

由於受人類活動影響,海洋生存環境惡化,全球海龜都有滅絕風險。此次新版《名錄》把所有中國海域能夠發現的海龜種類都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對海龜有長期研究的海南師范大學副校長史海濤呼吁,海南是海龜的重要棲息地,應當設立海龜自然保護區加強針對性保護。

此外,新版《名錄》把紅珊瑚科所有種群都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海南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生態所副所長劉維說,《名錄》將部分野生動物的保護等級提升,意味著今后的保護資金、科研項目、研究力度等,都可以更多向這些物種傾斜。

“這次《名錄》調整,我最關注的是鱟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劉維說,鱟是一種古老的海洋動物,由於我國近海漁民有捕殺食用的習俗,鱟的種群數量在減少,現在被列入《名錄》,對鱟的種群繁殖延續有著重要意義。

亟待全員參與的保護行動

《名錄》將每5年一更新,保護與科普工作挑戰升級

首版《名錄》自1989年發布以來,沒有進行過大范圍調整,為何此次國家要重新修訂?盧剛認為,32年間,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形勢已發生很大變化,新版《名錄》公布,會對強化物種拯救保護、打擊違法捕獵捕殺以及非法貿易,提高公眾保護意識都起到積極作用。

“近幾十年來,國際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猖獗,貿易額度之高,足以與軍火、毒品非法貿易並稱為世界三大非法貿易,而法律是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武器,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是《名錄》實施的法律依據。《名錄》的更新,將對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拯救保護工作提供更科學的指導。”史海濤認為。

“人類對很多保護物種的了解還十分有限,以后《名錄》每5年要更新一次,這需要科研人員開展更多科學調研,掌握物種變遷情況,做出生態評估,便於《名錄》的不斷調整。”盧剛說。

《名錄》的大幅調整擴容,對林業、農業農村等主管部門來說,意味著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迎來更多挑戰。我省林業局、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正要求監管、執法人員加大學習培訓力度,掌握野生動物辨識技術和違法行為的處罰標准,並要在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港口、漁排等區域,加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科普宣傳,提高公眾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

省海洋與漁業監察總隊工作人員錢明澤透露,近期,按照國家要求,我省海洋與漁業監察總隊部署開展“清風行動”,嚴厲打擊非法貿易、非法捕獵捕殺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

法律知識和辨識能力的不足,會讓不少老百姓無意中做出傷害野生動物的行為。如何有效提高公眾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盧剛建議,相關部門可以研發技術平台,整合野生動物數據庫,讓大家可以拍照快速辨別野生保護動物的種類,並可了解有關野生保護動物的法律規定,同時還可幫助執法人員快速鑒定物種,提高工作效率。

史海濤還提議,海南可借助自貿港的政策機遇及經濟特區立法權,制定相關法律及保護標准,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有望走在全國前列。

(責編:潘惠文、蔣成柳)

72小時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