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片的菜地裡,辣椒挂滿枝頭、茄子色澤艷麗、青瓜碩大勻稱……3月10日,記者走進位於澄邁縣永發鎮東興村的澄邁潤來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蔬菜種植區,發現這裡的蔬菜長勢喜人,且各類蔬菜葉片的顏色比普通蔬菜更亮一些。“你們的菜為什麼長勢這麼好?”面對記者的疑問,該合作社負責人王成軍指著一塊菜畦笑著說:“秘密就是這些黑而細軟的土壤,這裡面有蚯蚓糞有機肥。”
蚯蚓糞有機肥是澄邁探索將廁所糞污、秸稈資源化利用的產物之一。近年來,該縣把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中之重,探索建立政府通過招投標形式購買服務、種植大戶包村、鄉鎮自主成立清掏隊或清掏公司等運行模式,資源化利用農村廁所糞污,助力生態環境改善和農業發展。
模式1
政府購買服務 糞污變為有機肥
廁所糞污是如何變成寶的?為了一探究竟,記者跟隨王成軍來到蔬菜種植區附近的一個大鐵皮棚中。
“瞧,成千上萬條蚯蚓在這裡不眠不休,把廢物吃進肚子裡,再排泄出來就成了無臭富含有機質的有機肥了。”王成軍掀開土層,隻見許多蚯蚓在黑色“土壤”中扭來扭去。
王成軍介紹,這些黑色“土壤”是糞污和秸稈的混合物。清掏隊回收廁所糞污后,在糞污中加入生物劑、秸稈等物發酵,45天后,進行干濕分離。濕的沼澤液用於澆灌牧草,干的部分用來養蚯蚓。蚯蚓的排泄物就是蚯蚓糞有機肥,是種植瓜菜的上好肥料。
去年5月,澄邁以公開招投標方式,選中澄邁潤來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該縣農村廁所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該公司成立3支配備專業設備的糞污清掏隊,抽取當地農村廁所的糞污,並建設蚯蚓養殖大棚、蚯蚓有機肥加工車間、秸稈綜合利用大棚、黃牛養殖大棚,種植60畝牧草。
“目前,公司每月能生產蚯蚓糞有機肥200噸,在抽取糞污時,會給有需求的農戶免費贈送有機肥。”王成軍說,公司所種牧草用於喂養黃牛,通過養黃牛產生經濟效益。
模式2
種植大戶包村清運 一年省下5萬元肥料錢
不同於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永發鎮卜羅村探索出“種植大戶包村”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新模式,變“糞”為寶的同時,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
近日,在卜羅村一塊菜地,一壟壟紅薯長得正繁茂,從管道裡噴出的水流沿著紅薯的葉、莖流至根部。“化糞池對糞污進行固液分離,糞污隨后發酵為有機肥,有機肥通過地下管道輸送至菜園。”55歲的種植大戶尹廣新告訴記者,他通過無償服務的方式,包干清理全村農戶家的廁所糞污,以此免費獲得種菜所需的肥料,用於澆灌其承包村集體的30多畝菜地,“方便了村民,有利於我發展農業,還有利於生態保護,一舉多得,互利共贏”。
“過去沒改廁的時候,糞污直接滲漏至地下,對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卜羅村黨支部書記梁武回憶,以前遇到下雨天,污水從地下溢出,流到村道上,又臟又臭,讓人寸步難行。尹廣新包村資源化利用廁所糞污后,這一情況明顯好轉。
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9年底,澄邁開始推進“廁所革命”,進行農村廁所改造,探索糞污集中處理新模式。永發鎮副鎮長吳天道介紹,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卜羅村摸索出了“種植大戶包村”的辦法處理廁所糞污,不僅節省了財政支出,也有效解決了農戶種菜的用肥問題。
尹廣新介紹,以前他花錢從各處購買雞糞、牛糞等肥料,平均每畝地每年用肥成本約1000元,如今這一項開支沒有了,合計一年省下肥料錢近5萬元!
模式3
成立清掏隊和公司 促村集體經濟發展
記者了解到,澄邁仁興鎮、金安籌備組則自主成立清掏隊,分村包片清掏廁所糞污,糞污供村民務農使用或輸送給海膠集團,最大限度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
澄邁瑞溪鎮、加樂鎮和文儒鎮引導各村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糞污清掏公司,鎮政府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委托各村的農村糞污清掏公司抽運轄區廁所糞污。農戶和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擔戶廁糞污抽運費,減免特困供養對象、低保戶需分擔的戶廁糞污抽運費,農村公廁糞污抽運費則全部由政府承擔。抽運的糞污經無害化處理后,形成的有機肥用於本鎮的庭院經濟示范村,減少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的用肥成本,形成良性循環,有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
“農村廁所糞污處理,與民生息息相關,不是一件小事。”澄邁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農戶了解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的益處,通過農戶自主清掏解決掉一部分,同時積極探索更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新模式,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