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絲鑲嵌藝術珍品展”海口開展

萬縷織金冠 鑲嵌有乾坤

2021年03月29日10:26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萬縷織金冠 鑲嵌有乾坤

展品《點翠鳳凰圖》

展品《騰鸞金鳳》

展品《金絲八寶盒》

展品《金鯉報德》

展品《琺琅彩提梁壺》

文\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圖\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

兩千多年來,精妙細膩的花絲鑲嵌工藝一直為宮廷御用,所謂“花絲萬縷織金冠,妙手鑲嵌有乾坤”正是對這項精妙工藝的高度概括。

3月28日,“花絲鑲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楚釹子品牌藝術珍品展”在省博物館開幕,來自花絲鑲嵌工藝品牌楚釹子攜80余件花絲鑲嵌工藝婚慶配飾、宅配系列等多項非遺工藝品驚艷亮相。傳說中的宮廷絕藝、燕京八絕之首的“花絲鑲嵌”在海南百姓及中外游客面前掀開神秘面紗,引得市民游客沉醉於它的美麗、驚嘆它的技藝,感嘆中國文化之厚重,自豪中國工匠之風採。

皇家御用的藝術瑰寶

走進花絲鑲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楚釹子品牌藝術珍品展,86件展品映襯得整個展廳金光閃閃,富麗堂皇。駐足細賞,《佛旨綸音》《騰鸞金鳳》等作品讓人不禁感嘆中國工藝的極致之美。

“花絲鑲嵌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一直作為皇家御用的藝術瑰寶,是中國傳統金銀加工藝術的最高代表。” 花絲鑲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海南省楚釹子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楚釹子表示。

其實,花絲鑲嵌是花絲和鑲嵌兩種工藝的結合,又叫細金工藝。“花絲”是指將金、銀等金屬抽成細絲,用編織、堆壘等技法將其編結出首飾、器物等形態,“鑲嵌”則是指將珍珠、寶石等鑲在金屬片做成的托或者凹槽中。

花絲鑲嵌工藝早在春秋時就已有雛形,戰國時期的金銀錯、唐代的金銀平脫是它的前身。早期的花絲鑲嵌工藝大多應用於佛像或是皇家冠冕,雍容有余。到了明朝,舉國上下崇尚手工,追求奇巧,花絲工藝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清代很多宮廷藝術品,為表現其身份與財富的象征意義,往往是用金絲點綴其間,花絲匠人們也是極盡能事,以頭發絲上雕花的精細,將原料的材質美表現到極致。

現今存留於世的最著名的花絲鑲嵌制品,非明代萬歷皇帝的“金翼善皇冠”莫屬。這件出土於定陵的皇冠由518根0.2毫米的細金絲編織出“燈籠空兒”的花紋,網眼疏密一致,無接頭,無斷絲,如輕紗薄透,又似蟬翼輕盈,渾然天成,兩條金龍則由花絲堆壘其上,栩栩如生,宛如天降神物,精妙絕倫,堪稱無價之寶。

花絲鑲嵌以其極致的細膩工藝之美,獨領中國封建王朝宮廷技藝制高點,並成為燕京八絕(“燕京八絕”為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宮毯、京繡八大工藝)之首。2008年,花絲鑲嵌制作技藝就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之中。

繁雜細膩的工藝制作

“一件精美的花絲鑲嵌工藝品,往往是多種工藝的結合,其工藝復雜而且繁瑣。此次展出的作品,制作周期往往達幾個月甚至幾年。”楚釹子說。

花絲制作的原材料為金、銀、銅等貴金屬。專用的手工拉絲工具稱為拉絲板,上面由粗到細排列著四五十個不同直徑的眼孔。最小的孔據說要比頭發絲還要細。在將粗絲拉細的過程中,必須由大到小依次通過每個眼孔,不能跳過,有時需要經過十幾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細絲。從拉絲板中拉出來的單根絲在行內被稱為“素絲”,經過一定的加工,搓制成為各種帶花紋的絲才可以使用,“花絲”之名由此而來。

“花絲為骨,鑲嵌做飾”。花絲之后,更需要妙手鑲嵌。從明清時期的北京花絲鑲嵌技術上來看,鑲嵌工藝主要分為銼、鎪、崩、擠、鑲等幾種。把金、銀薄片錘打成器皿,然后鏨出花紋圖案,接著將金屬片做成精致的托槽或爪子形凹槽,然后將珠寶玉石等鑲嵌后做以點綴,再組合在一起。鑲嵌要求“鑲好、鑲平、鑲俏”,同是一塊寶石,角度不同,就會直接影響外觀俏麗。有的花絲鑲嵌珠寶還以點翠、燒藍為裝飾。

在本次展覽中,精美繁復的花絲鑲嵌作品令人目不暇接,作品造型包括花卉植物、鳳蝶、龍鳳、飛翼、祥紋、文字等等,都是通過富麗堂皇、精湛秀麗的手法來表現。

《琺琅彩提梁壺》以黃金鑄就,配合琺琅彩,相輔相成,盡顯用心,而壺身又增添了西方油畫技巧,於富貴高雅中增添別樣情趣。《盤龍瓶》瓶重達653克,周身皆用花絲工藝打造而成,其手法精細,更體現在以盤龍之形編於瓶周,寶石的鑲嵌更顯絕美,實現花絲鑲嵌技藝與中華古老文化完美交織結合。

絕版作品《點翠鳳凰圖》更是令人目不轉睛。據悉,該作品原版為紙質點翠圖,此幅作品則運用花絲鑲嵌堆壘的技術在上面層層疊加,底圖由花絲編織,上邊為點翠藝術,即把翠鳥綠中閃藍的羽毛貼在花絲的空白點上,拼成神鳥鳳凰的形狀,足以顯示設計師的創意與藝術。

花絲鑲嵌將從海南走向世界

正所謂慢工出細活,花絲鑲嵌的每一個制作環節都環環相扣,如此繁雜又細膩的工作,隻有保持著一顆匠心才能做出如此的精品。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越是國力強盛的時代,越需要彰顯一種文化自信。像花絲鑲嵌這樣的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更需要傳承和創新,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與獨特,能夠細品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大智慧、大文化。”在楚釹子看來,非遺傳承一方面是技藝另一方面是文化,而傳承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有一生隻做一件事的覺悟,而且要做到極致。

作為花絲鑲嵌工藝年輕一代傳承人中的佼佼者,楚釹子品牌產品的總策劃、設計師和創作人,楚釹子早年在北京花絲鑲嵌制作公司拜師學藝的經歷,為她日后在花絲鑲嵌技藝上的深研打下扎實的基礎。“創新就是必須把傳統和潮流結合起來,讓花絲鑲嵌可以融合新的時代元素。花絲鑲嵌有幾十種手法,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思路、不同的願景而不斷地創新,技藝也要靈活跟上,可以說現在每做一樣作品都是在創作新的花絲鑲嵌的技法。”楚釹子表示,創立楚釹子這個品牌其實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播花絲鑲嵌,傳承不僅僅是承載,還應該有傳播,楚釹子品牌不僅僅傳播花絲鑲嵌文化的根,還要根滌之后的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如今,花絲鑲嵌楚釹子品牌落戶海南自貿港,並把86件珍品呈現在市民游客面前,一展中國非遺之美。“花絲鑲嵌是最頂層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早已成為國禮,是備受歡迎的中國絕技,不少國家皇室都收藏有花絲鑲嵌珍品。我們想通過海南自貿港這一窗口,讓全世界更多友人、游客了解花絲鑲嵌,了解中國工匠精神,了解中國文化的厚重深遠,讓花絲鑲嵌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融入‘一帶一路’、更好走向世界,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楚釹子說。

(責編:蔣成柳、陳海燕)

72小時排行